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砸下4000万养虹鳟鱼 一场大雨差点让他倾家荡产
05-18 19:09:0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att_1732598_副本.jpg

"这是我养的虹鳟鱼,尝尝味道如何?畅销到上海、广州、重庆等地!"5月14日中午,开州区谭家镇,56岁的蒋开均热情地推荐着他的产品:虹鳟鱼味道鲜美、裂腹鱼是生态产品……这些冷水养的高端鱼,“端上”了市民的餐桌。

蒋开均是开州区众多返乡创业人员之一,他的冷水养殖场己是全国最大的养殖场,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两年后,我的冷水鱼养殖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说起养鱼,蒋开均信心满满。

“开州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有55万人,开州区大力吸引‘家乡人’回来创业。”开州区副区长田水松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截止目前,全区返乡创业人员达8.2万人,返乡创业实体达到33230户,总投资达到309亿元。

养冷水鱼有人觉得他“疯”了

“我这里最大的鲟鱼一条500多斤,有人出价六七万元!”5月14日,开州区谭家镇侯家溪,为了证明自己养的鱼确实大,在与上游新闻记者交流的时候,蒋开均“哧溜”一下跳进鱼塘中,在水中慢慢行走了几分钟,他的前面便出现了几条超过1米的鲟鱼。

蒋开均轻轻地向前,将手搭在鱼背上,鱼儿欢快地摇着尾巴。

最初决定养鱼,需要投资4000万元,很多人说他是“疯子”。

1986年,23岁蒋开均到河南的煤矿当矿工,后来又到广东当起了混凝土工人。还搞过运输、采过石膏矿、养过娃娃鱼,为了生活打拼了半辈子,存下了4000多万,成了大家口中的“大老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养冷水鱼。”蒋开均说,2012年的一天,在朋友的鱼场看到了一种他从没见过的鱼——三倍体虹鳟鱼。

“这种鱼比普通的虹鳟鱼个头大一倍,能卖30多元一斤,利润最高可以达到50%,一亩最少产3万斤。”蒋开均算了一笔账:只养100亩三倍体虹鳟鱼,利润就可能有4000多万元。

于是,他决定养殖三倍体虹鳟鱼。

但他的决定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因为三倍体虹鳟鱼是一种冷水鱼,对水的要求十分苛刻,开州没有人养过,全国的冷水鱼养殖也不多,而且开州夏天气温较高,40℃的高温常常说来就来,这对水温超过22℃便很难生存三倍体虹鳟鱼可谓“生存艰难”。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养殖三倍体虹鳟鱼,大家都觉得我是个疯子。”蒋开均笑着说。

不过,蒋开均不顾家人的反对,四处寻找水源。

经过大半年时间考察、论证,最终在谭家镇侯家溪找到了合适的地方。2014年,蒋开均在位于谭家镇花仙村、龙溪村的侯家溪流域,搞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他筑起一座河坝,将河水引入养殖池,运用河水养殖三倍体虹鳟鱼。

att_1732602_副本.jpg

两场灾难让他损失900万元

“一路走来太艰辛了,有时候可以用绝望来形容。”蒋开均为了养鱼,不仅砸进去了自己的4000多万存款,而且最难的时候可谓“穷困潦倒”。

养殖三倍体虹鳟鱼虽然利润高,但投入也大。蒋开均光是在改造河道、修建鱼池、流转土地上就花费了4000多万元。

“这是我所有的家当。”蒋开均说。 

“2015年初,买回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只想等这些鱼苗养到2016年底卖个好价钱。可就在这时,出了大事儿。”蒋开均回忆,那年夏天,一场暴雨引发侯家溪涨洪水,蒋开均的养殖池被全部淹没在一片洪水。

当洪水退去后,年初投放的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只剩两桶。

这场洪水,损失了700多万元。那一刻,蒋开均欲哭无泪。

养这种三倍体虹鳟鱼,一亩就能净赚40万,对蒋开均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说什么也不能放掉这个商机。

2015年洪水过后,他再次买回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重新养了起来。蒋开均每天在鱼场喂鱼,到了2016年夏天,精心养了一年的虹鳟鱼,已经长到7、8斤一条,2017年底就能卖了。

“马上又要出成果了,当时的喜悦之情无法言表,但又出了意外!”蒋开均有些无奈地说,2016年7、8月份,开州40度以上的天气有19天,最高气温超过43度,创下了新的高温记录。

只有一周的时间,30万尾已经长到7、8斤重的虹鳟鱼全被热死了,这一下又让蒋开均损失了200多万。

当时虹鳟鱼漂在水平面上的满池都是,全都朝上翻着肚子。蒋开均看着死去的鱼,伤心得几顿没吃下饭。

经历风雨始见彩虹

幸运的是,虽然这场洪水冲走了蒋开均的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却带来了侯家溪独有的裂腹鱼,这些裂腹鱼为他带来了几百万的收益。

之后,他重整旗鼓,从头开始,完善了防洪坝,再次购买了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 

为解决高温隐患,蒋开均还花费300多万元,在鱼场上游修起蓄水坝,第三次买回20万尾三倍体虹鳟鱼苗养了起来。

为降低风险,他还养殖了一些稍耐高温的冷水鱼鱼种,来平衡收支。 

不仅如此,蒋开均还实施科学管理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造现代渔业示范园。

如今,蒋开均在基地新建了10多万平方米的流水养殖池,陆续开启400多口池子。 

“未来,我要做深加工鱼产品,并打造养生、垂钓、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园。”

蒋开均说,现在,他每天能接到10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电话,现在一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到2021年产值有望超过两亿。

新闻多一点>>

开州全区返乡创业人员达8.2万人

据统计,开州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达到55万人,被誉为“中国打工第一县”。

开州区副区长田水松介绍,开州在外开设的餐馆达到1.5万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仅在北京开设的餐馆就有3000多家。在外登记注册的劳务公司有521家,从业人员总规模近50万人,其中开州区籍务工人员近10万人,参与修建了北京奥体中心、上海世博演艺大厅、重庆会展中心等的建设。

田水松介绍,开州区委、区政府打好“乡情牌”,鼓励在外老乡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区返乡创业人员达8.2万人,返乡创业实体达到33230户,总投资达到309亿元。

其中,投资种养业、观光农业的5782户,占17.4%;投资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的21666户,占65.2%;投资纺织业、制造业、加工业的3722户,占11.2%;投资其它行业的2060户,占6.2%。

“全区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带动就业成效明显,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田水松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柯 摄影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