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脆李达人 循环种植卖了20多万
10-25 07:25:5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看效果_proc.jpg


夏季脆李园绿油油一片。    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巫山脆李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介绍巫山在绿化造林和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动群众种好巫山脆李这一“摇钱树”,让很多农户致了富。

总书记仔细询问:脆李是否属于李子的一种?个头有多大?颜色是红色、青色还是黄色?

李春奎解释,巫山脆李是李子的一种,颜色偏青色,因为口感脆嫩、汁多味香,所以叫做脆李。

脆李为巫山带来别样四季

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

这是神女巫山铺展在天地之间的一幅自然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画卷中,红的叶,青的李,一红一青,已成巫山两张亮丽名片。

巫山脆李给巫山四季都带来了别样韵味:

春风徐来,雪白的李花恣意舞蹈;盛夏时节,满山满园的李子树硕果累累,李子青中带黄,摘一个,脆嫩清香;秋冬季节,李子丰收了果农的腰包鼓了,李子园里一片忙碌,果农们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着这棵“致富树”。

今年,巫山栽植脆李22.05万亩,挂果面积10.7万亩,产值达8亿元。

搞循环种植卖了20多万元

10月10日清晨,距离巫山县城70多公里的福田镇,薄雾散去,脆李树叶上还留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当第一缕阳光洒下,露珠折射出耀眼光芒。

早饭后,三三两两的村民背着割草机走进脆李园,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给李子树做秋季管护。

我们这次要探访的就是小有名气的脆李达人龚正弟。

提到这个人,当地人都说龚正弟为了脆李真的“蛮拼”:担任供销社总经理,代管7000多亩脆李园,平时还要到全国各地去学新技术回来教果农……

见到龚正弟时,他正在办公室后面的羊圈忙,“我刚刚买回来了几只山羊,先把它们安顿好。”

随行的巫山县果业局的唐君解释,龚正弟养羊是为了搞绿色循环农业。

一看,这羊圈还真不一样:三栋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蓝色屋顶,每栋楼有两层,第一层是搜集羊粪的,第二层则是羊舍。

每10只山羊一间房,怀孕的山羊还有另外的房间。

“现在搞种养殖业,不搞出点自己的特色怎么得行。脆李园子里的青草割回来喂羊,再把羊粪放到李子园做有机肥。”龚正弟说,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山羊粪便清洁问题,种出的脆李也是品相好、口味足。

依托龚正弟搞的绿色循环农业,今年他家的600亩脆李园一下就达到了盛产期,卖了20余万元。“今年的行情还可以,挂果也比以前多了一倍。”

建农民学校带领乡亲致富

“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也不少,为啥会想到回来种植脆李呢?”龚正弟说,起初回来自己在家种植葡萄、柿子,养猪和羊,也从来没想过种植脆李。

5年前,巫山曲尺的青皮李子受到外界追捧,从此巫山脆李声名远播,卖价每斤10元左右,他看出这是一个发展路子。

过去,福田镇有煤矿,有柑橘种植产业,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都靠务工为主。龚正弟想,能种植柑橘,又是中山海拔地区,肯定也能种植脆李。

2013年,他和同镇的三个朋友投资200万元承包了600亩荒山种植脆李,还带动了当地20多户村民一同发展。

“龚正弟了不起,以前在外面打工挣到钱了,还不忘记我们这些老百姓。”村民为他点赞的同时,也看到了种植脆李是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

跟着致富是好事,如果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脆李的质量肯定上不去,技术这一关该怎么破?

龚正弟有了开办农民学校教当地乡亲一起种植脆李的想法。

他把办公室二楼腾出来作教室,今年对100平方米的教室进行了翻新和扩大,“这间教室可容纳60多个人。我这几年去了贵州、辽宁、四川,还是学到了很多关于种植脆李的技术,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可以上课。”此外,他还会经常邀请种植业内专家来授课。

正在筹建“田间交易市场”

从龚正弟的办公室出来,一栋崭新的楼房引起了大家注意。

龚正弟说,这就是专门为了储藏脆李修建的保鲜库。

“昨天才完工,明年就可以用了,270立方米可以储存200吨脆李。”他说,每年6至8月,保鲜库可将脆李保鲜期延长3个多月的时间。不仅能保障脆李顺产顺销,还能延长销售期,“以后大半年的时间都可以品尝到香甜可口的巫山脆李了。”

他的脆李园也在附近。

“这些路都是今年才修好的,政府还给我们硬化了,现在摘果子方便多了。”龚正弟指着脆李园蜿蜒的道路说,“虽说现在李子的产量起来了,名气也上去了,但是销售渠道还是很单一,我想搞个‘田间交易市场’,对李子进行分级销售。”

龚正弟说,建“田间交易市场”的想法已上报给了县里相关部门,现在正在走流程。

“到时候交易市场建起了,客商看了产品再下单,下单之后马上摘果。这也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形成一条龙销售,你说是不是很不错嘛。”

除了建“田间交易市场”,龚正弟还准备在大数据智能化上下功夫。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巫山县城工作。小儿子正在读大三,学物联网专业。“等他毕业了,专门给他提供一个平台,用物联网来打造真正的智慧农业,管养、施肥、销售等工作都能依靠大数据智能化实现。”

大数据智能化的概念是小儿子给他讲的,虽然目前并未充分理解怎么搭建运作,但他依然充满了期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冉长军 孔晓渝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