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 > 正文
从蜗居到优居
07-09 13:25:40 来源:湖北日报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住房普遍简陋拥挤,房屋基本都是房管所的公租房或是企事业单位的分配住房。老周当时32岁,在汉口花楼街租了个20平方米的房子。为便于居住,老周和当时多数人一样,用木板在屋里搭起阁楼,一家老小5口人就挤在这蜗居里。当时一栋楼共用一个卫生间,上厕所、洗澡都要排队。有时,要排队排到半夜才能洗上澡。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武汉不定期举办住房交换大会。市民自发进行信息发布并相互协商,双方条件谈成后,就可进行公房居住权交换。老周用这种方法,把汉口市中心的房子换成汉阳郭茨口的一个40平方米的两居室,有独立厨卫。“尽管房子在城郊,上班、购物都不方便,但当时我们特高兴,因为终于有了个像样的‘窝’。”老周激动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房改大幕开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人们坐等分房的观念逐渐转变,开始自己挑房、买房。2002年,老周的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借助住房公积金按揭了一套婚房。此后10余年,老周的邻居们也慢慢换上近百平方米的“豪宅”。2015年,老周通过中介公司卖掉了自己的旧房,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汉阳墨水湖边买了套147平方米的四室新居。茶余饭后,老周和老伴就沿着墨水湖畔散步聊天;周末节庆,老两口则准备饭菜,迎接儿孙的到来,享天伦之乐。

从蜗居到优居,72岁的老周回忆过去的40年,感慨万千。他说,从未想到自己的安居梦就这样实现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