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科技特派员“下乡记” ① | 当了7年科技特派员 她“翻猪圈”的本领越来越高超
10-22 18:18:3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重庆市4名科技特派员、3家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获表扬。来自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的高级畜牧师朱丹就是4名科技特派员之一。同一天,她的科技故事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朱丹说,从新闻上得到消息,她很感动也很激动。这是对她所在单位、受援地以及她本人的肯定。接下来,“我更要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说起自己的变化,她笑言“翻猪圈”的本领越来越高超。

2.jpg

选育出好猪种 涪陵黑猪母猪从300头到2000头

朱丹的微信一年发不了几条朋友圈,但大多都与猪有关。

服务企业过程中,她会发“服务的海林猪业办公楼焕然一新!”下猪场的途中,她关注“猪场外果子诱人!”走在石柱黄水的街头,她还会发一张涪陵黑猪的店招图。

这些,既是朱丹的工作,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朱丹与涪陵黑猪结缘是在2013年。当时,涪陵区科技局选派科技特派员支持涪陵黑猪的选育,供职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养猪所的朱丹正是其中一员。

“配套系培育至少得4个世代,每个世代需要花费一年时间,培育出来还要中试推广3年以上,最后才能申报农业农村部审定,这中间又需要两三年。算下来,培育一个完整的配套系大致需要10年的时间。”朱丹说。

尽管平时科研任务重,朱丹仍坚持经常下养猪场去亲自操作。有时实在没时间到现场,朱丹就会电话远程指导场里的育种员操作,然后让他们把数据传过来进行处理分析。

在朱丹和其他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好猪种被选育出来,涪陵黑猪产业的产值也随之大幅提升。

据统计,2013年以前,存栏涪陵黑猪母猪300余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2016年,涪陵黑猪母猪达到2000头,年出栏肥猪4万头。

1.jpg

与猪打交道 曾被咬穿过二三指根肌肉

科技下乡不仅要技术,还得要体力。

过去,朱丹“最害怕的就是翻猪圈”。不过,这些年的下场锻炼,让她“翻猪圈的本领越来越高超”。

朱丹笑着说,与猪打交道,可不简单,她还被猪咬过。

有一次母猪产仔,朱丹拿产仔本去查配种记录,可是怎么找都没找着与配公猪的耳缺号。难道是母猪耳缺号看错了?这需要她返回猪圈重新辨认。

“当时我看到产仔母猪眯着眼,以为它睡着了,就伸手去牵猪的耳朵确认耳缺号。没想到刚摸到,母猪就歪头咬住了我的右手。”

朱丹说,“我顿时感觉猪牙已经咬穿了二三指根肌肉。就在母猪张嘴再咬的瞬间,我赶紧抽出手,血一下就冒了出来。”

后来,朱丹在给养殖户们培训时,就常常告诫他们千万别碰刚产仔的母猪,万一要碰,一定要借助工具,保护自身安全。

3.jpg

传授“养猪经” 把科技的种子洒在了重庆大地上

担任7年科技特派员,朱丹把科技的这颗种子洒在了重庆的大地上。

朱丹下猪场,身上常常会挎一个斜挎包,里面装纸、笔和工具,还会带着电脑和简单的行囊。7年来,这样一身行头,她走过了重庆多个区县。

在黑猪屠宰场,朱丹一边指导屠宰分割,一边记录;在合作社,她帮忙测定后备猪;在贫困户家中、猪舍,她讲解“养猪经”。

在朱丹的指导下,不少养殖户、企业都搞得风生水起。

比如,养殖户何朝勇以前一直都是混养猪,没有分类,品种也比较杂。朱丹看到后,建议他要分类养殖,按大小梯度来分。

朱丹还告诉何朝勇一个“秘密”:一个圈里大小猪都有的话,大猪成熟时,如果进去撵猪,整个猪群的应激反应就会影响到剩下那些小猪的生长发育。

在朱丹的指导下,何朝勇将养殖场的猪都一一分类进行饲养,差异化明显变小,黑猪长得越来越好。

7年来,朱丹每年给重庆数个万头猪场进行养猪技术培训2000人次以上,在现场培养养猪技术“二传手”上千人。她还坚持每月到规模猪场进行驻场技术服务,白天在场内巡察,关注管理环节,晚上进行培训交流,推动猪场效率提升。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