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再推新作 《风味人间》聚焦全球美食
10-27 22:24:34 来源:澎湃新闻

自央视辞职,陈晓卿不改吃心,继续上山下海拍美食。

这一次不叫《舌尖上的中国》,而是陈晓卿团队睽违四年再度推出全新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除了担纲总导演的陈晓卿,李立宏有嚼劲的旁白解说、作曲家阿鲲的配乐,老班底再次携手,底料还是那个底料,摆在这个大铜锅里究竟都有什么好吃的?确实令人垂涎。

在10月25日和26日,该片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首集点映。首映礼上播放的第一集《山海之间》。这一集相对更偏重人的劳作,人跟自然打交道的一部分,去的地方并不是传统意义的餐厅。

新疆库尔特阿勒泰大尾羊,内蒙古带皮奶桶肉、新疆熏马肉马肠、西班牙火腿、伊比利亚火腿、河南辗转、法国牛奶土豆泥奶酪、瀑布土豆泥、四川冷笋、巴楚蘑菇、太湖大闸蟹、台湾旗鱼鱼生……有些场景似乎回到了“舌尖”上的餐桌,秃黄油拌饭、火腿令观者食指大动,而站在大浪中镖旗鱼的场面却比“舌尖”多了些好莱坞大片风范。

北京首映上,一位来自河南的观众看到“碾转”感慨万千:“我已经很久没吃到碾转了,感谢《风味人间》,记录下已经快被我们遗忘的家乡美食。”而在上海的首映上,一位自称陈晓卿十年超级老粉丝说,自己是超级吃货,也去了新疆,竟然对熏马肉闻所未闻。

首集讲的内容很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食物种类。但中心思想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东西方的不谋而合”;来到点映现场的本集导演张平一边讲述了分集构想一边分享了拍摄幕后的辛苦不易。

其中拍摄台湾镖旗鱼就特别被动,因为不知道哪里有鱼,第一天连影子都没有找到,于是摄制组在岸上的就狂拜庙,希望老天能给机会完成拍摄。“我觉得人和自然越接近的地方,人对神明的信仰会越虔诚,你做了所有的努力,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海洋研究所的一个姜博士跟着渔民出去也要拜的,他曾经出去9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我们也是,好紧张,确实今年气候不好,黑潮外移,鱼出现的概率很低,还好最后还是拍到了。”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每集50分钟。谈到《风味人间》的最大亮点,导演张平说,就是想用全球的视野来观察中国的食物。

“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她说,“比如中国的火腿,在西班牙在他们双方古代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做的方式、贮存的方式,用的工艺都很相似。尤其是我这集,寻找的是东西方的不谋而合,我们对同一种食材,不约而同的智慧。像第二集《落地生根》有更多国外内容,物种的迁移,因为人的迁移带来的烹饪方式的迁移和流变,涉及境外内容会更多。”

《风味人间》截图

“这个美食系列会继续做下去,我们叫‘风味人间’,人间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下一季应该仍然会聚焦国外的内容,比例也会加大,这一季选择的更多的是对中国观众有熟悉感亲切感以及我们有契合点的食材,下一季我们可能会更天马行空一点。调研拍摄还有大量是冰山水下的部分,没办法放在篇幅里,会有更多的关于食物的更深入的介绍。”张平补充说道。

《风味人间》不只是简单做美食,而是从食物的角度,食物很深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到人类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上,张平进一步解释说:“像陈老师经常说的,我们活着的文化,一个是我们吃的一个是我们说的,这是我们现在还能体会到的。他希望拍美食纪录片,以美食作为一个角度观察中国人的生活,这一次我们扩大到观察人类的生活,食物怎么塑造了我们,我们和食物之间怎么互动。”

陈晓卿

北京首映礼现场,总导演陈晓卿向观众揭秘拍摄的幕后趣闻,也倾诉自己做美食纪录片的初心:“诱人的美食背后,总有故事不断发生,透过美食你能看到历史、社群、情感。我们不应该因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经打碎的东西。”这部纪录片脚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在全球化的展示中体现与中国食品的对比,对于这点,陈晓卿认为“东西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风味人间》以世界美食作参照系,告诉你中国从来不是孤岛,国外美食同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风味人间》截图

据陈晓卿介绍说,这次《风味人间》采用了更先进的拍摄技术“显微摄影”,这种拍摄技术,虽然能让细节更加细腻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它拍摄的失败率特别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能就只完成了一个镜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显微摄影”下看到的世界的确非常奇妙。例如我们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观摄影下,这种做法便得到了科学地解释。观众能看到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这时,你就会知道蟹肉为什么突然变得美味了。

原标题:陈晓卿的《风味人间》,鲜得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