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千年春秋生与死 我信天使夺屠刀
03-29 22:15:33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消息,看着越来越多重庆赴湖北支援医疗队队员陆续回家,宋彩萍的内心越发平静。作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与特勤医学科主任护师,五年前,她在抗击西非埃博拉“生死之战”中,带头进入最危险的“红区”;五年后,除夕夜她临危受命,带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抽组的48名队员加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前往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武汉。两个多月过去了,如今的她依旧坚守在火神山医院战斗,在她看来,军人就应该战斗到最后,不负戎装,危难见忠诚,“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战场。”

4天睡了7个小时 制定火神山医院工作流程

3月26日深夜11点过,华龙网记者终于拨通了宋彩萍的电话,可就简短聊了几分钟,她便匆匆挂断了电话。这个时间,她还有一个会议在火神山医院要开,之后还要赶一份总结报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前一天她整理资料、写报告,也是熬到了凌晨4点过才睡下。

来到武汉后,这样的加班熬夜成为了宋彩萍的“家常便饭”。

除夕夜里,宋彩萍奉命带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抽组的48名队员加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武汉的疫情中,金银潭医院作为第一批定点收治病人的医院,是战斗的第一现场。

1_副本.jpg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武汉市驻地已是凌晨1点左右,疲惫的队员们陆续入睡。但作为护理组组长的宋彩萍,和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各位成员继续商讨天亮后的工作安排,凌晨3点30分会议才结束。

回到房间,需要处理的问题还很多,宋彩萍一项项梳理、研究,清物资、查资料,不知不觉已是天色泛白。早上7点多,队员们陆续起床。一夜未眠的宋彩萍又继续带着他们将物资清理分类,为转场做准备。

直到队伍转场时,宋彩萍床上的被子始终没有动过。后来有队员给宋彩萍算了一笔账,从1月25日到1月28日,4天的时间里,宋彩萍总的睡眠时间不到7个小时。

2月2日,被全网民“云监工”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完成交付,宋彩萍随队前往到火神山医院。

在火神山医院,宋彩萍分管感染控制、临床一线物资协调、工作流程和护理质量管理。在她看来,要想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首先就要把基本制度和标准立起来。因此在火神山医院成立之初,她就和战友们一起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小到检查厕所下水道通不通,确认护目镜数量、质量;大到整个流程,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整个护理团队的质量管理,宋彩萍都抓得比较紧,因为略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在抗疫这个’特殊战场’上,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让战友被病毒感染。我的责任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避免出现类似失误的细节。”宋彩萍说道。

11层防护装备保障零感染 绝不让一名队员掉队

“经决定,给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与特勤医学科主任护师宋彩萍记个人二等功。”当火线立功的消息传来时,宋彩萍还没有从传染区出来,但祝福的短信和电话却已开始从四面八方传递。

“我其实没有做什么,这份荣光,属于每一名医疗队队员。”她说。

2_副本.jpg

工作时宋彩萍对自己“很狠”,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但她对所带领的护士,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对自己弟弟、妹妹关怀备至。

在前方,有多名武汉的医护人员不慎被病毒感染。得知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倒下,宋彩萍揪心地疼:“既要打胜仗,还要’零感染’,我绝不能让一名队员掉队。”

1月26日下午,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独立负责的金银潭医院两个病区收治首批患者。当时,既是护理“参谋长”又是病房“大管家”的宋彩萍,选派14名队员首赴“红区”。

“红区”,既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的高危污染区,也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抗击病毒的主战场。“大部分队员没执行过这样艰巨危险的任务,我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教他们学会规避风险。每天,看着他们一个个安全走出病房,我才安心。”每天,宋彩萍要么带头进“红区”,要么就守在距离“红区”最近的地方。

队员需要穿戴11层防护装备,穿脱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疏漏,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尽管宋彩萍反复给大家临战培训,但仍然放心不下,一直守在病房外。

