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法医宋慈》:法医破案的古今对照
02-20 17:06:51 来源:一条微信公号

2019年底,央视上线了一部法医题材纪录片

——《法医宋慈》,

豆瓣评分8.0分,网友直呼:

“真是重口又烧脑”,“没看过瘾!”

这部神奇诡谲的纪录片,

用世界法医学鼻祖

南宋人宋慈的古代破案方法,

对照现代的法医鉴定案例,

讲述八百年间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

如何利用苍蝇和蛆破案?

如何鉴别生前溺水和死后抛尸?

碎尸案如何判定死亡时间?

……

导演胡志堂(左)与周亦武(右)接受一条采访

这是继2016年《法医密档》后,

导演胡志堂团队的第二部法医题材纪录片,

花3年制作完成。

本片的学术顾问周亦武

是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法医系教授

从事法医34年,每年解剖上百具尸体。

片中大部分现代案件,

是周亦武过去30多年经手鉴定的案子。

而随着片中案件古今对照的分析、推进,

也刷新了不少观众对法医这个小众学科的认知,

让人对它肃然起敬。

法医学发展到现在,

早就不止是解剖尸体、帮助侦破刑事案件,

“法医的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背后真正的核心是为了司法公正,

为了社会和人类的健康。”

编辑 张锐嘉导演胡志堂(左)与周亦武(右)接受一条采访

这是继2016年《法医密档》后,

导演胡志堂团队的第二部法医题材纪录片,

花3年制作完成。

本片的学术顾问周亦武

是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法医系教授

从事法医34年,每年解剖上百具尸体。

片中大部分现代案件,

是周亦武过去30多年经手鉴定的案子。

而随着片中案件古今对照的分析、推进,

也刷新了不少观众对法医这个小众学科的认知,

让人对它肃然起敬。

法医学发展到现在,

早就不止是解剖尸体、帮助侦破刑事案件,

“法医的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背后真正的核心是为了司法公正,

为了社会和人类的健康。”

编辑 张锐嘉

《法医宋慈》中的宋慈

公元1247年,一位南宋官员宋慈,把他毕生断案洗冤的经历,和神奇诡谲的验尸方法,写成了一部旷世奇作——《洗冤集录》,比欧洲第一本法医学专著《医生的报告》(意大利人费德罗Fortunato Fedele著)早350余年。

从此,一个全新的学科诞生,宋慈被公认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的故事,经常在《大宋提刑官》等改编影视剧作品出现,却很少有纪录片去真实记录。”于是,导演胡志堂决定以此为题材拍摄纪录片。

从《洗冤集录》记载的案件出发,纪录片《法医宋慈》结合现代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古今对照,6集分别讲述6类经典案件:毒杀(蛇毒案)、现场物证(焦尸案)、伪造伤(染皮案)、法医昆虫学(晒镰案)、焚尸(烧猪案)、现场重建(茅屋案)。

蛇毒案

一个新婚之夜,醉酒的新郎刚回到洞房就倒地身亡,当时的县衙断定是新婚妻子将丈夫杀害,妻子已被下狱,屈打成招。后来宋慈上任,翻过往案情记录时发现有蹊跷,于是决定重新提审,开棺验尸。

宋慈观察死者的伤痕,利用望、闻、切的方法,判定这位妻子并不是凶手。丈夫是中毒身亡,而在洞房中放蛇的另有其人。

蛇毒案主要讲述法医学中的毒理学,即如何验毒。

宋慈将糯米团子放入死者咽喉,堵住身体其他开口部位,将体内的气体向上促进,进而使体内气体从咽喉部散出,粘在糯米团子上。糯米团子散发出的味道同刚开棺时味道相同。

在古代,最常见的验毒方式包括银针、糯米团子。宋慈用银针检验确认是中毒身亡后,利用糯米团子进一步验证中毒的种类,再根据开棺时的腥臭味、死者体肿胀的线索,找到了他身上被蛇咬的伤口,判定死者确实为蛇毒致死。

