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城 > 正文
身边的“暖流”
12-17 18:01:02 来源:上游新闻

志愿者群体多达数十种,他们在我们的身边关心着居民的一切,总有一股暖流,让人感到舒适。

家里遇到教育困难,可以找“九龙扶苗”志愿服务队;有亲人意外离开,“益公里社工”会给予丧者家属最大的关怀;有老人需要帮助,“老杨群工”会专业化地给老人带来温暖与关怀……

如今,随着志愿者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据不完全统计,九龙坡区有各种不同的志愿者共计10余种,他们多是在原有的“老杨群工”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不同层次、方面关爱居民的生活,给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21.jpg

益公里社工为殡葬职工开展培训课程

别把悲伤留给自己

他们让亲人慢慢走出伤痛

位于九龙坡区天福堂,有一个特殊的志愿者服务中心——益公里社工服务中心。这里,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站,因此,来到这里的亲人们,无不悲伤万分。益公里社工服务中心天福堂社工站由5个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的地点,在天福堂悼念中心顶楼。这个从2018年开始开展工作的社工组织,经过三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哀伤辅导、临终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主要工作目标的模式。

社工组织负责人许倩告诉记者,运营之初,益公里社工服务中心也只有3个工作人员。到2020年,尽管3人小组已经充实成5个人,但大家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020年2月的一次问卷调研中,社工们发现,大部分人无法坦然面对亲人离世,即使依旧照常工作生活,但内心仍旧有一块无法触碰的伤痛。

调研对象赵燕(化名)在谈及去世的父亲时,几度哽咽。她表示,虽然父亲在世时多病,照顾病人也很辛苦,但至少父女二人还能相依为命。父亲去世之后,自己就是孤零零一个人了,对于今后的生活都不知如何开展。

正是这次调研,坚定了5人小组的信心,也为后期精准服务提供了指导。“只有陪伴他们度过最悲伤的时刻,对他们进行哀伤辅导、情感支持,才能让他们从最悲痛、最激动的状态中慢慢恢复过来。”许倩说。

今年4月,服务对象李大哥求助于“益公里”,表达自己因长期在外上班而与家人聚少离多,父亲去世后压抑的情绪无法释放,面对老婆孩子又不敢诉说,久而久之,反倒与家人更加生疏了。接到李大哥的求助之后,何玲对李大哥开展了评估,通过社工的专业辅导,运用同理倾听等方法,建立了专业的关系,4月22日至7月10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了六次主题不同的辅导。

“主要就是让李大哥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愧疚的心理,不要刻意隐藏难过的感觉,要把压力及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也提供亲子关系的服务,如家庭行为学习及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提供夫妻关系调解的服务,如婚姻辅导。”何玲告诉记者,六次开解之后,李大哥最终重拾生活的信心,跟老婆孩子的关系也更亲近。

22.jpg

专门从事青少年社工服务的池佩阳(左)

教育的烦恼你不懂?

没关系,他们来帮你们解决

成绩很好的学霸小孩,突然不想上学,哭着吵着连学校的门都不肯进,这是为什么?父亲搞不明白原因,婆婆爷爷也搞不明白,最终,是社工找到了问题的根结——妈妈说了不该说的话。

事情的起因从校门口开始。今年上半年,只有9岁的男孩嘟嘟(化名),死活不肯去学校上课,面对着一步就能踏进的校园,小朋友用力地甩开爸爸的手,大声地哭着说:“我不,我不,我就是不读书,我要我妈妈……”9岁的孩子还不能独立上学,让很多送孩子的家长无法理解,一位曾经得到过九龙街道“老杨群工”帮助的居民提醒他:“要不,你向他们求助?”

志愿者池佩阳是九龙坡区九龙街道的专职义工,他和同事来到了现场后,发现孩子不愿和人沟通,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直接拿着书包哭着朝教室走去。

事后,池佩阳将嘟嘟和爸爸到九龙街道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将父亲和孩子分别邀请到两个不同的房间,倾听各自的苦衷。

最终才算闹明白,嘟嘟的父母离了婚后,爸爸再婚,而一个人过的妈妈经常向嘟嘟说一些他这个年龄段根本不该听的话,再加上妈妈经常从课堂上带走孩子,这样的违规探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扰乱了他的正常生活秩序,导致孩子萌生“我要陪妈妈,妈妈太可怜”的想法,逐渐不想去读书。

这场经历了七八个月的调解,最终以孩子的利益最为周全的考虑,那天嘟嘟爸爸、妈妈和所有志愿者在场,经过双方商议,达成协议:母亲终止所有不合理的探视,双方以嘟嘟的幸福生活为前提,鼓励他努力读书,待到嘟嘟16岁时,再自行选择跟爸爸还是妈妈过,并向法院申请监护人变更。

23.jpg

黄桷义工在疫情期间守好大门

不让离家变孤单

黄桷坪义工把人情味留在居民心里

在黄桷坪,不乏人间冷暖的故事。

邻里之间,亲如家人。比如,54岁的黄桷坪街道居民张平,无怨无悔照顾98岁高龄邻居陈厚基老人,比如退休职工许素英阿姨,把自己的退休时光奉献给志愿者工作,无怨无悔……

很多人都很纳闷,为什么小小的黄桷坪,会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呢?

黄桷坪街道宣传委员杨淇给出了答案:这里的居民多数来自于一个厂或者从小一起长大,那种“叉叉裤”建立起立的感情,是很深的。

推己及彼,他们又把这种爱心奉献给了更多的人。

今年1月27日,黄桷坪街道的居民迎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与爱居 温暖2021”黄桷坪街道第九届“暖冬行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辖区11个社区,收集到的1675个心愿,以分散的形式由九龙坡区黄桷义工协会的义工分别送往群众家里。

毛毯、太空被、蒸锅、炒锅、保温水壶、背包……一件件新年“暖冬”礼包不仅送到了本地居民的家中,还有不少在黄桷坪生活打拼的外地人以及留守儿童得到了“暖心”礼物。

在邮电社区劳动者港湾,四川安岳的保洁员刘永贵收到了她的心愿礼物——毛毯一条,直言“暖心”,今后在港湾里休息,这条新毛毯就派上用场了。

24.jpg

义工守护居民的安全

新闻延伸

爱心定制社工服务

探索“老杨群工+”志愿者新模式

“老杨群工”是九龙坡区的志愿者服务品牌。

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到心理问题,再到就业等,目前,“老杨群工”触角延伸到了九龙坡区基层的每个“神经末梢”。该区正持续推进升级打造“老杨群工”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拓展“老杨群工+”,在更广泛领域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据了解,如今,“老杨群工”经验在九龙坡遍地开花,已升级打造为一种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的模式,让群众养成了有问题不再是吐槽、抱怨,而是一起探讨解决的思维方式,让群众都变成了“老杨”,逐渐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模式。

以九龙街道为例,为了探索未成年人保护,九龙街道在现有的“老杨群工”品牌基础上,探索出“老杨群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七个一”工作新模式。

同时,九龙社工中心依托学校、社工中心、社区原有阵地,新推出学校驻校社工室、学校驻校心理咨询关爱室、九龙小社工、社区麦田学堂、九龙社工妇女微家等,面向未成年人开放阵地,孵化出“九龙扶苗”志愿服务队伍1支,九龙小社工4支,初步构建起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工作三级保护阵地体系。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