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圣地:探寻“非遗名品”“板桥豆腐干”
08-12 15:22:25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 苏恩倩

在遵义板桥,豆腐干技艺民间流传甚广,以李氏家族和谭氏家族为代表的豆腐干在黔渝地区久负盛名。

▲豆腐干成品

走在板桥街上,沿街随处可见销售当地特色产品的摊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语,那就是“板桥豆腐干”。不同的是有些摊点加上了自己的姓氏作为区分,比较出名的是谭氏和李氏。

关于板桥豆腐干的历史,有很多不同的传说。有据可查的是,遵义晚清大儒郑珍,在遵义城里开办书院的时候,板桥人雍清泉的父亲去拜访他,准备的礼品就是板桥豆腐干,照此推算,板桥豆腐干的历史至少在150年以上。

板桥豆腐干传承了百年前的制作古法,又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原材料的选取上十分精细,严格。除了对原材料的精心选择外,从泡豆、磨浆、压榨、烘烤再到卤制,每一步都极为讲究。现在为了延长豆干的保鲜时间,工艺流程增加到了十七道之多。比如浸泡环节,将本地小黄豆和娄山关山泉水严格按照1:2.5的比例来浸泡,并且根据季节的不同,浸泡时间也有所不同。正是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反复的卤制,才有了这样咸淡适中,味道浓郁,口感细腻的豆腐干。

▲咸淡适中的卤水豆腐干

说到豆腐干,就不得不提到和红军的一段红色情缘。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到板桥,当地人给红军接风洗尘,用的就是豆干炒腊肉,据说红军吃完这道菜后,回味无穷。那段时间,小镇上摆出的豆腐干那是供不应求。时至今日,板桥人仍然保留着这种接人待物的习惯,家里来了客人,一定会拿出自家的泡酒,配上一碟豆腐干,边吃边聊,尽地主之谊。

今天,板桥豆腐干的美誉已经传向西面八方,作为板桥的一道美食,它象征着板桥人民一直来的传承和创新精神,不仅是汇川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板桥,走向全国。

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豆腐干,穿过石板街,穿过时间,穿过板桥人民勤劳的双手,来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上,回味悠长。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风之彩”实践团  18汉文2 苏恩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