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08-22 20:51:54 来源:上游新闻

重庆作为地处内陆的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加快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推广,对于保持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而言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以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正在融合型发展、集群化兴起、爆发式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智能经济具有知识密集爆发的引领性、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融合性、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泛在性、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变革性,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引擎。

在智能技术发展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期,谁能在发展智能经济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各国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争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主导权。

在国内,北京、江苏、安徽、贵州等省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争相布局发展智能产业,抢抓战略发展先机。重庆作为地处内陆的直辖市,“双欠”的特殊市情要求我们必须把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布局智能产业,推动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远程智能医疗等产业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是重庆面向未来、走向全球,开辟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抉择。

推进新旧动能接续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直辖以来,重庆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工业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发展速度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汽车、电子产业双轮驱动,装备、材料、化医、消费品、能源等产业多点支撑的良好发展格局。

但是,从支柱产业发展角度看,传统的汽车、笔电产业发展已近“天花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减弱,其他支柱产业尚在恢复性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必须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未来发展。

从产业所处价值环节看,总体上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特别是电子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薄弱。

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总体上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并存的阶段,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产业发展制约条件看,环境容量、资源要素、人口红利等压力不断加大,亟需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重庆要实现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型增长转变,必须将发展智能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加速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在存量上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形态、产业链协作模式、生产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在增量上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务实行动

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生态下,技术创新呈指数函数增长,创新周期大大缩短,催生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总体上看,创新依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科研成果偏少、水平较低,转移转化不畅、产业化水平滞后;科技资源比较匮乏,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等。智能产业是基于智能技术的经济模式,对发展所需的芯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在产品性能上要求更高,对智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突破性进展要求更迫切。

因此,重庆以加快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应用为契机,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牵引,有利于快速突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微观企业创新延伸至中观的产业创新,最后形成宏观区域的全面创新,打造全国智能经济领域大型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重要集聚地,成为西部创新高地。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快慢的关键因素。当前,重庆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特别是主城区人口近900万,而且每年还在递增。人口的不断涌入,导致交通拥堵、人口拥挤、公共资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如不配以有效、有序的社会治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质量将大打折扣。

世界银行数据表明:一个百万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若实施全方位的智能化社会治理,将能增加城市发展红利2.5倍到3倍。

因此,重庆必须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向上通过大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综合运用大数据,推进创新应用和高水平决策;向下通过物联网等建设,形成高效的感知城市的标识器和传感器网,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促进环境、交通、城管、规划、人流、物流等的改善,实现人、物和信息“三元空间”的互通互融,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信息时代,得益于智能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老百姓对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需求极为旺盛,同时,对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水平愿望强烈。

因此,重庆有必要加快智能产业的发展,让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旅游等产品和服务在群众中得到更广泛普及和应用,满足群众更高水平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同时,加大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领域的全面深入应用,进一步完善智能生态、智能民生、智能社会治理、智能文化教育等智能应用系统,加强政府与社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重庆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西部地区直辖市。直辖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然不平衡,实现统筹协调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区域关系看,全市38个区县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区域特色产业不明显、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不完善、企业植根性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亟待解决。

从城乡关系看,2016年城乡人居可支配收入比为2.6:1,差距仍然不小。加快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智能产业强大的融合和整合作用,促进各区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产业协同合作,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基础》

(一)智能产业初具规模

2017年,全市大数据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增速快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速20个百分点。引进了锐迪科(集成电路设计)、SK海力士(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浪潮(“基础云”服务提供商)、腾讯、网宿(数据资源)、海云大数据(可视化)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中科云丛(人脸识别),智慧思特(环保大数据)、博拉网络(营销大数据)、中移物联网(物联网服务)、西南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等本地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二)平台载体不断完善

一是在产业载体打造上,永川工业园区获批国家机器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南岸区获批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两江新区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渝北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大渡口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高新区人脸识别与图像处理产业园、渝北区仙桃数据谷大数据及传感器产业园、永川软件及呼叫外包基地等一批专业突出的特色园区发展态势良好。

二是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上,建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机器人应用与培训中心(学院)等智能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全国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公共平台”和“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车联网平台。增材制造领域江北华港3D打印应用中心、永川3D打印快速制造创新中心建成投运。搭建重庆仙桃智能样机创新中心、智能硬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等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在企业创新平台打造上,机床集团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四联集团智能仪器仪表研发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中科云丛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平台、凯泽科技人脸识别与图像处理产业园、暴风云尚虚拟现实应用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长安汽车研究院、长安福特技术中心、中国汽研等机构平台竞相加强智能汽车技术的应用开发及与整车匹配研究,加快中高档乘用车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并快速向中低档乘用车甚至商用车领域延伸,并注重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

一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基本构建起“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的全产业链条,拥有中电科两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中航微电子8英寸芯片生产线,引进SK海力士、平伟实业、嘉凌新科技封装测试线以及奥特斯IC载板和超硅12英寸硅片生产线。

二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全产业体系。引进广数、华数、川崎(重庆)等企业,年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超过2000套。

