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巴渝大工匠:“硬汉”刘永刚 35年扎根模锻生产第一线 刷新铝合金锻造世界纪录
10-09 12:00:01 来源:上游新闻

从普通士兵到国家级技能大师,35年来,刘永刚勇于探索与创新,一直奋斗在模锻生产的第一线,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国家重点产品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走这一段不平凡道路,刘永刚付出怎样的努力,今天就用他的十二时辰告诉你。

 

锻压大件毛坯 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早上六点,刘永刚的闹钟准时响起,简单的做个早餐,吃完便匆匆出门,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样的节奏便是刘永刚的日常。“我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车间。”刘永刚说,“我是总指挥,我需要提前过来检查设备情况,协调安排好材料,分配工人的工作。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刘永刚1984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西南铝锻造厂 ,带着部队上“染”上的军人特质—冲锋与坚持,他扎根模锻生产的第一线,一干就是35年,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到国家级技能大师的完美蜕变。 

面对操作台上涉及气压、水压、阀门、平衡等的70多个按钮,刘永刚能做到闭着眼就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哪个按钮先按,哪个后按,也因此练就在锻压直径长达几米的毛坯件时,能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的绝技。

直径10米大铝环 刷新铝合金锻造世界纪录

8点左右,工人们陆续来到车间,换上工装后,紧张而繁忙的工作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是某重点产品模锻,我要做好整体的把控,例如该怎么抹油,测量不合格该怎么修正,帮助工人减少错误的发生。”刘永刚说。 

作为一名模锻高级技师,刘永刚工作中承担的大多是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点产品的生产研制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神舟”系列航天用大锻件和大锻环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作为生产试制任务的骨干,刘永刚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艺研究,每天连班作业10小时以上。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在突破设备极限的基础上创下了5项历史性突破。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用5米-6米级大型铝合金锻环生产试制过程中,刘永刚发挥敢打硬仗的军人本色,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遇到工艺难题积极想办法出主意,通过工艺创新,成功生产试制出直径达6.12米的“亚洲第一环”,使研制周期缩短18个月,节省大型设备投资费用3000万元,确保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按期交货。

2018年12月,刘永刚同研制团队一道,再次将大型铝合金锻环的直径扩大至10米级,刷新了铝合金锻环的世界纪录。

“我当过军人,上过战场,死都不怕,还会怕啃技术这块硬骨头?”刘永刚说,“工作上,只要自己肯用心、肯专研,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的。”

 

35年扎根一线 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重庆的夏日,高温难耐,可对于锻造工来说,比起室外的炎热,真正的考验却是工作过程中,需要近距离的守着400℃以上的模具,进行高温锻压。

一天的工作下来,刘永刚脸上满是油污,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了一套又一套,他却未曾离开,与工人们一起坚守一线,“炉前的操作精细严密,不能有丝毫之差,快三秒、慢三秒,都会使所制器具成为废品。”

“锻压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从未后悔选择这个职业。”刘永刚表示,“每当我看到神州火箭发射、嫦娥飞船登天,想到他们的铝合金锻件材料有可能是我们生产试制的,我就非常的自豪!” 

勇于挑战、主动创新、迎难而上就是刘永刚对待工作的态度。35年的锻压工经历,28年工长岗位打磨,刘永刚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第十三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一次大型模锻件成型课题攻关中,刘永刚顶着研制任务急,产品质量要求高,成功率低的巨大压力,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发明了一次成型中的“旋转式抹油法”,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课题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某特大规格反挤压管材生产试制中,刘永刚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在模具温度高达400多度的环境下,亲自操作,不断尝试,经历10多次的工具优化和反复试验后,独创了“卡环操作法”。

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

忙碌中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直到晚上八点,工作总算完成,刘永刚长舒一口气,招呼着工友一起吃个晚饭,顺便喝点小酒。

“我当了一辈子的锻压工,带了许多的徒弟,年轻人希望得到认可和信任,培养的过程中,还是要以鼓励和夸奖为主!”刘永刚表示,“我希望在退休之前,能把我的经验全都交给他们,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做好锻造工艺的传承。” 

在带徒传艺方面,刘永刚毫不保留,经常与徒弟们探讨和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工余时间学习压力加工知识,亲自讲解和传授水压机操作要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比武,为公司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2013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西南铝锻造厂建立,以刘永刚为带头人,传绝技、带高徒,为企业培养技能骨干。

 

每一颗普通的沙砾都是一个小宇宙,而每个小宇宙都能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刘永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刻苦专研,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上游新闻记者 胡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