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红色地名发现之旅10:司务长血染茅坝坪,8000红军“过桥”为百姓送粮衣
12-13 13:58:00 来源:

从遵义会议的枪声中走来,把秋天披在褴褛的身上,把寒意扎进单薄的军毯,把疲倦踩成深深的脚窝,把信念飘扬为高举的旗帜……悲壮的红军长征路,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流经重庆綦江的这条河,叫羊叉河;村,叫长征村;桥,叫红军桥。

要说红军桥的历史渊源,还得追溯到140多年前,那时候桥的名字叫做两河口大桥。

相传在清代同治12年,位于綦江区石壕镇香树、高山、皂泥3个村的交界处,当地乡绅出面募捐修建了一座横跨两河口的大桥,该桥高10米、宽3米、跨度19米,是石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歇山式青瓦房顶的风雨廊桥。

1935年1月,红一军团直属队和第一、第二师8000多人,在周恩来、董必武,及军团长林彪等的率领下,从贵州桐梓松坎出发,经重庆綦江过此桥到达石壕,为百姓送粮送衣、平整道路、打土豪、斗恶霸。如今84年过去,石壕人依然会唱一首民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为纪念红军克服千难万险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红军桥”便由此而生。

烈士之墓清风绕,碧血丹心耀汗青。在相隔红军桥6公里的烈士墓前,只见与绵绵青山相连处有5位红军烈士雕像:一位拄枪背刀,表情严峻;一位扛枪凝视,目光炯炯;一位背着背包斗笠,弯下腰来系鞋带;剩下的两位则相互搀扶,跋涉前行。

“红军长征经过綦江时,有5位战士牺牲,这座烈士墓就是为纪念这5位红军烈士而修建的。”綦江区博物馆馆长周铃向记者讲述了一位不知名字的红军司务长血染茅坝坪的故事。

1935年1月,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在松坎击溃驻扎在川黔交界管控盐业的盐防军,盐防军小队长姜金全率残部40多人窜逃尧龙山寨。21日,红军队伍经过尧龙山时,姜金全指挥放枪射击,妄图阻滞红军前进,结果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被击退后,姜金全一直鬼鬼祟祟跟在红军队伍后面。次日中午,红军在箭头垭午饭后继续前进,留一名司务长和两名战士善后,归还向群众借用的物件,用银圆兑换战士购物时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

姜金全见只有少数后勤人员没有大部队,便带人袭击,三名红军寡不敌众,顷刻一死一负伤,司务长掩护负伤战士突围后落入盐防军之手。盐防军将司务长的挎包、饭盒、筷子、14块银圆和苏区纸币尽数搜去,以“踩杠子”“灌石灰水”“烧烙”等酷刑,逼迫他交代红军行军路线、作战部署等,司务长始终未吐露半句,当晚被捆送到石壕境内的羊叉龙门牛角尖,吊在农民赵兴伍坝子边的桑树上。

赵兴伍的后人赵历祥告诉记者,时值腊月天气寒冷,他的叔爷赵兴伍见被绑的红军司务长伤势严重,又饥又寒,就趁盐防军狂欢滥饮之际,舀碗饭喂到他嘴边,“但他一口都没吃,说吃了会连累你们”。22日,姜金全派其爪牙赵汉阳、杨安洲、张麻子等人,将司务长押到茅坝坪杀害。就义时,司务长高喊“红军万岁”,杨安洲又用匕首把他的舌头割掉,司务长牺牲后,当地农民杨贵华偷回司务长遗体,并将其掩埋。

长征村村民杨文树回忆:“那天深夜,爷爷冒死取回了红军司务长的遗体,并找到偏僻处悄悄掩埋。那时喜欢抽旱烟的他话很少,却时常讲起红军司务长的故事。他总是说,红军部队了不起,老百姓都盼着红军回来。”

“中央红军长征到綦江,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天时间,像过境式的穿插,但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周铃说“不仅成功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压力,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也确保了中央军委经赤水北上战略计划的完成,为四渡赤水制造了宝贵战机。”

上游新闻记者:吴思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