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回应大熊猫塑化标本争议:用于科普教育
08-19 09:19:30 来源:澎湃新闻

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12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便在其官方微博上就大熊猫塑化标本问题发表情况说明。

该说明称,2016年2月26日,熊猫“新妮儿”因十二指肠梗阻医治无效死亡,随后经过批复,该中心与大连鸿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大熊猫塑化标本制作保存及保护教育展示合作。

说明称,合作旨在开展大熊猫兽医学知识培训和医学教学,同时通过塑化标本科普展示大熊猫的演化、生理结构和生命奥秘。

8月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再次确认了这份说明的真实性。

今年1月24日,国家林业局在其官方网站上也介绍了这一合作项目,并称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生物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该技术在大熊猫标本塑化和保存方面的运用,会在解剖学、兽医学、组织学、病理学及科研教学、保护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专家:如果是科普目的,可以理解

8月18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对澎湃新闻表示,传统标本制作确实需要把动物的皮剥开,取出内脏、肌肉,而塑化技术是在动物体内注入化学物质,起到防腐和保留动物原貌的作用。

“标本制作没有太多可说的,主要还是看标本拿来做什么。如果是出于科普(的目的),我觉得可以接受、可以理解,并不是每一个公众都有机会看到活体的大熊猫,去博物馆也能有更多了解。”孙全辉说道。

孙全辉同时强调称,如果主要出于商业目的则需要三思而行,否则一旦监管出现纰漏,便会有人借此牟利,危及物种的生存。

“熊猫是明星物种,受人关注,但在生态系统中,熊猫只是一种动物,很多面临更大困境的动物没有那么受关注,这些问题更应该去关注。”孙全辉说道。

原标题: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回应大熊猫塑化标本争议:用于科普教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