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舆论场 | 央视热评:防治“性骚扰”需要这样的“行为指南”
03-30 16:17:03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522.jpg

央视新闻:防治“性骚扰”需要这样的“行为指南”

新闻事实:公交地铁里的“咸猪手”、职场上的黄段子、微信上的色情图片……到底算不算“性骚扰”?这些之前一直处于模糊地带的问题,如今在深圳有了明确答案。深圳近日出台了全国首个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引来网上一片点赞声:“保护好自己是必须的,点赞深圳市在反性骚扰上的超前。”“太好了,应该全国施行。”

央视新闻评论:深圳这份指南也为我国进一步探索完善防治“性骚扰”的法律法规开了个好头。它可以引导和促进公众改变对“性骚扰”的认识和态度,让性骚扰者再不能一句“开玩笑”就想蒙混过关,也让受害者有了更多判断的标准,从而更有底气对违法行为说“不”。

深圳这份指南的“超前性”还体现在提升了防治“性骚扰”的力度,有健全反“性骚扰”机制的标志意义。它不仅要推动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构建防治性骚扰的机制,还要求公安部门、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多部门联动起来,建立起长效共治机制。

总之,让“性骚扰”不再继续隐蔽、隐晦下去,需要全社会快速提高防范能力,需要更多像深圳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这样的“一线执法手册”。深圳的做法对很多地方都有借鉴意义,值得全国推广。

新京报:西安地铁拟“禁用充电宝”,有没有必要?

新闻事实:近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官网上公布了《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守则》),其中拟禁止“在车站、列车上吸烟、点燃明火、使用移动充电物品”。此举引发热议。对于西安地铁的这份征求意见稿,目前西安市市民热线及西安市轨道办负责地铁运营的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暂未接到正式通知。

新京报评论:无论何种原因禁用移动充电物品,都无法回避“此举会影响公众出行”的现实。诉诸经验,移动充电物品的爆燃概率极低。政府有关部门因为一个极低的概率,就要“一刀切”地禁止使用移动充电物品,这是否有些用力过度?政府要依法行政,地方政府在立法的过程中自然也要依照法律而行。此外,必须也要考虑的是:如果这样的举措真的要实施,那相关部门该为出行市民提供何种替代服务?

一个小小的移动充电物品,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公众诉求和政府管理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既不忽视个体的权利诉求,又能保障公共安全,值得更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或修改实施方案,或出台配套措施,如此,才能让“征求意见”的过程真正成为改善公众权益的有力保障。

澎湃新闻:一支笔含十种毒,儿童文具不能走“五毛零食”的老路

新闻事实:3月29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颜值”文具暗藏高风险,极易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曾对市场上深受中小学生喜欢的4个品牌香味荧光笔拆解部件逐个检测分析,发现挥发性气味来自荧光笔内的墨水,一共检测出15种挥发成分,其中10种为有毒物质,还包括高毒物质丙烯腈。研究显示,长时间吸入丙烯腈能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疲倦等症状。

澎湃新闻评论:儿童文具在颜料、设计式样、气味等方面都有了诸多创新,但这些方面的风险预防仍无系统研究;另外,不少文具产品没有专门的检测方法……显然,标准建设越滞后,监管越低效,市场“浑水摸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标准体系不完善的另一面,是中国文具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的低水平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具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明显不足,这天然加剧了市场的低水平竞争和监管难度,企业比拼也仍更多停留在价格、“颜值”等最浅显的层面,而忽视了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一定程度上说,文具产业也像是“五毛零食”,陷入了低水平循环。其实,无论是基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还是中国社会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颜值与安全兼具的文具产品,都已经是一种刚需。更何况,文具“无毒”只是底线要求。

微信图片_20210330151712.jpg

红星新闻:吊牌写含96%羊毛其实一根都没有,须以高压处罚亮明市场红线

新闻事实: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羽绒服、羽绒被、围巾、棉服、冲锋衣和羊绒衫等冬令用品进行监督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350批次中,共发现4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2.3%。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在监督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比如有羽绒服标注的填充羽绒为134克,实际只有90克左右,少了近三分之一;又如,含绒量为90%的儿童羽绒服,实际测试下来只有3.3%,虚标了近30倍;更有甚者,围巾号称含96%的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

红星新闻评论: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这次监督抽查中,三无产品均来自电商直播平台。作为近两年火热的购物模式,直播电商在受众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应当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在此情形下,还应该针对新购物模式拿出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不管怎么说,面对羽绒制品大面积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现象,只是声讨商家,注定很难形成刚性的行业自律压力。要让商家有足够的自觉,不再以各种虚标数据忽悠消费者,监管也需要更多抽查等措施,用高压式的执法处罚,亮明市场红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