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用画笔颜料定格泼墨山水 龚滩,为何如此被画家钟情?
04-18 11:35:1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 文 古镇方供图

从临空的吊脚楼到乌江上的船廊,从街边的砖瓦到檐下的灯笼……眼下,龚滩正值一年一度的写生季。全国艺术名家齐聚古镇,写生交流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青石板上,画架随处可见;尺幅间,画家们挥毫泼墨,快意写生,用色彩捕捉着春日龚滩最美的瞬间。

或因迸发的灵感,又或是源源不断的作品产出。写生季年年都有,但依然有不少画家从不缺席。昨日(17日),记者采访了三位龚滩的“老朋友”,听听这些对龚滩情有独钟的人们一解它的魅力之谜。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33.png

▲龚滩古镇

微信图片_20210418115240.jpg

▲写生的画家

刘明明

“风景下的人文,更美”

今年是第五届全国高校师生龚滩古镇写生艺术季,也是首届龚滩水彩艺术节。

水彩门类被重点单列。这也意味着它将被绘画学子更多地涉猎和接触。“说实话,这一天我期待了很久。”作为中国美协会员、重庆市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刘明明很是感慨激动。因为在她看来,龚滩本身非常适合画水彩。“从大的山水,到小的街巷,甚至小到老百姓家的咸菜坛花盆都可以入画。”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37.jpg

▲刘明明

刘明明亲手画过龚滩的山,龚滩的水,也留下过关于老街老巷老房子的丹青笔触。一年平均创作作品20余幅,以风景画为主。刘明明说,最多的一次,自己一个下午画了三张画。甚至,她至今能清晰记起,四年前她第一次来龚滩画的第一幅画。

“当天下午到,还没来得及休息,发现了太阳很明媚,就果断跑去画了。那时的河滩裸露了一半,我搬着小凳子,坐在河滩上,在白纸上留下了绿波青山的样子。”刘明明说,龚滩的美可以简到极致,亦可以多到充实,景色能很好地契合水彩大虚大实的创作技法。“远看一座山,你可以画一片葱葱茏茏的绿;近看一座楼,你也能够勾勒出木楼里一根木头的木纹。”

她忍不住感叹,比之当年,现在的龚滩改变极大。“路更好走了,长廊建筑更美了,创作条件也更优了。”但最打动吸引她的,却依然未变——是风景美下的人文美。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28.jpg

▲龚滩古镇

当年那个发生在画家和居民身上,津津乐道的温情故事被再一次被提及。

“那一年,我和长安大学的杨毅柳教授正一起写生。他从山水画到了池塘,又从池塘画进了居民家的老房子。”恰好,一个当地的老爷爷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太阳。杨教授去搭白,没想到,70岁和50岁,相差20岁的两人竟然越来越投机,聊成了忘年交。

刘明明说,第二年,杨教授又来龚滩,出发前,还特意带上了两只鸡给雷爷爷当赠礼。这边,雷爷爷也没忘记杨教授,收到鸡后,他毫不含糊地炖了一锅香浓的鸡汤,叫上同行的所有画家,来他家里喝鸡汤。

“夜晚的风很凉,我们画完画喝着鸡汤,现在想来依然惬意。”刘明明常教导学生,水彩写生,就要重写实。

“像来了龚滩,就要还原当时的绘画场景,把龚滩带回去。”景色可以用画笔带回家,但这种情谊怎么带呢?杨明明笑,“看嘛,带不回去,又想念。那就只有常来喽。”

孙振华

“龚滩,潜下心和艺术家交朋友”

把写生比喻成艺术家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将写生视作一次“行旅”。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看过了足够多的风景,心里有了足够多的积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正正好,龚滩不缺自然风景,也不缺历史积淀。

不同于一般古镇的小桥流水,龚滩将大江大水贯彻到了极致。坐落于渝东南的武陵山间,位于乌江与阿蓬江两大江交汇处,龚滩,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孙振华认为,写生,亦是一次和当地文化历史的深入交流。