此验毒方式被宋慈写入《洗冤集录》为后人所用。

但在当今社会,宋慈靠肉眼验毒的方法早已不适用,也无法作为证据使用。

800年后的今天,法医们可以在显微镜下,将相应的蛇毒抗体与进入人体内产生的蛇毒抗原结合,这产生一种复合物,发出绿色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看到的绿色颗粒,即为含有蛇毒毒素的细胞。也因此可以判断蛇毒的种类,甚至精确到含量。

周亦武教授表示,直到今天,蛇毒都是非常难以鉴别的毒物类型。利用蛇毒杀人的案例,在中国已经发生很多起了。

焦尸案

郊外失火,在火灾现场发现一具男尸,是火灾致死还是另有死因?判案时,宋慈将醋和酒泼洒在伏尸处,片刻后发现有血迹显现出来,血迹位于男子太阳穴的部位,检查尸体时发现男子太阳穴处确实有刀伤,并非被烧死。

焦尸案一集,主要讲述案发现场痕迹的显现,通过血迹判定作案的位置和死因。

联苯胺预实验可以确证可疑斑迹是否为血液:将织物样品逐一滴加冰醋酸、联苯胺的饱和溶液,静置20秒后滴加过氧化氢,马上出现蓝色反应,则为阳性结果,即样本中含有血;没出现蓝色反应,则为阴性结果。

在当代,法医们利用生物检测仪,便可以检测出人体体液留下的大面积瘢痕,因为血液含有一定成分的荧光蛋白,在一定波段的光线下会发出荧光。

正是利用这样的法医检测手段,2013年某闹市区住宅中,妻子报案称丈夫被他杀的谎言被揭穿,妻子才是真凶。

对于案发现场,现代法医主要利用DNA分析,提取人体的分泌物如血液、精斑、汗液、皮肤碎屑等,来做鉴定。鉴定技术突飞猛进,将以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比如2018年轰动全国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凶手从1988年到2002年的14年间,入室杀害9名女性,部分受害人受性侵害。2016年,警方在另一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上,发现了与正在通缉嫌犯相似的Y染色体体征,判定其家族中某男性有作案嫌疑。

最终警方通过一系列详细的DNA分析、指纹检验找到了真凶。这时距凶手第一次作案,已经过去了28年。

此案件的真相大白正是得益于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DNA技术的突破。

晒镰案

昆虫,是法医在自然界中的秘密线人。

一位农夫在草丛中发现一具男尸,此时宋慈刚刚转任广西提点刑狱官。宋慈根据死者体表的刀伤推断凶器为镰刀,便让百姓上缴家中全部的镰刀。将镰刀在地上排列整齐后,不久就有苍蝇聚集在一把镰刀上,宋慈利用苍蝇对于腐败物质敏感的特性,推断这把镰刀的所有者就是杀人犯。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人为有意识地利用昆虫断案,是开创性的。

周亦武教授表示,其实利用昆虫寻找案件线索比这更早。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时郑国宰相子产断了一个案子,一位妇女谋杀了丈夫但一直找不到证据,死者头上方盘旋的苍蝇引起了判官的主意,将尸体头发剃光后发现男子头顶上方有一个铁钉,后真相大白。

而在今天,法医可以利用蛆虫的生长周期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并成立了一门单独的学科——法医昆虫学,利用尸体周围的昆虫做死亡分析,最常用的就是苍蝇和蛆。

2011年6月,武汉市郊的护林人在林中发现一具尸体,被碎成几块,散落在林中。周亦武通过残骸的骨头推断死者年龄,但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利用尸温、尸僵等推断死亡时间的常规方法已失效。

周亦武利用蛆虫的外观、大小、形态判断出蛆虫的种类,并寻求老朋友陈禄仕教授的协助。陈禄仕研究法医昆虫学三十余年,对上百种苍蝇的形态特点和生长周期了如指掌。

此案中,因为幼虫特征不明显,陈禄仕将一部分蛆虫继续饲养为成虫,10天后,蛆虫羽化为苍蝇,不但因此反推确定了死者死亡时间,对比后还发现其中一种蛆虫属于急钩亚麻蝇,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由此怀疑受害者在北方遇害后被抛尸武汉。最终沿着这个线索,识别了死者的身份。

