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美食】碱水粑:山泉水与大米的相遇
01-23 18:20:50 来源:上游新闻

浅棕黄色的碱水粑,没炒熟之前,外柔内粘;把它切成薄片,配上鸡蛋或腊肉,在锅中翻炒,五六分钟后撒点时令蔬菜,再拨弄几铲子,便可起锅。

它是瓷都江西景德镇的经典小吃。1月21日,做了20年碱水粑的吴社顺告诉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这种粑始于春秋末期。春秋名臣伍子胥机缘巧合下吃了碱水粑,把做法告诉吴国民众,进而普及开来。北宋景德年间,瓷器作坊主为留住窑工,改良了碱水粑工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碱水粑也是稀罕物,普通百姓只能在过年时才吃。

3011044206181bcfe4062111514bc44e.jpg

▲1月21日,江西景德镇北安村,吴社顺在作坊里做碱水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美味在时代变迁中传承着,碱水粑早已不是稀罕物了。平日里,吴社顺要做600斤碱水粑,供应给景德镇各大超市;临近春节,产量更是高达1500斤。

吴社顺做出来的碱水粑,煮熟之后咬一口,可弹牙;再咬一口,碱味的异香在口中和鼻中铺陈开来。

这是景德镇每个家庭共同的味道。

c7998bc5015d84fbef203b91f76e32cf.jpg

▲1月21日,景德镇北安村,吴社顺说,他从远处山沟里取山泉水做碱水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碱水粑的传说

在景德镇,碱水粑和白菜一样常见。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凄苦的传说。

吴社顺介绍,春秋末年,战乱纷纷。吴楚交界处,有位叫韩婆的老孺。她的丈夫病故,三个儿子都充了军。思儿心切的她,每日登山望子。贫穷的韩婆,靠着乡邻接济的大米果腹。为节省,她把米磨成粉,掺水做成粑,一斤米能变成两斤粑。但放久后,粑会变酸变臭。她便试着用禾草灰水做粑,果然,可以存放多日。因禾草灰水有碱味,这种粑被韩婆称为碱水粑。

传说中,把粑发扬光大的是伍子胥。韩婆去世后,邻里在她的坟头,供上了碱水粑。恰巧,春秋名臣伍子胥为躲避楚王追杀,路过韩婆的坟,饥不择食的他拿起粑就吃。这一幕,刚好被前来祭奠韩婆的乡邻撞见。乡邻把粑的做法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到吴国后,担心吴国人民受战乱之苦,便把制粑方法传给民众,以备不时之需。

北宋景德年间,碱水粑成了窑工的点心。吴社顺说,当时景德镇市浮梁县窑火鼎盛,瓷器作坊主们,为了留住窑工,除一日三餐外,还会奉上用碱水粑做成的点心。他们改良了碱水粑的工艺。它和瓷器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的景德镇人中传承着。

cbfbaa60ea63164199e49179edfec44c.jpg

▲1月21日,景德镇北安村吴社顺作坊,烧好摊凉后的碱水呈深黄色。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山泉水煮稻杆

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北安村,丘陵围绕。即便是冬天,山顶上的植被依然郁郁葱葱。

1月21日,北安村天空飘起小雨。吴社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他说,大自然鬼斧神工,雨水落进丘陵,最后会变成甜甜的山泉。

北安村民叫不出来名的两座丘陵之间,有条小沟坎,一根粗水管插在沟坎中,山泉经铁管,兜兜转转,流出四五公里,从吴社顺家的水龙头里钻了出来。

吴社顺用两个大桶接住山泉,稍稍沉淀后,灌入锅炉中,山泉变成了沸腾的水蒸气。“噗噗噗”,水蒸气从一根细铁管中喷出。细铁管下方,有一个铁桶,铁桶里装着发黄的稻杆和茶籽壳灰。稻杆在沸水中翻滚着,变得比原来粗了。水的颜色也一点点变化着,先是变成浅黄色,接着变成棕黄色,大约两小时后,成了深黄色。

吴社顺把深黄色的水舀了出来,盛进另一个桶中,这是制作碱水粑的第一道工艺。

吴社顺认为,这道工艺最为重要,水质和煮稻杆的火候,直接决定了碱水粑口感。

吴社顺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开始学做碱水粑。刚开始时,他煮稻杆煮久了,用煮出来的碱水泡米,变成黏糊糊的浆状后,再捏成长方形的碱水粑,粑会开裂。要是煮稻杆的时间不够,碱水粑虽不会开裂,但碱味很淡。

“甜甜的山泉,比自来水好喝,这谁都知道。用它来煮稻杆,同样是煮两小时,不同人煮,碱水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也不知道藏着是什么道理,全靠自己悟。”吴社顺说。

正是独有的山泉,北安村成了景德镇有名的碱水粑村。这个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会做碱水粑,碱水粑作坊有8个。

上游新闻记者观察发现,吴社顺格外注意上述细铁管的出水量,也在意铁桶中装多少稻杆。

701a8bd996faa64162feb2a616d45639.jpg

▲1月21日,景德镇北安村,吴社顺只用一种叫“白风优48”的大米制作碱水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碱水糊糊烤成粑

吴社顺说,碱水中含有氨基酸、钙、磷等营养物质。制作碱水粑的大米只能用一种,叫白风优48。相较于其他大米,它的个头要小些,粘合度最适合制作碱水粑。

不一样的水遇上特殊的大米,用人情世故来看它们的相遇,是令人拍案击节的相见恨晚。上游新闻记者看见,塑料大桶中,白风优48泛着点点淡黄色的光。

吴社顺介绍,浸泡白风优48三小时后,将它们倒入碾碎机中,碾成粉末,把粉末倒入不锈钢锅中,掺入山泉,两者混合后便成了米浆。沸腾的水蒸气,冲击着、拍打着不锈钢锅的外壁,浆渐渐成了糊糊。

糊糊含多少水也是有讲究的。朴实的吴社顺说,像面团样,紧紧地粘在一起即可。

制作好糊糊后,吴社顺雇来的妇女们忙碌起来。她们坐在长长的桌子前,一只手从硕大的糊糊里抓出一小坨,一只手从碗里抹点油蘸在小坨糊糊上,接着揉了起来。小坨糊糊被她们揉成了长扁圆形状,长约15厘米,宽约7厘米,厚约3厘米。

acf00b7f4e07375f6a831e6c2b74658c.jpg

▲1月21日,景德镇北安村,吴社顺说他现在每天能卖1500斤碱水粑,利润在5000元左右。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妇女们都是巧匠,边揉糊糊边开玩笑。这样机械性地劳作,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和乏味。 

最后一道工序:将“长扁圆形”放入烤干机中。烤干时,混着米香和茶香的碱水蒸汽,从烤干机中冒了出来,整个作坊里充满着特别的香味。

一个多小时后,糊糊就成了碱水粑。

景德镇一些年纪稍大的老人,喜欢用白菜煮碱水粑,煮烂了的碱水粑入口即化。更多的人则喜欢炒着吃,炒出来的碱水粑油而不腻,咬起来还有弹性。

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b22a84b9301fd40799182fe6476ce433.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