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人物丨12年写诗八百余首、出版2本诗集,退休教师邓晓燕: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06-07 14:33:5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受访者供图

楼下有人在磨刀

声音尖利,有时又嘶哑

尖利,我估计没有清水的滋润

嘶哑,是有水后的磨难

……

这是重庆一中退休老师邓晓燕创作的诗歌《磨刀》中的一段。

“我太爱写诗了,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但我从不构思诗歌,构思的诗歌不是诗。”说到写诗,邓晓燕充满了活力。她告诉记者,她从08年开始写诗,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八百余首诗歌,多首诗歌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曾出版《格子里的光芒》诗集。

近日,邓晓燕的新诗集《白火焰》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诗集作品通过市委宣传部、市作协的“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项目申报,收录了她近8年来创作的120余首诗歌。

微信截图_20200607151148.png

邓晓燕

年轻的元素

让她的诗歌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青春、活力,这样的词汇用在已经退休的邓晓燕身上,一点儿也不违和。

喜欢大自然,喜欢外出感悟人生,还在学校当老师时,邓晓燕就喜欢这样的生活节奏,“好的文章,深入骨髓,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

邓晓燕喜欢史铁生,至今仍然记得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后部分内容,史铁生母亲生病,史铁生因为身体原因仍在和母亲发脾气,后来,母亲去世了。“作为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哭了,我相信,史铁生当时内心的忏悔,那是真的在忏悔,没有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这样让人铭记于心的文章。”

再看这本书时是2008年,当时,邓晓燕的母亲因为身患重病住院,同样是心系母亲,同样面临着病痛带来的别离,邓晓燕一边陪伴着母亲,一边拿着笔在床边写下几十首有关母爱的诗。

因为感悟爱,因为热爱生活与文学创作,邓晓燕也时刻保持着年轻的样子,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把心态维持在最年轻的岁月里,这些年轻的元素,也让她的诗歌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对于两个身份的转换

她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离开教学岗位前,邓晓燕是重庆一中的高中语文老师,即便是退休了,邻居和朋友总忘不了她的老师身份,“我们娃儿,就想跟着邓老师感悟感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了,才对学习有兴趣。”

对于两个身份的转换,邓晓燕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诗人”是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或对世界的看法;“教育者”是通过教学形式或内容向学生输送知识、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两者关系密切但角色不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和双赢的效果。

邓晓燕觉得,诗歌对学生肯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诗歌不管是抒情性还是批判性,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说诗的语言对学生作文语言有灵气的影响,我们只说诗歌的思想,对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生向上的力量的启示、对世界的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诗的语言不仅美,篇幅又是文学体裁中最短的,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喜爱。”

在同学生谈到爱的教育时,邓晓燕启发学生们:有没有同学对亲人不够爱,到讲台上来给亲人道歉。

那一天的讲台,十多个学生依次上台对亲情进行了忏悔。

“月光下,妈妈驼着背,提着很重的东西,我走在前面,嫌她实在太慢,长长的路灯,把妈妈又矮又瘦的身材拉得斜长。”

“爷爷就要离开我了,他想握一下我的手,但我没能满足他的心愿,成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

“全班一半的同学哭了,我也哭得稀里哗啦,眼镜上全是泪水。这是我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课。”邓老师说,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恐怕除了诗,一般的文体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准备继续动笔

享受每一篇诗歌成功的乐趣

写诗多年,并出版两部诗集:《格子里的光芒》、《白火焰》,邓晓燕已经把诗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喜欢写诗,但又不给自己布置任务,情绪到了,自然就能流露,这样随性却不刻意的创作,让邓晓燕的写作变得丰富多彩。

“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她灵动、智慧、飘逸,有时大度、有时缠绵。有了诗,你就会少孤独、少痛苦、少惶恐、少无聊。你更会热爱生活、热爱每个生命,热爱这个世界。”邓晓燕告诉记者,虽然写诗也会有倦怠期,但哪怕是一场雨、一叶浮萍、小贩的叫卖声,都能让她感受到写作的冲动,毕竟这俗世凡尘,需要诗歌来赞美。

尽管退了休,邓晓燕的生活依旧丰富多彩,五分之三的时间看书、学习、写诗、修改。五分之一的时间做家务,五分之一的时间锻练身体。

据了解,诗集《白火焰》收录有126首诗,是从邓晓燕2011年到2019年期间写的600多首诗中优选而出的,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诗都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

