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变“魔术”:一根钢管2小时后变自动排水器
09-20 17:23:2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70920173328_副本.jpg

一根钢管,几个配件,在李继红手里一番摆弄后,竟变成了一套D2D蒸汽系统疏水器……在20日举行的第二届建设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来自建设行业的11支队伍22名民间高手各展绝技,演绎了一场技能与创意大比拼表演。

他用钢管变疏水器

李继红是来自南岳建工的管道工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做了10年的管道工,参加这次比赛没什么压力。“都是平时做得很顺手的东西了 。”

比赛开始后,李继红看了看设计图,就开始动手。他首先用卷尺在一根10多米长的钢管上标注切割线,然后用切割器把钢管切成好几段,看似笨重的金属管道在他手里变得异常轻盈。管道切割完毕后套上阀门、仪器、金属开关等部件。

“阀门、疏水器的安装不能出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另外麻丝(连接处所用的密封材料)也不能外漏……”李继红一边接受采访一边从容不迫地安装着自己手里的各种零部件,2小时后,一台D2D蒸汽系统疏水器,也叫自动排水器就组装完成了,。

这个部件看似平常,但主要用在蒸汽加热的管路终端,其作用把蒸汽加热管道中的冷凝水不断排放到管道外。

管道工比赛的裁判员告诉记者,同样的时间,从对管道的切割、套丝到各种器械的安装,有些人可以做完,但有些人只能完成一半,目前最快的时间为2小时全部完成。

一把刨刀几块木板变漂亮装饰架

55岁的参赛选手杨同清铺好木材,开始用刨子推,不一会工夫,地上铺满了刨花 ,一张板子已经被他推得工工整整,用手一摸,没有一根毛刺……在老杨的一番敲敲打打拼装之后,一件有着古典韵味的木质装饰架即呈现面前。

“木材判断推得直不直,全凭木匠一双眼睛,干得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了。我从15岁开始拜师学做木匠,如今已经整整40年,这是忘不掉的手艺。没啥技巧,就是手熟,长年累月养成的肌肉记忆。”杨同清一边说一边做着手里的事情。

谈到自己的木匠生涯,杨同清表示,随着现在机器制作的规模化,传统的木工正在渐渐被淡忘,但这绝不是被淘汰,因为机器再精确,操作它的永远是人。

“我收过16个徒弟,现在有人在给人家做家具,有人在帮人加工板材,都是 ‘现代化’。过去可不是这样的,比如用钉子,怎么钉得直,以前非练个三五年不可。而现在都是用射钉枪,两三下就弄好了。推刨子最能看出来木匠手艺的好坏, 而现在都是机器电锯,又快又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年轻的木匠师傅和老师傅确实有不同之处,比如在画线时年轻人都喜欢用铅笔,而老师傅则喜欢用墨斗,虽然他们在体力不如年轻人,用刨子时气喘吁吁,但是手艺上就要从容许多。

总决赛要求苛刻 允许误差精确到毫米

总决赛对选手作品的各种要求非常苛刻,允许误差精确到了毫米。比如,手工木工从放线、选料 、制作、质量这5个方面进行评估,整体尺寸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每个构件的误差要求控制在1毫米以内。管道工的各种评审要求也是以毫米为单位的。

对此,主办方一位裁判员告诉记者,全市共有74支队伍148名选手参加了前期片区赛角逐,获得片区比赛团体前两名的队伍才有参加总决赛资格。“这些师傅都是我市该行业中的佼佼者,可谓是精中之精,这些误差在他们手里就不是个事儿。因 此,我们的只能从最小的细节入手来衡量他们之间的差距了。”

据介绍,本次参赛选手最大的55岁,最小的仅24岁,年龄跨度超过了30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吴黎帆 摄影 平索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