三是在物联网领域,已基本形成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三位一体”全产业生态。中移物联网“中国移动OneNET”接入设备超过1000万台,服务企业3000多家。四是在智能硬件(手机)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显示屏、摄像头、机壳、主板、电声器件等上游零部件基本齐全,产品检测、供应链服务等多环节支撑的产业链,已有传音、欧珀、维沃、金立等8家全国排名前20位的手机品牌商落户重庆,闻泰、沃特沃德、辉烨等7家排名前20位的ODM(贴牌)企业在渝落户。

(四)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一是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传统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更新换代力度,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3%,数字化设计工具应用率达6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9.7和1.2个百分点。长安汽车、红江机械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示范企业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2%、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12.5%、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8.4%。

二是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省市、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省市,全市两化融合指数77.3,高于全国4.5个点,60%的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正向集成创新阶段突破,处于迈进智能化的关键时期。

三是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实施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加强示范引领,长安汽车、集创家科技成为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隆鑫通用、新标医疗设备、智能水表集团、海王联控等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

(五)部分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长安汽车已掌握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三大类60余项智能化技术,拥有技术专利5635件,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于2016年4月成功完成从渝到京2000公里测试验证,已初步具备HA(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生产能力。中国汽研“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一期已建成投用,开展了1500余辆次的无人驾驶通信、控制等各种性能测试评价。

中科云丛人脸识别技术全国领先,广泛运用于全国主要枢纽机场。中科睿光成功发布全新一代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

海云大数据与市公安科研所联合研发的唇语识别技术中文识别模型准确率达70%以上。超硅科技8/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打破了国际行业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

(六)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一是在分享经济领域,形成了猪八戒网(知识技能分享)、盼达用车(新能源汽车出行分享)、车位飞(用车生活服务分享)、聚土网(土地要素市场分享)、淘会场(办公空间分享)、智能样机中心(生产能力分享)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分享经济业态,其中,猪八戒网估值超过百亿,用户规模达到1600万,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众包平台;盼达用车已累计投入电动车辆超过7000台,注册用户约100万人,是国内首个支持全城异地还车的分时租赁项目,也是新能源汽车运营效率最高的共享出行项目,在单车日均运营里程、 单车日均运营时长、单车日均共享频次等运营数据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聚土网已实现土地挂牌3.2亿亩,促成千万亩的土地流转,交易金额82.4亿元,并成功获得京东金融等数千万元A+轮融资。

二是在大数据领域,中科云丛、凯泽科技等企业在数据处理及分析领域快速发展,中科云丛创始人带领的团队曾在计算机视觉识别、图像识别、音频检测等国际挑战赛中7次夺冠。可视化龙头企业海云大数据全国总部落户两江新区,中交信息建设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实现了500万辆汽车信息资源汇集管理及服务,誉存、智慧思特、博拉网络、广睿达等创新型企业已在风控征信、排污监测、精准营销、环境保护等细分领域中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中科睿光成功发布全新一代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系统,2017年预计收入超过1亿元。易保全、小犀智能、印链等企业开展区块链在电子签约、版权登记、防伪溯源等领域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易保全截止目前完成的电子数据保全数量已突破1.4亿份。

三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近30万户,电商平台企业超过3000个,易宠科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宠物用品B2C平台,大龙网是国内领先的跨境电商企业之一,香满圆西部农产品电商平台年销售额上亿元,九樱天下、啄木鸟家电维修、千丁互联等企业在社区电商、社区养老、家电维修等移动社区服务领域已崭露头角。

(七)社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72.18,处于全国第12位、西部第二位;城市智慧生活指数在全国324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7位。

政府管理领域,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入驻平台的市级部门(单位)和区县政府机构达4600家,实现除涉密和涉及公共安全以外的439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截至2017年7月,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累计办件量已超过700万件。

交通领域,完成主城公交电子站牌工程建设,覆盖主城区450条公交线路运行信息,覆盖率96%以上;开通“车来了”APP,实现在主城区任何位置快速查询公交线路、到站时间及沿途路线拥堵情况等信息,实现公交出行智能化;建成全国领先的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累计发放重庆交通信息卡1400余万张。

公共安全领域,建成投用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共接入联网视频监控镜头10.2万个(含新建高清视频监控镜头4.7万余个),实现全市重要目标周边公共区域、城镇中心区域、案件频发地段等的监控覆盖及对社会行业单位镜头的整合,2016年利用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7369件。

综合治理领域,在大渡口、九龙坡、渝北、合川、万州等16个区县开展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应用,收集数据信息1.5亿余条、受理流转办理社会矛盾纠纷6万余件,6000余名综治干部、1万余名网格员在线使用综治系统。

工商领域,初步建成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已归集全市283万户市场主体、1.8万户机关事业法人、1.49万户社团法人、0.13万户法律服务机构等基础信息数据,实现日常监管信息的大集中、可视化。

社会保障领域,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3393万余张,覆盖人群达99.8%,并实现与贵州、海南等6省区的医保跨省漫游。

医疗卫生领域,建成连接全市38个区县的市区(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市140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接入和互联互通,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000余例,区域医学影像(远程阅片)中心收集整理医学影像数据20余万条。

