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解放西路的这幢青砖小楼,藏着抗战时期的往事……
12-09 16:59:38 来源:渝中文旅

通过对街巷命名的溯源,我们可以探寻其背后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说起街巷,全国各地大都有一条解放路,重庆自然也不例外。重庆的解放路在更名前,曾被称作“林森路”,是以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名字命名而来。

如今的解放路以储奇门为界,分为解放东路与解放西路,沿街遍布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解放西路上一幢青砖外墙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格外显眼,让人不禁想问,在那些久远的岁月里,它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图片

图片

2010年,十八梯片区启动改造,居民们都陆续迁出。这时,解放西路158号一幢与周边平房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进入大家视野,引起重视。

图片

据查,建筑最早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砖木结构。从外观看,建筑平面呈矩形,与下半城一些中西合璧的老建筑风格有相似之处,墙面带有砖砌线脚装饰的砖柱排列有致,与拱形券廊构成强烈的韵律感,小青瓦铺面的歇山式屋顶衬托出传统中式建筑的四平八稳,建筑整体具有浓厚的开埠建市风貌特征。

图片

经过多方考证,人们发现这幢建筑竟然是抗战时期,由大名鼎鼎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的重庆火柴原料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火柴原料厂对大后方经济发展,以及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史中同业合并的代表和重庆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图片

图片

刘鸿生出生于浙江定海(今舟山),曾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火柴工厂的创办者。他的大中华火柴最强盛的时候,资本总额高达300多万,堪称当时名副其实的火柴大王。

图片

图片

抗战期间,刘鸿生在重庆办企业,为山城火柴业、毛纺织业作出突出贡献。据报道,刘鸿生在重庆筹办火柴厂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在西部地区发展毛纺织业的可行性。

图片

当时,市场上纱价昂贵,国内很多纱厂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一时无法开工。于是刘鸿生利用四川乐山一带出产的羊毛,在重庆李家沱建厂。不久,一座设备现代的“中国毛纺织厂”横空出世,至今为李家沱人津津乐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幢建筑还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报业的发展。据项目业主方介绍,《西南工人日报》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主持的中共中央西南局与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支持所办,前身是《工人报》。1950年到1951年,西南工人日报社先后向中国火柴原料厂西南分公司、生记自立碾米厂以及部分私人手中,购得这幢建筑的产权。

图片

由于年深日久,火柴原料厂在修缮前,部分砖体风化严重,甚至南立面部分墙体已损坏。鉴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损坏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业主方最终采用“落架大修”方式进行复建。

图片

 据了解,业务方在修缮时,先将火柴原料厂残留的四周青砖砖墙全部拆卸,又将砖块上的灰砂剔凿清理干净,并派专人按砖块的尺寸、完好程度、种类进行分拣,再分类编号堆放。如此一来,便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有的青砖和其他建筑材料。 

因为拆除的青砖有损耗,无法满足新建原规模建筑的用量,因此需要采购部分标砖用于建筑新建。所以,整栋修筑的用砖都很有讲究。据介绍,新购标砖采用水泥砂浆用于墙体内部砌筑,旧青砖用石灰砂浆主要砌筑建筑墙体外侧。

图片

 复建过程中,施工团队秉承尊重历史、尊重土地的理念,严格遵照设计要求、按图施工,严格遵循建筑原有的形制、做法,重视原址、遗构的重复勘测。

图片

从查阅历史资料、反复推翻复建方案,到手工拆除砖墙,再到全球范围内寻找材料与工匠,以“原件”修“原物”,历时1031天,歇山式屋顶+女儿墙+小青瓦铺面+砖柱砖墙的“古朴”火柴原料厂得以成功复原。

图片

火柴原料厂的复建并非单纯的复原建筑,而是创新性地融入“黑科技”——影像会客厅Showroom、无轨道直线电动伸缩楼梯、VR、AR等前沿技术,并引入私宴厅、动感单车房、红酒雪茄吧等潮流生活方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走进这里

触摸百年重庆温度

感受历史与时尚的交融

原标题:解放西路的这幢青砖小楼,藏着抗战时期的往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