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张建亚:演唱老文化大院新故事
05-13 15:50:49 来源:西南大学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3月19日中午,天刚下过小雨,九龙坡区的走马古镇仍然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走马古镇一角的建亚文化大院,传出阵阵乐声。院长张建亚正在舞台上给来访者演奏着不同的乐器。

图片

图为建亚文化大院外景

文化大院的故事

“音乐是很奇妙的东西,有很多作用。比如不同的乐器能表达不同的情绪,传递不同的思想。”曾是重庆长安文工团团长的张建亚说。

张建亚虽然不以演出为主要工作,但音乐仍与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联系。张建亚会在空闲的时间给来访的游客讲述乐器和音乐的故事,兴致来了也会演奏几首小曲。

他还在当地收了几个小徒弟,闲暇之余便教小徒弟乐器和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来传承。”

张建亚毕业于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音乐系,在参加了数不胜数的演出活动后,开始思考音乐的意义:舞台上表演赚钱,但数十年后自己还能留下些什么东西?他冥思苦想,深感疲倦,觉得音乐的意义不应止于此。

2009年,张建亚毅然辞去担任八年之久的重庆长安文工团团长的职务,开始打造自己的公司和团队。

2014年,建亚文化大院在走马镇竣工。前身是走马书院遗址。在这里,张建亚继续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走马故事为基础书写新的故事。

走马镇在汉代便是古驿站,两千年来,商贾来来往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走马故事”,一代一代传唱至今。

图片

图为张建亚

礼与乐

在人类发展史上,音乐始终是文明的注脚,更是跨越肤色、国界、信仰的沟通方式。张建亚也因为音乐与巴基斯坦结缘。

一次,张建亚到巴基斯坦进行项目对接,为表示礼节,赠送对方公司代表葫芦丝作为礼物。在面谈时,对方对于葫芦丝这一乐器感到十分新奇,问他能不能演奏一段。张建亚欣然给对方演奏了一段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反响热烈。

“我还记得当时心里那股民族自豪感一下就涌上来了,我自己也激动得不行。”张建亚回忆,眼里闪着满满的骄傲。

图片

图为张建亚赠与巴基斯坦合作伙伴葫芦丝

因为音乐,他被邀请到孔子学院授课。

在刚上课时,他走到讲台上说同学们好,台下的学生无动于衷。他告诉巴基斯坦的学生们,在中国的课堂礼仪中,学生被要求起立向老师问好,是“尊师重道”。之后,他走出教室,再一次站到讲台上问同学们好。这次,学生立马全体起立,问好。

他便开始教学生中国汉字。作为从事音乐行业和音乐教育的人,张建亚给学生们讲解了音乐的乐字,在繁体字中,音乐的“樂”加上草字头,便成了草药的“藥”。表明音乐其实也是一味良药。

在儒家文化中,礼乐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礼乐"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而是引领人心向善。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乐器就像孩子一样

张建亚本是河南商丘人,出生于戏剧世家的他自小便与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5岁时张建亚便跟随父亲学习吹唢呐。小时候,在张建亚的老家商丘有一段古城墙,自打开始学习吹唢呐起,父亲便每日带着张建亚来到城墙上,对着呼呼的大风练习吹唢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严寒酷暑。冬日里,唢呐管口淌出的唾沫结成一条冰锥子也是常事。谈起小时候在城墙上吹唢呐的故事,张建亚捏了捏腮帮子,仿佛回到昨日。 

12岁那年,父亲带着张建亚去拜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乐师为师。1979年张建亚考入了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音乐教育系深造,后被分配至中原油田歌舞团任独奏演员。这一干就是17年。 

图片

图为张建亚在台上演出

他还建立自己的乐器品牌,只做中国传统乐器。当问到张建亚是什么支持着他在做这些事情时,他感慨:“乐器就跟我的孩子一样。”

(作者: 任逍遥 杨箫羽)

总策划:刘丹凌

指导老师:刘丹凌  杨绍婷

联合出品: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