教育领域,基本建成全市区县教育城域网,“宽带网络校校通”建成率94.6%;建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共开通国家级数字精品课程400余门、国家级教育资源60余万条、网络课程近2万节。

信息惠民领域,建成重庆市信息惠民平台,开通“在重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提供涵盖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共370余项服务,网站总浏览量近1000万次,微信城市服务累计服务1700万人次。

(八)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光网·无线重庆”建设取得成效。2016年成为西部率先、全国首批实现行政村光纤、4G两个全覆盖的省市之一。全市光纤到户端口达1700万个,其中城市光纤到户端口占比超过90%;固定宽带用户数994万户(其中20M以上用户数占比73.5%),家庭普及率84.0%,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7位;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78.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居中西部第3位、全国第12位。部署建设了公共区域及商业场所WiFi热点区域8900个共计10.8万个AP;重庆轨道交通的免费WiFi已覆盖1号线、6号线,重庆机场集团免费WiFi实现候机楼区域全覆盖。

二是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程主要目标基本完成。已成为我国互联网顶层架构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的骨干核心,直联点累计建成省际互联端口能力达18.24T、实际开通互联带宽达18.02T,实现同全国21个省份的29个城市网内直联。累计建成网间互联端口能力4.1T、互联带宽能力1.03T,实际开通340G。直联点开通后,重庆成为国内13个互联网核心节点之一,网内和网间访问平均时延和丢包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相比开通前均提升达50%以上,名列全国前茅。

三是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的中国联通、两江云计算、浪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数据中心实现正常运营,已形成10万台以上服务器支撑能力;渝北仙桃大数据谷建成投用商务楼宇约16万平方米,已有华大基因、中科创达等企业17家入驻;两江互联网产业园建成投用商务楼宇35万平米,已有腾讯、猪八戒等200余家企业入驻。

四是“三网融合”不断深入。全市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已突破300万户,同比增长近150%;有线宽带在线用户超过180万户,同比增长近60%。完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已具备海量新媒体节目的生产、存储和管理能力,可实现百万级IPTV用户、手机用户、电脑用户并发访问和对现有120余套频道节目的播出管理及手机、电视、网络等多平台海量内容的管理。

上半年我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亮点纷呈》

自《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起步迅速、势头良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浓厚氛围正加速形成。

一、智能产业快速集聚


新签约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封测等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亿元以上项目96个、协议总金额1305亿元,引进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渝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超算中心、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专业学院、产业金融等高端平台或机构,推动海力士储存芯片封测二期、林肯整车等项目实现开工,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工厂(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翊宝苹果手表自建厂房(一期)、恩智浦中国汽车电子应用开发中心等项目实现投产。在重大项目接续实施的支撑下,我市已初步打通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三位一体”物联网发展格局,初步构建起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国内前20强智能手机品牌已有8家落户重庆,其他各领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也均加速集聚。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

二、智能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深化


成功入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5大顶级节点,签约腾讯工业互联网智能超算中心,推动阿里云与重庆赛迪联合打造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00多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认定76家企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体系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打造省级层面“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指挥中心,419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342项区县通用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通办。

完成11292辆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升级,安装接入14731辆公交车、17563辆长途客车、5200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数据,在部分出租车、公交车、轨道等开展移动支付和人脸识别试点。

智能农业生产监测与管理网络一期投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初步建成,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巴味渝珍”市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完成开发并与京东平台实现对接,已整合上线600多个品牌、1500多个产品。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3.1亿条,在近30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产生信用数据32.9万条,实现在线共享,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智能化领域创新体系加速构建

完成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重点产业方向重大主题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发布基础科学与前沿探索项目指南。

组织266家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企业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50家企业建设独立法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成功引进德国大陆、荷兰恩智浦、中国联通、航天科工、紫光展锐等知名企业在渝建立研发中心,有序推进量子通讯器械联合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类脑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开展工作,建立智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研究与推广中心。


四、智能化领域人才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建设大数据智能化核心类市级重点学科24个、核心类一流学科4个,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4个,在校生规模共计6205人;建设相关类市级重点学科30个、相关类一流学科4个,新增博士点1个、硕士点7个,在校生规模共计5807人。

完成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建设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推动西南政法大学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重庆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等建设,开展产业学院建设高校已达15所、已成立及组建中产业学院20余个。

加快人才引进。全市认定大数据智能化等方面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25人,“鸿雁计划”入选人才14人。

积极研究制定集成电路产业等重点领域专项人才支撑政策。

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成功入围国家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启动5G智能高清视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业务验证及应用示范。

制定《重庆市免费无线局域网技术服务标准(试行)》和《重庆市免费无线局域网检测规范(试行)》,完善了我市智能免费WiFi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新增固定宽带端口197.5万个、总量2132.7万个,新增光纤到户端口74.3万个、总量1741.7万个,光纤到户端口占比81.7%。

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2万个、总量15.0万个,完成深度贫困乡116个4G基站建设,实现约200个人口聚居自然村的宽带覆盖。

骨干直联点互联带宽230G,直联21省28个城市,省际互联网带宽达18T左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