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林黛玉发疯文学”上热搜,好好说话难吗?
03-30 10:37:34 来源:上游新闻

3月30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林黛玉发疯文学”上热搜,好好说话难吗?

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意外上了热搜,一句“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成了很多年轻人吐槽工作压力大的新梗。有人觉得“林黛玉发疯文学”太好用,给快节奏的生活带来心理舒缓,当然“为什么要把你们发的疯安在林黛玉身上”的质疑声也不少。在网络“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话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以玩梗的方式消解日常生活中被要求压抑的情绪,被年轻人用来对抗越来越“内卷”导致的社会压力,产生集体身份认同,本无可厚非。早在“发疯文学”这个词尚未出现时候,我们就有过类似的流行文体,比如2011年左右就流行过的咆哮体。但在“林黛玉发疯文学”出圈的过程中,原本作为一种个体宣泄渠道的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收割流量的密码,出现在众多短视频中,跟着凑热闹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知不觉成了这场网络狂欢的一分子。

当满屏都是“你大抵是倦了”“一整个爱住了”等文字梗时,正经严肃的说话好像变成了一件难事。北京日报评论认为,某种程度上说,“林黛玉发疯文学”代表的是碎片化网络带给人们的“网络失语症”——我们的语言开始从“雅俗并存”到“只俗不雅”,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语言该有的内涵,真的变成了似是而非的“疯言疯语”,而当新梗诞生、热搜退去,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因为曾经的狂欢记住经典呢?

整治“996”就该动真格

去年8月,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大家迫切期待着国家在确认“996”违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主动出手整治超时加班现象。如今,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3月以来,至少9个省份的人社部门宣布开展对超时加班的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可谓动了真格。

“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早有定论。问题在于,人们往往明知其违法,却不敢或不愿维权——向谁举报投诉?维权能成功吗?丢掉工作怎么办?一些用人单位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福利和洗脑话术诱导员工加班,在单位内形成迎合加班风气的沉默螺旋。36氪发布的《2021年轻人下班报告》显示,每天准点下班的人仅占调查对象的6.93%。而今年以来,B站、字节跳动等企业员工猝死的消息无不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南方日报评论认为,纵观此次各地的整治行动,一个共性是针对性强。不仅要整治当前的强制加班行为,也要防止个别单位在规章或合同上为强制加班、不支付相应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留后门,形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多个地区的整治手段比以往更加强硬。值得一提的是,多地都强调了要考察安排加班是否经过了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国家已经亮出整治鲜明态度,用人单位不能再无动于衷。

小区被外卖骑手孤立,一堂市场经济课

最近在河南郑州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某小区物业疑因与一家外卖公司的骑手有“矛盾”,导致住户订的餐送不进去,这让住户大吐苦水、直呼不便。

市场经济里的平等,并不是一句空话,消费者依赖商家,未见得弱于商家依赖消费者。我们之所以购买,是因为商家提供了我们自己生产不了的东西。我们不必高估消费者的权利,契约本身决定了消费者和商家是对等的,不存在“虐他千万遍,待之如初恋”的童话,一方随时可以离场走人。用更正式一点的说法,这个小区其实构成一个“营商环境”。随着冲突升级,这个营商环境被破坏了。孟德斯鸠有句话: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人们有所求有所图,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塑造人的行为模式。一旦失去经济联系,人们的行为也会变得不可控、不可预料。所以,市场经济才是粘合社会的极佳方式,人与人之间如果孤立无依,那么以邻为壑、无所顾忌都是自然的了。

光明网评论员认为,希望这个小区的矛盾可以早日解决,住户能够随心所欲地点外卖。这不是小事,人们没法失去外卖,小小的外卖,也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分工细化,是各类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重新区分,不是一句“不点就不点呗”能解决的。

处于发展临界点的陪诊服务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陪诊服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目前陪诊员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既有自由职业者,也有看护机构的员工。陪诊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势必会显露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骗子很可能盯上这个行业,通过虚假陪诊来行骗。又如,陪诊员在拿检查单、病历,以及陪伴服务对象进行诊疗时,难免要接触到敏感的医疗隐私,一旦泄露,将对服务对象造成很大的伤害。还如,陪诊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意外,涉及到责任划分问题,尤其是,陪诊员是否可以成为服务对象的临时监护人,监护期间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都充满了疑问。此外,陪诊的收费和服务质量等,都还缺乏相应标准,一旦出现纠纷,难以判断是非。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化解。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只有为陪诊服务立好规矩,行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等背景下,陪诊服务需求有望出现快速增长。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化解,也使其优势得到尽量发挥,陪诊服务才能变成贴心、价廉、优质的服务,为化解看病难再添新途径和新力量。

考研“高考化”,学历高消费该治理了

出现当前考研“高考化”的趋势,根源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没有得到同步调整,学历导向仍被有意无意地强化,高等院校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学生以提升学历规划学业发展。直面考研“高考化”这一趋势,扭转社会的“唯学历”论,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型迫在眉睫。

遏制考研“高考化”,应严控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如果为迎合“考研热”而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进一步刺激“考研热”,加剧学历高消费问题。以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从1998年到2021年,我国硕士招生扩大17.3倍,远高于普通本科招生(5.8倍)和博士招生(7.4倍)的增幅。

光明日报评论认为,当前,发展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遏制考研“高考化”,治理学历高消费问题,必须扛住这些短视、功利的“压力”,严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水平。按照国家层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推动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