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綦河迎来今年首次洪峰 紧急转移2万余居民,无一人伤亡
07-05 22:32:50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7月5日傍晚5点50分,今年綦河入汛后的首次洪峰通过綦江城区,彩虹桥水位222.1米,超警戒水位1.6米。

通过党员、干部、志愿者提前通知喊话、搬迁,沿河2万余名居民安全转移。洪峰过境,全区无一人伤亡。

通知撤退:居民小组长嗓子哑了

5日上午11点,綦江发布城区防汛预警信息——受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下午5时左右,此次綦江河洪峰将过境綦江城区。

预警通过工作群、电话,迅速传达到綦河沿线街镇。

69岁的文龙街道菜坝社区居民小组长程辉华收到微信后,抄起大喇叭就往外面走。

“各位居民,下午四点半,洪峰过境。请大家转移贵重物品,注意安全!”举着大喇叭、戴着红袖章的程辉华在预定撤离区域来回巡逻。一旦看到“按兵不动”的沿街居民户,他便停下劝说:洪峰马上要来了,赶紧搬!

中午饭点,社区党委副书记林平看到老陈枣红色的短袖背心汗湿完了,劝他回去换换衣服,歇口气。

“没得事,先把大家转移完了来,这个更紧急!”老陈摆摆手,扒了几口盒饭,又带着大喇叭去“扫街”了。通过努力,菜坝社区临街约200户商户接到预警,在洪峰到来前完成搬迁。

据了解,在洪峰到来前,綦江区、街镇通过短信、网络等发布预警信息4900条,覆盖10万余人次。全区有3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参加了洪峰来临前的紧急宣传、搬迁工作。

帮助转移:80岁老人被背上4楼

下午两点,防汛预警被调高到III级,需要搬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河边路老房子里的欧爷爷,在转移范围内!”三江街道滨河社区召集所有社区干部、志愿者开紧急会议,布置任务。其中重点是确保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居民及时转移。

帮助欧爷爷转移的任务被社区干部罗德贤和李德伦“抢”到,两人小跑着来到欧爷爷家。这时,欧爷爷还静卧在床上,老伴杨婆婆午睡刚醒。

“洪水要来了,赶紧转移到高处去!”罗德贤提醒两位老人。

杨婆婆走到阳台上,见浑浊的河水夹带着树枝,汹涌奔腾。“我们年纪大了,转移不方便,先暂时不撤吧!”杨婆婆带了点侥幸。

“安全第一。”李德伦把欧爷爷扶起来,“我来背他。”

李德伦背起老人就往屋外高处走,罗德贤在一旁扶着老人。在狭窄的楼梯转角处,两人还放慢脚步,避免老旧的楼梯栏杆碰伤老人。

两名干部一鼓作气,将欧爷爷带到4楼安顿好,准备下楼去帮助1楼的居民搬迁。

据统计,此次洪峰过境,綦江区内古南、文龙、三江等14个街镇不同程度受灾,高峰时紧急避险转移2万余人。傍晚6点水位下降后,大部分居民已陆续回家。

▲洪峰过境綦江城区。通讯员石亮摄

搬迁物品:志愿者带伤走了2.5万步

7月5日晚8点,古南街道天宫殿社区,志愿者郭伟仍一瘸一拐地在河边巡查,防止看水的居民过于靠近河岸而发生危险。

早上8点,听说今天綦江河要涨水,40多岁的郭伟便来到社区主动要求当志愿者,参与抗洪抢险。

“你脚受了伤的,还是好好休息嘛!”社区党委书记龚相朝看到他脚上的纱布,担心地说。头一天在搬东西时,郭伟的脚被金属刮伤,包着纱布,医生让他好好休息。

“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我就搭把手。”郭伟笑着表示自己是“轻伤”,不用担心。

天宫殿社区沿河有大量居民。不少人好奇地想穿过警戒线,贴近河岸“看涨水”。郭伟因脚有伤,被安排值守靠近綦江大桥的卡点,防止居民翻过警戒线,发生危险。

傍晚,洪水退了。郭伟却瘸得更厉害了。大家一查他的手机,发现这天他已经走了2.5万步。“我就担心会有没看到的‘死角’,忍不住就多走了几步。”郭伟腼腆地说。

据了解,在洪峰到来前,綦江区组织志愿者帮助沿河地带居民、商户转移财产;水位开始下降后,该区又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加强对沿河道路、入河口、桥梁等重点部位的应急值守。

重庆日报全媒体 罗芸

原标题:綦河迎来今年首次洪峰 紧急转移2万余居民,无一人伤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