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州新闻 > 正文
川东竹琴:一唱一和演绎人生百态
02-28 11:34:00 来源:三峡都市报


吴永发演奏川东竹琴

过去凡是到过川东(现为渝东)的人,都会在万州、云阳、奉节、开州、巫山等地的茶馆、码头上见到众多老人和桡夫子(川江船工),坐在竹靠椅上悠闲地品茶和听唱竹琴(当地又叫它“吃乓乓”)。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竹琴艺人往哪个茶馆一坐,这个茶馆的人气便马上火了起来。

竹琴,是渝东地区一大特色的民间曲艺艺术,几百年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得渝东地区广大人民所喜欢。一根竹筒,一副简板,一唱一和,抑扬顿挫,走街串巷,演绎着人生百态,耐人寻味。

起源于生活,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今年76岁的吴永发老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琴传承人之一,而竹琴也是伴随着他长大、老去的不变“音符”。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在闲下来的时间去茶馆打发。这大概是那个年代川东地区的普遍现象,所到茶馆、码头,只要有竹琴艺人弹奏几曲,人气自然很旺。

吴永发总是跟着父亲品茶听曲,耳濡目染中,对竹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4年,吴永发退役回到地方工作,这个极具特色的曲艺艺术经久不衰,让他燃起了学习竹琴的热情,走上了拜师学艺的道路。

初学竹琴,师父教授给吴永发和师兄弟们的第一首曲目便是《盘貂》,这是三国中关公和貂蝉的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首曲目算是帮助其练就了竹琴的基本功,时长近半个小时,故事传神,人物情绪复杂多变,吴永发用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一有闲暇时间便勤学苦练,最终将里面的两个角色都演绎得传神到位。

竹琴的弹唱内容十分广泛,既有正宗的竹琴戏文,又有现场见子打子的即兴弹唱;既有深邃含蓄的高雅正戏,又有娱乐打趣的滑稽段子,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历史故事便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说,竹琴源起于生活的百态,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在吴永发看来,听琴之人无论有无文化,各取所需,听就懂,听则入迷。在当时娱乐单调的大背景下,人们经过一天劳累疲倦过后,到茶馆喝喝老阴茶,听听竹琴,疲惫自然一扫而光,人们对这种生活感到格外惬意。

简单的碰撞,演绎形态各异的角色

竹琴弹奏的道具很是简单,一根竹筒,一副简板,不分场合大小宽窄,只要有一个凳子供艺人坐下,演奏便可以进行了。但正是如此简单的道具,艺人凭借着琴音、弹功、面部表情、语言表达等表现形式,灵活地传唱着千变万化的旋律,演绎出千姿百态的角色。

“叹人生难满百光阴似箭,春夏去秋冬来又是一年……叹光阴似流水去而不返,年轻人又何必懒惰偷闲。”吴永发端坐在沙发上,左手持着简板,手臂托着琴筒,右手则拍打渔鼓,配合着简板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吴永发告诉记者,竹琴讲求“入口传”,同一首词,在不同的场景唱法不同,演绎出的情感也不同。按照竹琴唱腔“一字二流三板”的原则,唱法有慢、中速、快节奏的区分,为此,吴永发特地用“一字”和“二流”的唱法分别演绎了这首《叹人生》,前者表达的是年老的悲伤,而后者是对年轻人的激励。

此外,竹琴系一人多角演唱,演唱中不分男女腔,虽艺人口头上称男腔女腔,但唱腔上并无区别。通常,艺人以戏文的噪音来区分角色。尤其在角色对白、对唱的时候,男性艺人,要用真假声音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旦角的念与唱。女性艺人在表现生角的吟与唱时,则须要降低噪音。同时,念唱内容与语气也有助于听众辨明角色身份。

生、旦、净、丑,在竹琴的一唱一和中细细品味,便觉每一个角色的传神之处。雅有雅的风韵,俗有俗的趣味。

文化的积淀,留住传统留住记忆

关于竹琴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发明的,有一天,他走在一座古老的桥上,忽然听到桥下潺潺流水冲在大竹筒中,发出美妙的声音,他便将竹简拾起和着流水声轻轻地敲,旋律从指尖流出。于是,张果老就用修长的竹子做成了琴筒,又用两块竹板制成简板,随着琴声配合节奏同时拍打,使琴声唱声在简板的配合下更有节奏感。

竹琴传说历经了上千年,而川东竹琴早期则是各地的民间艺人传唱开来的。上个世纪,川东竹琴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随着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多以及娱乐节奏的变快,这种以慢节奏弹诉故事的表现形式不再适合大多现代人的口味,除了部分中老年人有时间去悠闲地品味外,绝大部分年轻人则是把它当作稀奇来观赏,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听下去,传承更成了一个难题。

近年来,我国将四川竹琴作为了国家非遗项目进行抢救,这让竹琴老艺人们十分欣慰。吴永发在万州乃至整个重庆,算是川东竹琴传承的老人了,和竹琴相伴近半个世纪,他见证了兴衰,也一直在探寻着让它继续传承下去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永发收下了四个关门弟子,希望将其毕生所学教授给学生,但他也一直有个担忧。“我的学生大多在四五十岁,足以看出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这门艺术。”于是,吴永发借着同门师兄弟在开办学习班的机会,自己常去教学,也经常应邀到各地的中小学指导,甚至受邀到外地演出。

“作为这门艺术的传人和爱好者,理应为这门艺术奔走。”吴永发和众多竹琴老艺人一样,深知这门艺术的传承光靠几个民间艺人和江湖琴友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得和政府的支持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年轻一代的竹琴爱好者,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记者 幸婉茵 文/图


审核:陈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