据周亦武教授介绍,利用蛆虫做推断的案件在法医鉴定中运用相对罕见,做法医昆虫学的专人也比较少,多数为跨学科专家,比如生物学家、植物学家为法医做协助。

周亦武在《法医宋慈》中讲解破案原理

“过去33年内,我做第一鉴定人的尸体解剖,不下3000例,每年有100到150例,因为还要教课,三天出一个尸检鉴定书,已经算是极限。”法医学教授周亦武,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这样快速回顾了职业经历。

生与死是人类永远的鸿沟,而法医,是可以破译死亡密码、让死者“开口说话”的一群人。

2013年,周亦武作为法医顾问,参演了纪录片《法医密档》的第一集。3年后的2016年,导演胡志堂又找到他,希望同他一起策划、筛选案件,制作法医学纪录片《法医宋慈》。

《法医宋慈》剧照

《法医宋慈》共6集,每集25分钟。科普类纪录片对专业、前期积累要求高。为了高度还案件现场,团队要拿到每个案子的原始卷宗,根据现场记载和照片还原。片子最终花了3年制作完成。

导演胡志堂说,“我不希望做出一个单纯故事情节好看的片子,而是去做知识的科普和价值观的传递,这是我们拍这部片子的初衷。”

周亦武在《法医宋慈》中出演

那些大众、小众的法医学分支

“大众对法医的确有不少误解,比如认为法医就是做尸体解剖的。”周亦武谈到人们对法医的刻板印象。“其实只有我这个专业——法医病理学才会做尸体解剖,很多法医的学科不涉及手术,有些鉴定仅在实验室完成,还有像法医精神病专业是接触活体的。”

法医学是法庭科学的一部分。纪录片《法医宋慈》和《法医密档》中主要介绍的就是经典的法医学——法医病理学。

法医学比较大众的分支还包括:法医遗传学、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临床,而像法医精神病学,也是目前法医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的学科。

周亦武在《法医宋慈》中出演

此外,法医还包括比较小众的几个学科:

比如法医植物学,通过现场植物的种子、花粉、孢子做鉴定,比如一个尸体被埋葬多年,被挖出来的时候,它的鞋子周围有一棵树缠绕,那么通过这棵树的树种、缠绕鞋子的树根年龄,便能够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法医人类学,研究人类骨骼,更多的涉及人类学、考古学领域;

法医影像学,利用图像、监控录像中人的动作进行专业分析,从而判断被鉴定人(包括尸体、活体)的面貌、身高等特征;

近些年兴起的法医微生物学,通过体内的微生物检测判断死亡时间。

《法医宋慈》拍摄团队

从恐惧到敬畏

2013年,胡志堂团队开始筹备第一部法医纪录片《法医密档》时,为了做样片,去到成都公安局做调研。

局里开会,幻灯片一打到墙上,常有案发现场、尸体解剖的血腥照片,胡志堂说当时得强忍着才能看完,“但现在回过头看,当时我只看到了案发现场让人恐惧的一面,却没意识到它的背后,是死者对生者透露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真相和科学是有巨大作用的。”

让胡志堂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很多年前周亦武教授的一个学生王志强,当时任黄冈市公安局法医室主任,拍摄时他的办公桌下面压了一张指纹和一张DNA图谱,这张图谱放在那有10年了,他每天上班都会把指纹输入到数据库进行比对,一直没找到凶手,几乎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直到拍摄已经结束,片子播出前几天,胡志堂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当天早上又把指纹输到数据库中比对,终于比对成功了!”十几年后,凶手终于被找到。

胡志堂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法医工作者靠的是一份对真相的信念。技术是他们的工具,但信念和价值观,是深刻存在于他们这个群体里面的,是值得尊敬的。”

周亦武博士 2002(左)与博士后 2005(右)

巴黎访第六大学问学者 2006(左)与纽约市法医局访问学者(右)

从青涩到肩负重任

周亦武是法医二代,父子俩共同的启蒙老师黄光照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法医病理学、毒理学家。本是医学专业毕业的周亦武,在毕业后选择了走上法医的道路。

今年已经是周亦武从事法医行业第34个年头,从博士到博士后,作为访问学者走遍巴黎、纽约、俄罗斯,经历颇多。

周亦武在实验室

“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每天都能学到新的鉴定方法,同样是冠心病死亡,我就能鉴定出他发作了多长时间,发作了多少次;可能别人觉得是因为冠心病死亡,我就能查出来冠心病在他死亡中可能没起一点作用。”