“艺术来源于生活。若光是在学院里,在工作室里作画,画难免不接地气。写生很大程度上深入了社会,深入了生活,通过了解历史文化民俗,才有可能拔高思想境界,提升技艺水平。”孙振华认为,龚滩是一个能勾起艺术家无限灵感的地方。“这里风景如诗如画,一砖一瓦也都盛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42.jpg

▲孙振华

风景之外,为何钟情龚滩?这个问题的答案,孙振华并没有想太久。

“因为当地政府,景区方对艺术家的热情和重视。办展览,邀请写生,包括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都是长期以来坚持得很好的活动,年年有变化,且肉眼可见地更好。”孙振华说,眼光放长远,真正沉下心和艺术家们交朋友,艺术家是能切身感受到的。“也只有成为了一家人,大家劲才会往一处想,一处使,去让龚滩变得更好。”

龚滩的未来发展,孙振华这个“家人”考虑了很多。“它本身是一个文旅融合的良好范例。”艺术院校来此挂牌,一个镇也有了美术馆,但文旅融合怎么才能活起来,真正吸引游客?孙振华谈到,比如下一步龚滩或可深入挖掘更多配套的服务设施,在保证有序的情况下,带动当地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家可以实现充分交流;游客也可以在这里买到师生画家们的作品,心仪地带回家。”

魏东

“开放式教学课堂让师生回了‘家’”

年年写生季不缺席。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驻会秘书长、中国美协重庆创作中心主任魏东忍不住分享今年再来龚滩的感受。

“一年比一年变化更大,一年比一年更美。江水更清,山更秀,人更好。”在“修炼内功”方面,魏东肯定龚滩古镇下足了功夫。

“像江边步道的建设,写生廊道的建设,都给学生提供了风雨无阻,更宽阔的采景点。安全上,亦做了很多保证。”魏东提到了画展不断的龚滩美术馆。“在给学生们提供良好写生条件的同时,龚滩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

龚滩风景之美早已是老生常谈,全国高校在此挂牌建设写生基地,除了风景,龚滩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魏东谈起了写生的氛围。“亲切得就像回家了一样。”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47.jpg

▲魏东

“像每年的写生季,高校老师都能在这里进行促进交流,以提升技艺。各个院校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各异的创作方式在龚滩交融交汇。”比之往年,今年来此写生的学生、老师更多。

规模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开放式教学课堂。

“室外的采景点,老师们在这里进行开放式教学。听惯了单一授课的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老师的授课。”魏东举了个例子,像一个没有考上川美的学生也能在这里听到梦想院校的老师给自己上一堂手把手的教学课。“这一听就吸引力十足。”画家云集,也方便彼此随时互相学习与请教,在龚滩,交流的氛围异常地好。

微信图片_20210418113753.jpg

▲写生的学生

“龚滩历来都是艺术家创作的好地方。”魏东说,如今,在乡村融合的大背景下,龚滩向“写生小镇”再迈步。在和写生者的关系中,龚滩可以试图找到“平衡点”,来实现共赢共进步。

过去,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过三峡、出夔门、溯江而上来到龚滩。用一副水墨传世丹青《老街》记录下这里的风情;而自先生后,古镇被愈来愈多的画者视为提升技艺的殿堂,碰撞灵感的妙地。

谁又能知道,那些信笔就勾勒出眼前风景神韵的画者,会不会就是下一个“吴冠中”?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目前龚滩古镇已和国内30余所高校签订授牌协议,成为其写生绘画基地。随着“写生小镇”的招牌愈发响亮,当地的“写生经济”亦被有效推动。

酉阳县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介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龚滩古镇将以艺术结合文旅的方式,借助教育实践、艺术实践、艺术创作、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全域的艺术乡村旅游态势,促进文旅融合产业从闭环到开环的循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