“火焰”一般理解为诗人的渴望、激情、奋斗、希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挣扎、美或甜蜜。“火焰”,它弥漫、向上、照耀,可是在人生旅途中,难免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内心的情绪也千变万化。“火焰”的光茫、色泽、力量不可能不被控制、束缚或变色。诗集名《白火焰》来源于此意。

据了解,整部诗集共有五辑,有对人生难以把握的内心矛盾与纠结,有甜蜜的、有忧伤的、有光亮的、也有阴影的;有对人性进行反思或批判的;有展示情感上的爱与恨、妥协与抗争的;还有不少写大自然的诗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或对美的体味。

对于未来,邓晓燕表示,她准备继续学习,继续动笔,享受每一篇诗歌成功的乐趣。

微信截图_20200607151121.png

新出版的《白火焰》诗集

“晓燕写出了有光亮和温度的诗”

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为《白火焰》写序

在《白火焰》这本诗集的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提到:晓燕老师的诗歌是成熟和纯粹的,是有光亮和温度的。

比如提及《磨刀》这首诗,张清华认为,这也是磨铁般的生命之境,是生命的承受和炼化,对语言本身的施虐和救援,以及对于意义本身的追寻、打捞或铸造。能够写出这样句子的人,相信一定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他或她,必定有哲学意义上的生命绝境的真正面对,有对于诗意的不曾妥协的淋漓尽致的体味。

张清华在序中写到,这部《白火焰》读下来,让我又有了一重感慨,就是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原生力量,看到了生命中的万千景致。

《白火焰》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木桶传”“猎物”“证据”“左腿之谜”“可爱的子弹”五个部分,有言志、抒情、咏物、绘景等。张清华这样评价道:“晓燕写出了有光亮和温度的诗,它们是日光梦,但更是生命本身的反射与镜像,是精神的自传。仅凭这一点,我也应该祝贺她。”

对于张清华教授的评价,邓晓燕表达了感激,她表示这么高度肯定诗的质量,一来令她惊喜,二来给了她继续努力的力量。

据悉,邓晓燕的诗歌作品,曾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出版诗集《格子里的光芒》并获重庆作协资助项目;出版诗集《白火焰》并获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作协资助项目。邓晓燕是北京鲁迅文学院西南班第一届学员,北京鲁迅文学院十八届高研班学员,作品编入多种国家级选本。

作品欣赏>>>

春天,悬崖边开出一朵野花

 (邓晓燕,《诗刊》2018年9期下半月刊)

 

它的笑是危险的

它的姿态是危险的

它的出身也是危险的

 

它在等怎样的一双手呢

被大火烧坏了九个指头

被森林淹没成千上万的箭簇

 

它们紧张什么

或惊讶于这叛逆的幸福

一朵盛开的野 花会引来怎样的

风暴或花蝴蝶

 

你看,它的双手在悬崖边挥舞

像是在做关于悬崖的陈述

并不因为我的路过而颤栗

黄昏降临

 (邓晓燕,《人民文学》2018年12 期)

爱上一片树叶不容易

我恰恰爱上它的虫眼、撕裂

或经过火烧伤的痕迹

 

爱上一片海不容易

我正好爱上它的波涛、风暴

或被浪掀翻了的船帜

 

爱上一个人不容易

他侧身而过,光芒被我捉住

它刺伤了我的眼,我痛着退回

 

那天我抱着那片死亡之叶

给破碎的船帆祭祀

爱情却走向我

它憔悴、含毒,柔弱

 

它美人一样的眼睛睁着

“和我一起穿过暴风魔镜

它的美是你的幸运”

 

黄昏降临,天边一道金色

一只飞鸟啄破了云层

大地似乎飞了起来

它头上分明有好看的阴影

磨刀

(邓晓燕,《北京文学》2019年8期)

 

楼下有人在磨刀

声音尖利,有时又嘶哑

尖利,我估计没有清水的滋润

嘶哑,是有水后的磨难

 

说实话,刀在匠人手里

痛是必须的

翻来翻去的磨

有血沒血的磨

苦难是一件衣服

穿在钝刀变锋利的必经之路

 

关键是和石头的战争

站在凹陷的磨刀石的胸上

这要命的搏斗如同撕裂

这撕裂又恰恰给了钝刀之光

 

钝刀知道,没有一种善是最终的

也没有一种恶是最初的

于是和这石头有永久的契约

其实钝刀更明白

石头被刀刃的锲入更要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