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农村小伙凭方言喜剧微视频获近百万粉丝,拒绝了不少找上门的广告主
08-03 20:56:42 来源:新华网

1.webp.jpg

农村题材是“爆笑巫溪”最鲜明的一个标签。新华网 黄俊辉 摄

新华网消息,在重庆市巫溪县,有一个叫做“爆笑巫溪”的本土方言喜剧微视频自媒体平台,近年来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爆笑巫溪”主创团队的成员是一群90后年轻人,他们长期坚持农村定位、地域特色,从农村生活中吸取灵感与养分,坚持使用方言传播农村正能量,持续输出本土特色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原生态展现农村生活真实场景。经过几年的努力,“爆笑巫溪”粉丝规模已将近百万人,订阅者中七成以上来自巫溪本地,短视频在微信平台的阅读量也实现了从几百到10万+的质变,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视听享受,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农村综合治理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底,“爆笑巫溪”创始人王运林从外地打工回巫溪结婚。过完年后,外地还没有开工。王运林就想做一个视频类公众号,“最开始只是玩儿,我就买了一台二手相机,天天拿着在村里头到处走,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也没有什么特定的主题,想到什么拍什么,说完一句台词再想下一句。”

为了把视频质量做好,王运林自学了编导和视频剪辑,“那个时候,每天晚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几百条素材反复看,只为找到最满意的一段。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是想把农村生活真实的样子,身边发生的事情,搬到镜头里头来,让更多人看到。”

几个月后,“爆笑巫溪”公众号慢慢有了一定粉丝,王运林就和几个朋友商量,决心不回去打工,专心搞自媒体创作。尽管家里人不同意,但王运林相信自己的决定。

2018年中秋节,王运林的团队拍摄了一个讽刺“摸秋不算偷”这一农村陋习的视频,没想到一下就引起了网友共鸣。“视频发出后,点击量首次突破10万+,留言比平时也多了十倍不止。那天我们再出去拍摄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觉得累了。”王运林回忆。

“视频发出后,四天时间粉丝增长超过1万。我们也找到定位了,那就是坚持乡土题材,话题接地气,最重要的是在笑声中传播正能量。”王运林说。

此后,王运林的团队拍摄了很多类似的正能量短视频,通过身边的小故事把时事政策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解读给大家看。

2.webp.jpg

王运林(图中站立者)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拍摄方案。新华网 黄俊辉 摄

连当初反对他做自媒体的父亲王家学,最后都被他们的视频效果“说服”了。“有一次,他们拍了一个讽刺‘整无事酒’的视频,四面八方的乡亲都知道了,有很多想整酒的都不好意思了。”王家学说。后来,王家学慢慢开始支持王运林创作短视频,还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民间土话和笑话分享出来。

2020年,“爆笑巫溪”团队跟当地网信部门合作,用巫溪本地方言编排了一个宣传网络安全的说唱短视频。王运林介绍,视频推出后的第二天,他走到街上都听到有人在唱。

“要让人笑很简单,但在笑的同时能引人深思却不容易。今年春节返工期间,我们拍摄了一个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视频,很多人都跟我说从开始笑,到最后看哭了。”王运林说。

“爆笑巫溪”一大鲜明特色,就是演员都用巫溪本地的方言进行对话。“用本土演员说本土方言,这种‘土味’就是我们的本色。我们做本土方言喜剧的一个优势,就是不用刻意去模仿,演员都长期生活在农村,演起来就更加自然。”王运林介绍。

3 (1).jpg

王运林(左)在拍摄现场。新华网 黄俊辉 摄

现在,“爆笑巫溪”团队已经有10个人,粉丝接近一百万,但王运林却拒绝了不少找上门的广告主。“因为相比挣钱,我更加关注怎么能够稳住内容质量,坚持走我们认定的方向。”王运林表示。

“爆笑巫溪这些视频非常幽默风趣,充满了乡土气息,体现了乡村建设、乡村文化、群众文化的一种觉醒和自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

“我们巫溪的山好水好风景好,未来要通过我们的平台更多地去推介家乡旅游。”王运林说。

原标题:网信故事荟|田间地头长出来的网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