学了法医后,周亦武做事变得严谨,变得“强迫症”,东西不能乱放,解剖的器官也要整洁摆放,“我把法医当作艺术,我的解剖照片绝对不会是血腥的。”

从入行之初的青涩,到现在作为一名资深法医,周亦武常收到别人的求助,“当别的法医求助于我时,我知道这都是我的一个学习机会;当家属求助于我,我知道他没有依靠了,我是家属最后一道屏障了,所以必须把案件解决掉。”

Q:一条 A:周亦武

Q: 中国的法医学和国外的法医学,在定义上有怎样的不同?

A:国外的法医一定是医生,只有研究法医病理学、进行尸体检验的一类人才能称为法医。而中国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的法医学定义。凡是跟法庭或者医学相关的学科,只要是为司法鉴定和刑事侦查服务,这些科学统称为法医学。

Q:国内法医行业或者从事法医研究的有多少人?

A:粗略统计,中国大概有3000个县市,每个县公安局大概有1到3个人从事法医职业,那么全国就是近1万从业者。在美国,我了解到的一个数据是:从1959年到2011年之间,总共只有1400人拿到法医病理的资质,实际从业者不超过1000人。而我们中国每年毕业的法医学本科生,大概就有1000人。

Q:经手近3000个案件,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A:你问我这么多年经历最残忍的案件,我反倒记不清了,为什么?第一是我们见的太多;第二法医这个职业的内心需要足够强大,做到过了就忘,以防负面情绪堆积。

最震撼我的是当一个很可爱、很鲜活的生命突然地离世。我曾解剖过十几岁小孩的尸体,因为新家的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致死,十分可惜。直到现在,每年冬天我还都会解剖到这样的尸体。

Q:法医学有什么冷门、普通人不了解的应用?

法医除了“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我们还为活人服务,为死者家族人员的健康服务。

如果有人到医院看病,他是第一个被诊断有某疾病的人,即先证者。如果他突然死亡了,我们需告知他的家属们得病的风险。所以法医同样是一位医学服务者。

举两个遗传基因鉴定的案例,一个是恶性高热。几年前别的法医案例,当时贵州的一个女孩做美容手术,麻醉过程中突然高热致死,发现是基因的问题,于是拿到死者、她的父母和她弟弟的基因来做检测,发现她父亲跟她的基因均有突变,她的父亲被预警以后做手术时,不要用某些麻醉药,避免出现这种意外,否则死亡率很高。

另外一个是我们做的马凡式综合症的鉴定,知名女排运动员海曼1986年奥运会球场上猝死就因患马凡氏综合症。我们最近接触到一位女性死者,诊断其死因是患马凡氏综合症,我们希望能找到她所有家人,但后来查到她是一个孤儿,仅有一双儿女,于是我们为这两个孩子做了基因检测,因为才11岁左右,还看不出来体征,但通过告知这个孩子未来有可能发病的风险,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

Q:在您理解中,法医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A:法医鉴定有一种说法叫“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表面上法医是为了刑事案件服务,但法医的真正核心是为了司法公正,和医生“医者仁心”一样,为了整个社会、人类的健康服务。

司法公正不光是刑事案件,还有民事案件,甚至行政案件,比如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和赔偿。在欧美,法医的所有数据都会进入卫生管理系统,根据法医鉴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完善法律,对人民健康提出建议。

在中国,法医是一个朝阳行业,这跟我们司法体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是息息相关的。

Q: 基于您多年的法医行业经验,法医学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法医鉴定未来可能会三个方向的发展。第一个叫“分子解剖”,利用基因和分子结构作鉴定,现在个别的案件已经开始使用了。

第二个是“虚拟解剖”,利用CT、核磁共振技术做解剖,把尸体推到核磁共振机和CT机里进行扫描,我们法医就像医生看影像一样,去看解剖。

第三个方面,我认为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现在法医病理难在哪里?我们每一个解剖、每一个病例切片不一样,所以必须靠肉眼、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来进行分析判断,也许未来人工智能能代替我们专业的人脑,解决常规的案件。

原标题:重口又烧脑,不敢相信这是CCTV拍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