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3年被罚62次,怎么还能评为“绿色矿山”?
01-11 18:58:54 来源:红网

1月9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1年12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贵州发现,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粗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问题突出。督察发现,贵州黄平富城实业有限公司麦巴铝土矿违法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近三年共被有关部门处罚62次,但黄平县依然通过其绿色矿山初审。2021年9月,这家问题矿山顺利通过层层评审,被列入贵州省2021年度第一批省级绿色矿山公示名单。(1月10日 澎湃新闻)

绿色矿山,一般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贵州这家矿山违法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近三年共被有关部门处罚62次,最终还被评为省级“绿色矿山”,等于给了违法者一顶遮羞的“帽子”,令人匪夷所思。如此极具讽刺的事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但各类矿山近半数存在手续不全问题。督察组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粗放开发矿产资源,生态修复滞后,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贵阳市修文县、黔东南州黄平县等地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如修文县2020年建成的14座绿色矿山中,多数不符合条件,其中长冲大槽铝土矿山等在申报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马家桥砂石厂等13座矿山2018年以来因侵占林地等被有关部门处罚47次。如此疯狂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为何屡罚不止?这恐怕与当地监管部门监督不力,有着很大关系。

矿山开发无疑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或许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对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当地监管部门采取“以罚代管”做法,发现一次违法行为就处罚一次,至于有没有整改到位并不再过问。而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违法成本,相对于矿山开发巨额经济利润,可能是“九牛一毛”,于是众多矿山屡犯屡罚、屡罚屡犯,并没有停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这家矿山3年被罚62次,就是典型例子。此次,如果不是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揭开了“盖子”,这种疯狂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然而,更讽刺的是,3年被罚62次的这家矿山,竟然还被评为“绿色矿山”。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绿色矿山评价指标》,“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合法有效”“近三年未受到行政处罚或处罚已整改到位”“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保护地”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先决条件。显然,3年被罚62次不符合“绿色矿山”的条件,但却能通过层层评审,“神奇”地被评为“绿色矿山”。究其原因,要么,评审仅仅是根据申报材料走个过场,层层评审不过是层层摆设而已;要么,评审只要缴纳的评审费等“钱到位”了,就没有评不上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千万不能有丝毫松懈。针对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杜绝“以罚代管”的错误做法,发现问题必须停产整改,整改不到位,坚决不予恢复生产;另一方面,对监管不力、渎职等相关责任人,依规依法予以严厉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绝不姑息养奸,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评选“绿色矿山”不能走过场,必须实地调查核实,层层评审都要严格把关,绝不给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者一顶遮羞的“帽子”。这样,让“绿色矿山”成为实打实保护环境的标杆,类似荒唐和讽刺的事件才不会重演。

作者:丁家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