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小宣人”丁甜甜及其他
08-16 12:24:3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刘涛 文  刘力 图

重庆直辖那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西南师范大学的五位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宣讲小组。那个时候这所大学还没有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世界上还没有西南大学,但这特别的理论宣讲已开始了。

这在当时是多么小的一件事。如今,可不一样。

我们可以来赞美它了。22年,宣讲小组越宣越大,越讲越好,上了一个台阶。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据说,全国没几个比它坚持得更长的)。究竟有什么秘密,可能有人会这么问。

22岁,差不多是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岁数,从此他迈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也这么巧,当年的宣讲小组大步向前,成为今天的优秀人员,被请上重要的舞台,在重庆多个场所宣讲自身。

22岁,一个走向成熟的年龄。

22岁,翻开新的一页。

1

丁甜甜来了。

她是宣讲团的团长。这个团的名字有点长——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就叫它“宣讲团”吧)。

丁甜甜,长得甜,声音甜。她说自己做的事也甜。

▲丁甜甜

她笑起来浅浅的酒窝,眼睛亮闪闪的,说话带节奏,快快慢慢,高高低低,听起来脆甜脆甜的。

我喜欢听她说话。过后我问在座的,有几个人也喜欢。

其实,我见她不到半小时,就喜欢听她讲。她坐在我对面,一直坐着。脆甜脆甜的声音,好像从这个屋子飘出去,又慢慢飘了回来。有好一阵,我盼望着她站起来,想看看她站着说话的样子。因为她常常是站着讲的。

丁甜甜宣讲的主要是一些大政方针。可以想象,她甜甜的声音,是对抽象理论的软化,让听众易于接受。

丁甜甜身材高挑,一袭红裙,可爱端庄。她来自内蒙古,普通话标准,具备了一个宣讲人的诸多素质。

丁甜甜说她是“小宣人”。

“宣”指宣传、宣讲;“小”不只是指年龄小(是呀,她下学期就念大三了,和她一起的那些伙伴,有的比她小一两岁,有的比她大好几岁,可以说,他们也不小了),主要指他们不是专职做,业余的。

他们利用课余学习(包括集体讨论);利用假期或周末宣讲,去附近学校,城市的社区、企业,寒暑假到偏远的山村,给小学的孩子们讲,给小区的居民、企业的工人讲,为田间地头的村民讲……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做。时代精神需要宣讲。我们有必要注意另一个方面,宣讲是最好的学习。当用新的话语(包括情感投入)传达理论思想,这一思想才会入脑入心。

▲宣讲小分队走进渝中区石油路街道

2

丁甜甜很庆幸自己2017年刚进西南大学就成为一名“小宣人”,有机会慢慢品味宣讲的意义,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传播这些理论知识的仪态。多年以后,当她回想起这段岁月,定将感慨万千,她在这里开始成长。

▲宣讲小分队走进渝中区宣讲

丁甜甜不知道22年来总共有多少位“小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也没有统计(据介绍,接下来他们会全部统计)。丁甜甜的师兄师姐,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那些师兄师姐,他们把“小宣人”一级一级传下来。有老师说: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不变的精神力量,更准确地说,是越来越浓厚的坚信。

第一代“小宣人”就五位。重庆直辖那年的10月,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5名学生自发成立“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宣讲的“火种”点燃。

2002年,“宣讲小组”向前一大步,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

2008年,宣讲团再次更名——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这个名字一直保持到现在。

时代发展,精神升华,宣讲团名字在变,宣讲的内容、形式在变,但投入的情感没有变,孜孜追求没有变,每一次宣讲都“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

宣讲必须基于自己内心特别真正的相信,如果自己都不信,如何让别人相信!我们于此明白,宣讲需要一种坚定的姿态,毅然走上讲台,不摇晃,不犹豫,不吞吞吐吐,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宣讲,是一次歌唱,歌唱祖国、人民和时代,歌唱我们的信仰,和大家一起歌唱。只要你上街,便有可能听见这样的歌唱。

宣讲,是思想动员,也是文化动员,在宣讲中,争取让人们停下脚步,聆听。

通过宣讲,让大家走到一起来,再一起走,一起学,一起思考,一起传播,一起奋斗。

宣讲,需要综合的知识和技艺。丁甜甜说,为了讲好,脑瓜子、嘴巴子、笔杆子都要好。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不得不承认,这很有难度,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必须努力。

宣讲另一个难度在于情感投入,“必须用情,有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丁甜甜说。

情感必须自然流露,何处生情呢?丁甜甜那里发生了三种情感:一是由信仰带来的精神之爱,二是“小宣人”的战友情(后面我会谈到这个问题),三是由热爱而生的情感。一个大三的姑娘有这样的感悟,着实不易。

有情的宣讲,就有回应。丁甜甜说,有一次,在西师附小宣讲时,一个小朋友在宣讲结束后问她,“姐姐,我长大后可以像你们一样吗?”稚嫩的话语在那一刻显得无比庄重,丁甜甜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还有一次在渝中区石油路金银湾社区开展宣讲时,一位78岁的老党员在宣讲结束时激动地对我们说:“这样的宣讲很生动,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听众们的肯定鼓舞着我们将理论宣讲坚持下去,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3

在丁甜甜看来,每次宣讲都像一场战斗,大型的宣讲,“战斗”级别更高(比如办一台宣讲晚会), “一个指令下来,我们要赶紧集结队伍,赶紧策划,开始忙碌,常常通宵盯着电脑写稿子,通宵背诵稿子。没有人说一声累。每个人都憋着劲,攻克眼前的堡垒。”

整个宣讲团现在有110多位“小宣人”,包括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团支部、学员部(负责学院理论学习)、宣讲部(负责整个宣讲的统筹)、培训部(负责宣讲技巧的培训)。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团日活动

大家协同作战,渐渐产生了一种“战友情”——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一心做好每次宣讲。

丁甜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为了让宣讲内容接地气,“小宣人”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排演了话剧《梅山嘉水葬英魂》、舞台剧《烽火家书》,改编歌曲《追党者》,创作音乐MV《小宣人对话十九大》,自编快板舞等等。我们走进小学,讲什么是爱国;走进中学,讲新时代的新发展;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讲党的民生好政策;走进企业,为企业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每次听到听众们热烈的掌声,我们宣讲团都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去年暑假,丁甜甜到内蒙古的一个乡村讲了两场精准扶贫。

4

22年,宣讲团培养了很多人。据介绍,从宣讲团走出了青年长江学者白显良,走出了全国教学标兵唐斌、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网络作家张明明……

这些名字也许并没有那么耀眼,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宣讲团,就没有一种精神的坚持,没有不变初心的美好。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些名字,记住初心从他们那里升起,再飞过他们头顶,飞过城市,直至远方。聂鲁达的诗句有助于我们明白这一点:“也许我的名字在这里,有一天会走向新生命”。

两年后丁甜甜大学毕业,她将回到内蒙古。她说,作为“小宣人”,享受着甜蜜的宣讲之旅,她今后要继续走下去,讲下去,让真理的光一直照耀着自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