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这家凉面摊卖了35年 每天销售上百斤的秘诀到底是个啥?
08-15 22:24:0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来要……重庆小面在全国遍地开花,很显然“小面”已然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

实际上,香辣可口的重庆小面凉拌起来也深受市民喜爱。天热时,一碗凉面,一碗稀饭成了许多市民的不二选择。在重庆市巫溪县老城,七八个集中的凉面摊位几乎全都打上了“陈凉面”的招牌,但是只有一家“陈凉面”的生意天天火爆,每天都是最早收摊。因摊位的左上角多了“毛毛”二字,人们称摊主为“陈毛毛”。

据说,陈毛毛的摊位每天要卖出上百斤面条,几百碗凉面,生意好时,一家抵8家。他的生意为何如此火爆?日前,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走进巫溪县一探究竟。

美食传承 从祖辈学来凉面手艺

“老板,一斤凉面打包,一碗凉面现在吃,都是糖醋麻辣味。”陈倩站在陈毛毛凉面摊前,自己过把凉面瘾的同时,也不忘给家人带上美味。

话音刚落,陈毛毛就开始忙活起来。粉皮、黄瓜丝、海带丝、凉粉……除了面条,做一碗凉面还有很多配菜,放入后提色提香,增加口感。陈毛毛将凉面高高夹起,抖了抖,让其变得蓬松后放进拌味的瓷碗里。姜汁、蒜汁、酱油、醋、秘制海椒……10余种调料迅速被放进碗里,经过快速搅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凉面立马呈现在陈倩眼前,她不由得吞了口水。闻了闻碗中凉面,又挑起一根尝了一口,陈倩竖起大拇指,“还是原来的味道”。

陈倩告诉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如今她已经大三,读高中时每次周末都要来吃一碗陈毛毛的凉面,这已经成了习惯。上大学后每逢寒假暑假也会多次到县城,为的就是这一口“陈凉面”。“吃他家的凉面已经6年了,味道始终如一,到县城不吃‘陈凉面’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尽管次次都排队,但是确实值得。”

时值暑假,来买凉面的几乎都是学生,有些刚上大学,有些已经上班许久,他们都说自己是吃“陈凉面”长大的。那么,陈凉面究竟卖了多久了?“35年!”陈毛毛告诉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从20岁开始,他就开始卖凉面了,如今已是第35个年头。

“我爷爷开饭馆,我父母也开饭馆,我从小读书少,14岁就给别人当厨子。后来逢年过节,父母会担着凉面上街卖,看着卖凉面不费力也赚钱,成家后我就踏上了这条路。这一卖,我就从20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5的老头子,凉面也从2角5一碗买到了5元一碗。”

危机出现:真假“陈凉面” 顾客傻傻分不清

陈毛毛告诉记者,他原名陈福明,小名毛毛,家里排行老三。“我们家七姊妹,老二、老三、老七,全靠买凉面谋生,我卖凉面时间最长,生意也最好,一般都是最先收摊。”记者在巫溪县老城操坝(地名)的一条小巷里看到,这一排凉面摊除了一个“雷凉面”、一个“陈老七”,其余摊位全部打上了“陈凉面”招牌,这中间究竟有什么原由?

原来,陈福明的凉面因味道好,饱受当地人推崇。由于招牌为“陈凉面”,所以远近人群都知道巫溪老城操坝有个“陈凉面”味道好,于是这个三个字成了当地人购买凉面的首选。“那个时候一起买凉面的有近10个摊位,每次我都是最先卖完收摊的,生意好时,我一家可抵8家,连醋都要卖掉30斤。”

然而,一个新的“陈凉面”招牌,让这个局面有了变化。

大约7、8年前,一个新摊位加入了凉面大军,他们也贴上了“陈凉面”的牌子。“那家摊主的老婆姓陈,这个招牌她用得合情合理,我又没有注册商标,只好作罢。”陈福明表示,那个时候他一天能卖100多斤凉面,加上配菜估计至少有500碗,下午4点多就收摊了。他收摊后,剩下一家陈凉面生意爆棚,甚至比那些干了10多年的老凉面摊主生意还好。

很显然,顾客误把此“陈凉面”当成彼“陈凉面”了。见此状况,其他摊主坐不住了。于是纷纷找上陈福明,请求也打上“陈凉面”,公平竞争。

经过陈福明同意,第二天一排陈凉面出现了:放眼望去,整整齐齐的“陈凉面”一字排开。顾客傻了眼:都打同样的招牌,都说自己是正宗“陈凉面”,究竟哪一个摊位才是传说中“陈凉面”?

受影响的不止顾客,还有陈福明的凉面销量。从每天天100多斤面条下午4点多收摊,到每天70斤面条下午6点多收班,这一变化,只用了不到24小时。

“毛毛”变身“新商标” 为顾客导航

“这个事情对我们影响还是比较大,我们以前每天都是8点钟准时出门,一般不到5点就收摊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们生意都不如以前。”陈福明的老婆钟召翠告诉记者,两个人一结婚便开始卖凉面,那段时间生意算差的。“有些人请别人带‘陈凉面’,但是味道却变了,还专门跑上门来问原因。”“陈凉面”三个字已经深入人心,改名字不现实。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解决?经过思考,陈福明在摊位的左上角打上了自己的小名“毛毛”。

“毛毛是我的小名,他们用‘陈凉面’三个字可以,但是他们小名不会叫‘毛毛’嘛。”于是,陈福明的生意渐渐又好了起来。现在乡镇的顾客请人带凉面都会专门提醒一句:要买有“毛毛”两个字的“陈凉面”。

如今,“毛毛”二字已然成为了“新商标”。其实,除了字,更大的“商标”是陈福明的一张脸。钟召翠表示,多年以来她一直从事“幕后工作”,很多顾客都不认识她。“陈福明不在摊位上,我去顶着根本卖不出去凉面,好多人都只认他这一张脸,哪怕我和他调出来的味道一样,也没有人买账。都要等他来。”陈倩则表示,自己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一定要买陈福明亲手做的正宗的“陈凉面”,方才不枉跑一趟。

“一般情况,只要我在摊位上,我的摊位前几乎都要排队,一天下来能卖近2000元钱,利润在5成以上。”陈福明表示,凉面味道全在自己一双手上,用别人的调料,他也能做出自己的味道,而且他能够保证自己调出来的每个口味的凉面,每一碗都一样。如今陈福明年岁已大,也希望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目前为止,他已经收了开县、巫溪、奉节、云阳等地的100多名徒弟。“好多出去读书的娃娃回来都让我们去重庆开分店,我们年岁大了,希望儿子实现这个愿望,把“陈凉面”传承下去。”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