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理工专业人才紧俏
08-15 12:53:0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对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因素做了调研。

此次,课题组将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上投简历的2020届应届大学生视为“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大学生”,那么6月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那么这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在哪?课题组调研后发现,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

当前东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51.3%的就业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57.0%,“孔雀欲往东南飞”的趋势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17.png

相对而言,虽然中部地区提供了22.6%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从城市维度观察,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分别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只为35.9%和9.8%,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

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

相比于秋招和春招,当前是企业校园招聘的淡季,6月份的有效岗位需求以中低端学历为主,大专(31.9%)和“学历不限”(32.0%)的岗位比重接近三分之二。相应地,目前就业市场上明确提出至少需要大学本科学历的岗位需求比重为34.6%,这一比重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65.6%);而明确提出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比重为1.4%,也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8.1%)。

由于岗位的学历要求和职业薪酬挂钩,当前大多数就业岗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增加了高学历者的就业难度。

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

从6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但从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结构看,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38.7%。

16.png

与之相对,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需求比重(33.8%)比经管类毕业生的比重(36.5%)低了2.7个百分点。其中,财务与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学生求职者比重(12.1%)低9.4个百分点。6月份仍在求职的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比重为3.2%,比企业岗位需求比重(1.3%)高近2个百分点,在疫情对市场化教育机构冲击较大的背景下,公共教育机构吸纳教育类毕业生显得尤为必要。

此外,文史哲法、医学、艺术、农学专业的供需比重大致相当。

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

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65.8%的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27.8%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三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分别达到13.8%、16.3%和11.3%。

15.png

课题组认为,大学毕业生对不同性质企业有如此大的就业偏好差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最大的一类供需错配。

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

此次调研组用“大学生投简历到某行业的比重/该行业岗位占所有行业大学生岗位比重”,来衡量某个行业的供需偏离度。该值越大于1,表明某行业的求职热度越高;该值越小于1,意味着某行业的岗位求职热度越低。

从调查报告来看,就业困难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场压力小的行业,求职热度较高的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8.1)、交通/运输(5.0)、能源/矿产(4.6)等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高于1的均衡值。相反,就业困难大学生不热衷于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业起步阶段不稳定的行业,如中介服务业(0.15)、教育/培训(0.26)、娱乐/体育/休闲(0.31)等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小于1的均衡值。

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

此外,用“大学生投简历到某职业的比重/该职业岗位占所有职业大学生岗位比重”,来衡量某种职业的供需偏离度,其含义类似于行业的供需偏离度。就业困难大学生更期望从事体面稳定的高级白领类职业,如广告/会展(6.4)、财务/审计/税务(5.5)、项目管理/项目协调(5.3)等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高于1的均衡值,这些职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

与此相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对那些劳动强度大、平台低、流动性强的职业热情较低,如岗位发布占比高达23.1%的销售类职位,其供需偏离度仅为0.26,房地产经纪与中介(0.18)以及技工/操作工(0.22)则是供需偏离度最低的两个职业。

观点

打出政策“组合拳”,提高“云端招聘”质量

课题组专家认为,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组合拳”,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一方面,可以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大学生提供“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比如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

此外,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我国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同时,企业可更多开展“云端双选会”、“云端宣讲会”、“空中笔试”和“空中面试”等活动,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VR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谈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