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双涡轮增压”驱动成渝汽车产业消费跑出“加速度”
07-21 10:47:1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重庆和成都,这对千年渊源,山水人脉相亲的城市,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的“快捷键”,更是圈内产业兴旺的两台涡轮增加发动机,驱动第四极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图片1.png

两地汽车产业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

2020年4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随后,四川省经信厅联合重庆市经信委共同在成都主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此次活动期间,双方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在此揭幕。

由此开启成渝双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篇章,开辟了合作新路径。

顶层携手为成渝汽车加装双引擎

重庆、成都,这两个西部大城市,在汽车产业发展成就和汽车产能方面的影响力到底如何?一份来自重庆和四川的官方数据作了如下一番表述。

2019年,四川全省生产汽车111.7万辆,产值近3000亿元;重庆生产汽车138万辆,实现产值3227亿元。成渝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聚集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合作就是共赢。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合作?

川渝两省市用实际行动,从顶层给出了携手同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新路径。

今年4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与四川省经信厅厅长朱家德双双出席并签约。

此次会议,双方确定加强制造业协同、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明确,将发挥两地各自政策、资源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规划对接和政策互动,共同夯实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共同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协调,协同推进一体化市场建设,共同推动制造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合作的步伐正在持续跟进,这之后的6月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揭幕仪式”中,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双城汽车产业深化合重点。即、提升产业配套合作、加速新兴产业集聚、推动技术创新协作、促进应用示范融合、共享检验检测资源。

图片2.png

“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对于双方的携手合作,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用了一个比喻来作评价,他说,这就如同为成渝这辆新车加装上了两台引擎,必然驱动两地汽车产业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产销两旺为双城驱动增添新动能

如果说顶层携手为成渝双城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那么布局新要素、培育新功能、发展新业态、构建新格局等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则为双城汽车加速增添了新动能。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汽车产业又呈现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市场需求与潜力巨大,仅从人口规模而言,2019年,重庆常住人口3124万,成都常住人口1658万人,加上周边的眉山、资阳、德阳三市,大成都城市圈总人口可达2500万人。

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提供的数据,2019年,重庆和成都的汽车消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高于不少一线城市。具体而言,目前,重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8辆,成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08辆,而国内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数据为173辆。业内人士测算,如果能与成都千人市场保有量相持平,重庆的总体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50万辆,这也意味着仅仅本土就有近200万辆的提升空间。

image.png

如此庞大的保有量,同样预示着后续汽车置换消费基数高企。

市场增长空间大,两地引擎作用强。

从人口数据来看,整个西部地区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逾两成,汽车消费潜力巨大,这也为成渝开启西部车市双涡轮增压模式,以成渝两地为中心辐射整个西部,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和广阔市场前景。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两地汽车产业链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潜力,因此要抢抓机遇,唱好“双城记”。”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2019年生产数据来看,西部12个省份共生产汽车455万辆,其中重庆、四川两地就占据了近“半壁河山”。

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供应链条,也正为成渝两地开启西部车市双涡轮增压模式提供着坚实保障。

数据显示,重庆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0余家,拥有一线高品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400多家,二、三线配套企业超过1000家,具备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大总成在内的完整供应体系,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70%。形成了以长安为龙头,东风小康、金康、北京现代、长城、上汽依维柯红岩、鑫源等整车企业为骨干,千余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

image.png

成都在汽车整车方面也有着较好优势,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优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已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神龙汽车等10余家重点整车企业。落户300余家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博世等67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形成覆盖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车身、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五大总成的完整配套体系。

携手布局智能网联与氢电池汽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中国汽车产业总体情况相仿,目前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尚未将产业规模真正整合成为区域优势。

当前,汽车产业正呈现出消费升级、绿色环保、智能网联、融合发展等新趋势,无论地区还是企业,靠单打独斗取得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正因如此,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成渝两地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在用车端、造车端、供应端全面打通,实现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共享,才是做强汽车产业、形成区域优势的明智之举。

image.png

对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成渝两地已经开始行动了。

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两个方面,成渝两地已经确立了两项合作。

首先是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双方将支持成渝地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内构建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的环境,在示范区域内有序实施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测试,以及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

在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方面,双方已明确提出探索开通成渝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省(市)际示范线,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

未来,成渝两地更应把握汽车产业培育新动能?

对于这个问题,成渝两地确立了4条原则:

继续加强工作沟通和战略谋划,加强两地制造业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的对接衔接。

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配套,共同做强“长板”、补齐“短板”,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深化智能制造的实施,共同推进川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

高水平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努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image.png

加强要素保障协调,扩大制造企业融资规模,优化两地能源要素配置。

成渝两地汽车产业众多从业者也正寄望,通过双城经济圈这一契机,形成成渝汽车产业生态联盟,全面打通造车端和用车端资源共享。实现以重庆基础雄厚的整车制造产业与成都地区具有突出优势的智能网联及零部件产业融合为抓手,强化研发、生产、采购、销售、服务全产业链闭环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在用车端、造车端全面打通,实现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共享。最终实现为西部车市开启双涡轮增压模式的愿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