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丨田坎调解“诗人”:用打油诗化解矛盾
05-31 11:35:34 来源:华龙网

“立夏”时节农作物旺盛生长,乡村五月无闲人。养鸭大户陈久述更加忙了,忙不是因为他的百万只鸭子,而是忙着作诗。村民们因为灌溉用水发生争执要找他评理,老两口因为家务活产生口角也要找他调节……“夫妻本是同林鸟,哪来怨恨这么深;若是一人撒手去,谁来关爱孤单心;珍惜现在之拥有,相伴白头度余生。”像这样的“调解诗”,陈久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近120首。

“邻里关系互关照,换位思考最重要。”——写给邻里乡亲的诗

5月17日,突降暴雨,在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乡贤评理堂内,一场争吵也如暴雨来势汹涌。

“你的鸡吃了我家地里的菜,该赔!”张三姐一拍桌子,说话间满脸涨的通红。

“你自己不把地围起来管好,该遭!”王大爷毫不示弱,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地点上了烟。

“好了好了,一个人少说一句。王大爷你确实没把你的鸡管好,吃了别人的菜,造成了损失。张三姐也是,吃几根菜管得到好多钱嘛,你们又是邻居,王大爷又是你长辈,何必为了几根菜伤了和气。”陈久述见两人平静下来,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

“农村家禽应管好,

防搞破坏被人找。

邻里关系互关照,

换位思考最重要。”

主持调解的“乡贤”陈久述,作了这首打油诗念起来。双方当事人一听,羞愧地笑了,矛盾随之画上句号。

随着王大爷和张三姐的矛盾画上句号,突降的暴雨也停了下来,可事情却接二连三来了。

罗婆婆和袁婆婆的院坝共用墙因暴雨倒塌,但是双方均是年老多病,无法修正墙体,因此互相谩骂,最后要求调解。

“你们莫急,千万不要动气,我马上就过来。”刚从评理堂一出来,陈久述又接到罗婆婆的电话。

还没进门,陈久述就听见一声声谩骂从院子里传了出来。罗婆婆和袁婆婆当邻居几十年,两人都是倔脾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争执。

进了院子,陈久述见两位老人分别站在倒塌墙体的两边,罗婆婆双手叉腰腮帮子鼓鼓,袁婆婆双眼瞪圆毫不示弱。陈久述见状连忙从屋内搬来长凳,让两位老人坐着歇下气。

“哎呀,你们两个年龄加起来都150多岁了,还像小妹儿一样肝火旺,都来坐到。”陈久述打着哈哈说道。 “都邻居几十年了,墙倒了,把砖头清理干净就是,何必动气。”

“清理?哪个来?我年级大了,一把老骨头,哪有力气!”

“你没力气,我还不是没得!我比你还大几岁!”

两位婆婆又开始吵起来,互不相让。

“我来清理!我负责!”陈久述打断了两人的争吵,找来竹筐和铲子,说干就干,一铲一铲把散落的石堆铲进筐里,一竹筐装满后,又背到后山去。一筐又一筐,来来回回跑了二十几趟,终于把倒塌的墙体清理干净。

刚下过雨,农村的道路满是泥泞,干完活的陈久述一裤脚全是泥巴,脸上的汗水混杂着砖头的灰尘,像是刚从地底下的煤洞钻出来的一样。

“这下干净了撒,我再找个时间帮你们把墙修正,两个婆婆就不要动气了哈!”看着陈久述忙里忙外大半天,罗婆婆赶忙递上水,袁婆婆也递上毛巾,两位老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招呼陈久述坐着歇会。陈久述便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又开始“唰唰唰”动起笔来。

“隔壁土墙垮坝里,落雨潮得脏兮兮。

邻居两老岁数大,软脚病人挑不起。

天天望到土堆堆,心烦意乱就闹起。

要求久述来协调,摩托骑起去处理。

一看两家之情形,拿筐除土自挑起。

二十几挑大汗滴,消除隐患得安宁。

两家心里记住你,好事美名传开起。”

陈久述对着两位婆婆念着新鲜出炉的打油诗,两位老人听了,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遇到事情,想办法解决就是,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找我们帮忙撒。吵架又解决不了问题,还伤了自己身体。”在陈久述的调解下,两位老邻居握手言和。

“珍惜现在之拥有,相伴白头度余生。”——写给家庭婚姻的诗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在农村,邻里之间总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各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调解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陈述久从事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他常开玩笑说,自己扮演的就是“和事佬”的角色,小到家常里短,大到打架斗殴,都少不了他从中调停忙碌的身影。

“你帮我把他们劝到,我马上就过来。”陈久述弯腰从鸭棚矮小的门钻出来,一手拿着舀鸭饲料的瓢,一手拿着手机。放下瓢,他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双脚抖了抖,一些已经干了的鸭粪从脚底分离开来。

提上一个不起眼的公文包,坐上一辆有些破旧的摩托车,陈述久扣上安全帽,便往田间驶去。

打来电话的是张大爷家的邻居,她听见隔壁的张大爷和老伴又开始“干仗”了。原来,张大爷干完农活回来,发现老伴居然在优哉游哉地看电视,他揭开锅一看,啥吃的都没有。脾气本来就不好的张大爷是又累又饿,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一天在外面忙,回来饭都吃不到一口!”