当护士白秀梅从“红区”出来时,天已黑透。走出病房,她发现夜灯下有个熟悉的身影。看清那人是宋彩萍后,白秀梅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宋姐姐时常对我们说‘要记得,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医院,我们的战场,只要胆大心细、智慧科学,团结起来一定可以战胜病毒圆满完成任务’,她一直给我们打气,鼓励我们。”

一首诗的感动 “我信天使夺屠刀”

在武汉的日子,不管事务再繁多,宋彩萍每天总会抽时间到病房看望病人,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了解病患们各方面的情况。一次查房时,宋彩萍发现患者甘先生胃口不好总不愿意吃饭,询问后得知是因为牙不好,病房饭菜对他来说不好嚼。宋彩萍立即协调保障人员,请他们多准备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饭食,还特别要求给每人加一碗鸡蛋羹。

当天晚上,患者们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鸡蛋羹。

为此,甘先生写了一首诗:火神山上雪花飘,鬼门关前心绪糟;千年春秋生与死,我信天使夺屠刀。

3_副本.jpg

收到这首诗让宋彩萍特别感动,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一贯的理念——爱是抗击病毒的良方,要像亲人一样照顾患者。由于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患者看不到大家的表情,无形中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宋彩萍就让队员用手势传达问候,在防护服上画笑脸表情符,让患者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关爱。

其实,早在抗击埃博拉的时候,宋彩萍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入伍29年里,宋彩萍参加过包括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等大项卫勤任务,在抗击西非埃博拉“生死之战”中,作为中国首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她带头进入最危险的“红区”。

宋彩萍始终记得,在抗击西非埃博拉时,3名被医疗队治愈的患者中,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叫罗伯托,在离别时刻,他用不标准的中国军礼向医疗队员们致敬。

“在病房里教他敬军礼时,我们告诉他军礼是代表致敬的,他就一直反复用这个动作跟我们表达,那一刻,我觉得,救死扶伤就是我一辈子的责任。”这些年,宋彩萍也坚持用爱对待每一位患者。

3月26号,一位治愈患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群里发出一条消息,希望看看这群治愈他们的白衣战士的样子。他说:“以前只通过护目镜看到你们的眼睛,但我想记住你们的样子,你们是我最大的恩人。”

这番话,让宋彩萍很是触动。“医务人员在这次疫情面前,确实冒着很多危险,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是当在病房里感受到患者的理解、支持时,我觉得什么都不是困难了。这是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相互给予的力量。”宋彩萍说。

五年两次送行 儿子送母出征

面对病人和战友,宋彩萍是最坚实的依靠,但远在重庆的家人,却始终是她内心最深处的惦念。

大年三十中午,正在值班查房的宋彩萍接到了前往武汉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的通知,宋彩萍一口答应。安排好工作后,宋彩萍匆忙回家收拾行李。

4_副本.jpg

此时,一家人等着宋彩萍一起吃年夜饭,等来的确是她即将出发去武汉的消息。儿子听到消息后沉默了很久,不舍的眼光一直注视着宋彩萍。他知道妈妈是军人,在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疫情阻击战中,武汉的许多患者都需要妈妈。

这是乐乐第二次为宋彩萍送行。五年前出征利比里亚,他才11岁,只知道妈妈要去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抱着妈妈不愿她离开。这次,当年还依偎在妈妈怀里的乐乐已经比妈妈高出一头还多。他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反复叮咛的关心和不舍……

随着防疫形式的逐渐好转,一大批重庆赴湖北支援队队员也在陆续回渝。乐乐知道妈妈也快回来了,他每次和宋彩萍说话,都要询问妈妈的归期。

宋彩萍还未接到回渝的消息,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有预感,自己会等到武汉疫情真正结束那天才能回去,所以她面对其他人回渝的消息时显得很淡定,有时还会安慰其他出现情绪波动的队员。

她说:“因为我们是军医,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场战役还未结束,我们不能走!”

3月的武汉,花期已至,草长莺飞。春天来了,宋彩萍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原标题:时隔五年的两次送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