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委员“串门”分享道德教育:懂法律但是缺乏道德的人 是一个“依法缺德”的人
01-20 22:41:4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GetAttachment (1)_副本.jpg

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龙大轩

“一个缺乏道德教育的孩子,如果学了法律,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依法缺德’的人。”此话一出,现场掌声、笑声融合在了一起。

1月20日下午,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政协基础教育组来了一位“串门”的大咖——西南政法大学的龙大轩教授。本来是高等教育组的龙大轩,在休息时间被“拉”到了隔壁组,分享了他对道德教育的精辟解读。

以案说法 不道德的人可能会“依法缺德”

龙大轩说,按照我国法律,伤口在三公分以上是轻伤,在三公分以下是轻微伤,轻微伤属于自诉案件,但是法院不能抓人。然而轻伤是公诉案件,公安机关就能抓人了。所以,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利用这个空子,伤害他人,自己却不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此外,某些道德败坏的人出去专门签“无效合同”,因为无效合同一般不主张利息和违约金。

龙大轩称,他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这个小偷拿了别人2000元,却放了1元在主人家里。后来案件查清了,就将小偷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然而检察院不受理该案件,原因是偷盗金额只有1999元,没有到2000元。

“重庆市盗窃立案规定,2000元以上是犯罪,2000以下算违法。”由于盗窃犯罪要以财产实际发生转移为准,这1999元就不能定性为犯罪。

“现在我们的法学教育,特别强调思政教育。”龙大轩话锋一转,如果一个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学了法律,他就极有可能钻法律的空子,从而滋生“依法缺德”的弊象。

重视道德教育 用传统文化从小教化孩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很多传统的概念已经转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龙大轩说,中国的法律有自己的特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挖掘、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个时代是一个既要发展又要回归的时代,要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应用到今天来,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

“比如,我国的法治建设‘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这就是我国传统的好东西。”龙大轩举例称,又比如孝道,在以前的法律文本和政治文件中看不到孝道,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孝老爱亲”。“孝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道德概念,更需要法律维护。”龙大轩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有两个方面值得学习,物质层面叫“利亲”,也就是从物质层面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需求;精神层面叫“善事”,就是精神层面对父母孝顺,要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像这类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从小学开始讲。”龙大轩说,王阳明很早就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思想,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教育之道、德育之道,对基础教育意义重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