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垭三毛故居茶馆或歇业 曾接待无数书迷探访
02-04 10:24:42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作家三毛自我介绍时,一直说自己是重庆人,出生在重庆黄桷垭。

1月31日,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南岸区黄桷垭正街,“不要问我从哪里,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歌声从三毛茶馆里传来,开茶馆的杨老七说,由于黄桷垭正街要整修,可能不久以后,茶馆要暂时关门歇业了。

三毛茶馆门口的墙上有三毛的照片

一到茶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贴在墙上的三毛黑白照。照片上,三毛笑靥如花。

茶馆是露天的,上方搭着木架子,架子上有藤蔓,有葫芦。往前走几步,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就在脚下,再望远一点,还能依稀看到喜来登的尖顶。

三毛茶馆

三毛茶馆

杨老七本名杨世维,在家排行老七,今年51岁。“我从小在黄桷垭长大,这里以前是一条古道,在朝天门码头进货的商人,会挑着货从这里翻越南山到贵州去卖货。以前的黄桷垭,巷子里铺的是石板路,一到夏天,就打着赤脚到处跑,踩在地上很凉快。古道两边,有卖麻花的小吃店,有冲老鹰茶的茶馆。一到周末,街坊邻居都会聚在院子里,一家弄几个菜,拼成一桌,一起吃饭。”

关于三毛的故事,杨老七听自己的母亲,稀稀拉拉讲过一些。听完以后,他去网上查关于三毛的资料,开始慢慢了解三毛,并读她的书。“记忆里,来这里寻找三毛故居的人有很多,他们经过询问、考察,最终确定我们这个房子,是之前三毛出生并住过的地方。”杨老七说,既然他现在居住的地方,与三毛如此有渊源,为何不借此打造一间三毛茶馆,也好供来来往往寻找三毛故居的人栖息、发呆。

说做就做,大约4年前,杨老七将三毛全集书买回来,打印了三毛生前的部分照片贴在墙上,并去成都买了竹椅搬回来,将茶馆布置成三毛生前曾拍过照的成都茶馆的模样。“三毛茶馆开起以后,我接待了无数个来探访三毛故居的人。男男女女,不分春秋冬夏,他们有的结伴而来,大部分是独自一人前来。”

肖全为三毛拍的照片,竹椅和三毛茶馆的竹椅是同款

“我平时很喜欢和人聊天,来茶馆的客人,多多少少都是因为三毛而来。他们来了以后,要么坐着看书、发呆、听歌,有极个别感性的,发呆发着发着就哭了起来。”杨老七回忆道。

“除了全国各地的书迷,平日里,周边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也很喜欢来这里坐着喝茶。偶尔也有些搞音乐、摄影的艺术家,也会来。而像肖全,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几次,前段时间才刚来过。”杨老七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经过多年与三毛书迷的交流,他似乎更加懂了三毛,也更加懂了这些人爱她的原因。

“人们最向往的,应该是三毛身上的自由。”

精神的栖息地、灵魂的港湾

说起三毛茶馆,就不得不说到肖全。

肖全曾出版过《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后在确定三毛故居这件事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刚认识杨老七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曾是三毛的家。”肖全回忆道,2011年初,他在一报纸上看到描写三毛出生地的文章,便顺着文章来到了黄桷垭,并拍下了房子的照片。同年6月,肖全赴北京参加一个纪念三毛的活动。活动上,三毛的姐姐、弟弟,以及一大帮生前好友都来到现场。

肖全和三毛的合照

“我拿出照片给三毛的姐姐看,姐姐看完连连摆手说这个地方不是他们家,他们家有一个大门,不是照片上的地方。活动完了以后,带着疑问,我又去了黄桷垭,并找了当地写地方志的老师一同前往。”肖全说,他们当时找到了一个姓陈的老太太,“那个老太太给我印象极其深刻,她精神很好,提到我们要找得三毛,她立刻说,‘哦,陈平个嘛,我们小时候在一起耍......’”

“老太太为我们指了三毛的家到底是哪一栋,我又拍了照片,随后去了台北,把照片带给三毛的姐姐看。这一次,姐姐看了照片以后,大致也确定了,这里就是三毛的出生地。而这里,现在是杨老七的家。”

杨老七和肖全合照

肖全说,12月,他又去了一次三毛茶馆,签名墙上,写满了全国各地三毛书迷们想对三毛说的话。“我很感谢杨老七,他开起这个茶馆,正式将三毛故居介绍给全国各地的人。这里对很多热爱三毛、热爱自由的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茶馆,而是精神的栖息地,灵魂的港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