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荣昌新闻 > 正文
荣昌出台意见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09-17 11:42:54 来源:重庆荣昌客户端

近日,我区出台《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工业“一业定乾坤”的作用,构建具有荣昌特色优势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定目标:2025年“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意见》指出,我区将一如既往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产业经济新高地”目标,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具体目标任务为:

立足全区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形成以消费品、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农牧高新为主体的“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到2023年,“4+1”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其中消费品工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4+1”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1家以上、10亿级企业1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R&D(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2.定方向:未来工业产业重点发展5个方面

《意见》将以下五个方面,明确为未来工业产业的发展重点:

消费品。以食品、医药、陶瓷、服饰4个产业为主要支撑,以“三品行动”为抓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智能装备。整合提升传统制造业门类,加大装备制造业技改扶持力度,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智能化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智慧化制造水平。

电子信息。以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为依托,以PCB、笔电配套为基础,全产业链发展电子电路产业,进一步提升笔电整机和配套产业发展品质,打造中国西部电子电路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电子电路产业高地。

新材料。按照“合理引导、高端定位、重点突破、梯次培育”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优势资源向新材料领域聚集,建立新材料产业特色园区和基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农牧高新。聚焦农牧高新特色产业,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大力推进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依托重庆市畜科院等国内一流畜牧科研机构,围绕荣昌猪全产业链,建设兽药饲料生产研发高端基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农牧高新特色国家级高新区。

3.定任务:多项举措同步实施构建荣昌特色

《意见》要求,我区将通过坚持规划引领、提升产品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强化招商引资、完善创新体系等举措,构建富有荣昌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原则,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荣昌“双百”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荣昌高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并分别编制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突出“大数据、智能化、高质量”,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信息化应用、精益化管理,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推动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高标准打造电子电路产业园,建设中国智能厨卫基地,创建国家火炬陶瓷特色产业基地等。

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培育产业链群,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牛羚企业、制造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强化招商引资。紧紧围绕“4+1”主导产业,策划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链群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紧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产业集中先行区域,加快引进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和配套企业。

加快以政府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鼓励企业进一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体系,大力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陶瓷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推动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检验检测中心、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为发展产业集群服务,推动产业向“高新特”方向发展。

4.定保障:5个“进一步”护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指出,我区将通过5个“进一步”,护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区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协调产业链上下游矛盾和困难的化解、企业的帮扶、生产要素的保障等,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制定“1+N”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等方面政策支持,帮扶企业智能化改造、自主创新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项目给予用地优先、重点保障。进一步健全优化融资担保体系和企业增信风险补偿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企业水、电、气等基本生产要素保障,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高新区、企业开展订单式协同创新人才。积极引进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加强对我区适龄务工人员的统筹力度,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优化人才引育,对引进行业紧缺型人才和核心骨干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十指连心”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制度、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等制度执行和监督,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响“荣易办”服务品牌。深化市管领导联系企业、百名干部进企业、双促双评活动,密切干部与企业联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服务理念,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以“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务实作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