“要吃饭自己做撒,我又不是你仆人。”老伴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盯着电视,眼皮都没抬起来看张大爷一眼。

张大爷这下爆发了,冲上去关了电视,把桌上的瓜子一把扫到地下:“吃吃吃,我看你啷个吃!”

老伴见张大爷这样凶自己,一下子委屈得哭了:“我一天伺候你,累死累活,今天感觉身体不好,想休息一下都不行吗?日子没法过了!离婚!我要跟你离婚!”

“离就离!”

“好,离!”

“走撒!去办离婚证!”

“你走撒!”

“你先走撒!”

陈久述一进门口,就看见头发花白的老两口在拉拉扯扯,你一句“离婚”,我一句“走撒”,但谁都没作出下一步动作。

陈久述让他俩坐下来冷静会儿:“两个都吵吵闹闹快一辈子了,儿女都大了,给你们房子修得这么漂亮,该享福了,还要闹离婚。张大爷你嘛要照顾老婆身体不好,多做点事,老伴也应该体谅张大爷在外面做活路辛苦了,回来想吃口热饭。”陈久述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句,见两人已经消气,便送上自己的打油诗:

“夫妻本是同命鸟,哪来怨恨这么深。

珍惜现在之拥有,相伴白头度余生。

若是一人撒手去,谁来关爱孤单心。”

张大爷和老伴听了,相互望了一眼,都笑了。张大爷还拉着老伴的手说:“来,握个手,我们和好了!”

“村里的纠纷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可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酿成大事故。”

调解完纠纷,陈久述披上雨衣,骑着他的摩托车赶回家喂鸭子。除了调解员的身份,陈久述还是当地出名的扶贫致富带头人。作为养鸭大户,他牵头成立了临江鸭业协会,为贫困户赠送鸭苗,将养鸭技术无偿与乡亲们共享。

“打油诗化解小矛盾,笑声中评理解千结”——写给陈久述自己的诗

老陈不是一名称职的养鸭大户,因为他把自己更多的经历放到了调解工作上;他也不是一名专业的诗人,因为他的调解诗甚至连对仗都不工整。但一首诗、一个人、一番话能换来一笑化干戈,陈久述觉得很值。

在没有成为养鸭子的调解“诗人”之前,老陈本在成都做酒生意,人到中年,想回家的念头愈发浓烈。2002年,他放弃了生意,回到家乡。他是个热心人,村里都是熟面孔,相互之间有啥事,他都爱说上几句。也许因为立场公正,他说话挺管用,能化干戈为玉帛,于是,这个一向喜欢“管闲事”的人,主动申请做当地的综治专干,他的调解生涯就此开启。这一干,便是十年。

村里人觉得他有文化,明理公道,服他,有个什么纠纷,自然想到找他,陈久述也总能“搁平”。前几年,永川弘扬“新乡贤”文化,要选出当地有影响力的“名人”,引领推动基层发展。2015年,陈久述凭借着高人气被推选为临江镇的“乡贤”。作为当地最年轻的“乡贤”,今年49岁的陈久述成为了“乡贤评理堂”的主力“队员”。

陈久述说,他写“调解诗”的灵感来源于女儿陈婷大学毕业做电商。当时为鼓励女儿好好经营,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打油诗。不久,儿子陈子钦参军,他又作《送子当兵赠言》,全诗70字道出了父母对儿子参军的支持,“有朝一日传捷报,为国争光建功勋”一句更是对孩子参军给予厚望。

受此启发,他从2017年1月起,凡成功调解一个案子,都会在记录案子调解过程的同时,将自己在调解过程中的作法和感悟写成打油诗,既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和传播。“被写进打油诗的矛盾调解双方,往往一起念念这首打油诗哈哈一笑,散场回家。 ”他的打油诗接地气,讲道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

作为一名调解员,陈久述长年在田间地头、院坝屋角,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化解矛盾双方的怨气,让双方握手言和,当好“心灵医生”。成功之余,他会即兴写诗,记录调解过程中的作法和感悟,继续“诗人梦想”。

经过这么多年的调解工作,陈久贤也给自己写了首打油诗:“和谐社会讲和谐,人民调解首当先。矛盾排查最关键,及调化解保平安。打油诗化解小矛盾,笑声中评理解千结。”

原标题:田坎上的调解“诗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