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这三位烈士书信 字字句句写忠诚
12-12 06:28:27 来源:重庆日报


罗世文。

罗世文《临刑前给党的信》。记者 赵迎昭 摄

罗世文和车耀先烈士之墓。 记者 赵迎昭 摄

朱世君。

 宋绮云。

宋绮云《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红岩联线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心绪尚宁”,这是罗世文临刑前的心境;“愿效贡公之喜”,这是宋绮云入狱6年后,因友人出狱流露出的欣喜;“巾帼不畏严刑”,这是朱世君在狱中对哥哥吐露的心声……

上述三位,就是1946年8月至1949年11月牺牲在歌乐山的革命烈士。

他们牺牲前在思考着什么?他们在狱中有着怎样的革命友谊?在他们亲笔写下的书信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高扬我们的旗帜

罗世文临刑前写下给党的信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老宋(宋绮云)处尚留有一万元,望兄等分用。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

这是1946年8月18日牺牲当天,罗世文写下的《临刑前给党的信》,全文仅有50余字,却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罗世文是四川威远人,1931年6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37年8月任中共川康特委书记。1940年3月,国民党策划制造了成都“抢米事件”,并诬陷共产党“发动群众抢米,破坏抗战”,公开逮捕了罗世文、车耀先等人。之后,罗世文经历了6年牢狱之灾,最终和车耀先同时牺牲在歌乐山松林坡。

1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红岩联线松林坡景区的罗世文、车耀先展室,看到了罗世文《临刑前给党的信》的复制件。信写在一本俄文书的封面上,字迹潦草、模糊。

罗世文牺牲前被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在狱中看守的严密监视下,他是如何写下这封信的?这封信又是如何被保存至今的呢?

“牺牲当天上午,罗世文设法找来铅笔和俄文书,趁机在书籍封面上写下这封遗信,并将封面撕下塞进皮鞋的鞋底。”红岩联线文博馆员王浩说,罗世文将皮鞋交给了狱友孙壶东。另一位狱友韩子栋(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人物原型)发现了皮鞋异样,从而发现遗信。1948年孙壶东被释放时将遗信带出狱。

临刑前,罗世文环顾四周的苍松,高声吟诵:“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车耀先也随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特务们闻声惊恐失色,随着几声慌乱而沉闷的枪声,二人就这样永远地倒下了……

王浩表示,“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体现了罗世文在牺牲之际对狱友的殷殷嘱托、对共产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心绪尚宁”则彰显了共产党人在就义前临危不惧的崇高品格。

威远县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副馆长徐超说,在狱中,罗世文受尽折磨,坚贞不屈。他和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等组织了临时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带领难友同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1956年,周恩来来渝视察工作时,题写“罗世文、车耀先两同志之墓”,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如今,坐落在罗世文、车耀先展室一旁的墓碑上,几个金色大字在青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愿效贡公之喜”

小萝卜头为父亲传递给狱友的序文

“原来,小萝卜头的父母是宋绮云和徐林侠!”12月3日,记者来到红岩魂陈列馆,在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雕像前,一位游客感叹。

的确,和大名鼎鼎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相比,他的父母宋绮云、徐林侠鲜为人知。

宋绮云是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1927年3月加入共产党。1929年底,他被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41年9月宋绮云被捕不久后,敌人又诱捕了徐林侠和宋振中。1949年9月6日,宋绮云、徐林侠、宋振中等6人在歌乐山松林坡被杀害。

宋绮云曾于1947年写下一封特别的书信——《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这是宋绮云存世的唯一遗墨,原件收藏在宋振中哥哥宋振镛在北京的家中。红岩魂陈列馆展出了这篇序文的复制件,序文由右至左写在宣纸上,全文1400余字,书法工整,文辞优美。

梅含章是宋绮云在白公馆看守所同狱的狱友,1947年被释放。梅含章即将出狱之际,宋绮云写下这篇序文赠给他。序文前半部分是宋绮云对梅含章的赞誉,后半部分则引经据典,对梅含章寄托遗志。

王浩表示,宋绮云在文中提到“愿效贡公之喜”,意思是愿意像西汉贡禹那样,为朋友能出狱而高兴;文中引用文学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广为人知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鼓励梅含章奋发有为;文末的“日之升矣,其将痛饮于东山之上”体现了宋绮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章的情感在文末达到高潮,宋绮云通过序文寄托自己的遗志。”王浩说。

12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83岁的宋振镛。谈起这篇序文,电话那头响起了洪亮的声音:“梅含章曾到过北京,他眼含热泪告诉我,受到父亲的教育启发,他才走上革命道路。”

史料记载,梅含章因组织反蒋的“青年将校团”被捕,关押在宋绮云斜对面的房间,因受牢狱之灾夜不能寐。宋绮云见状,便以同为江浙人的关系接近他,从生活上照顾他,从思想上对他讲共产党的主张,两人的友情逐渐建立起来。

梅含章出狱后,协助策动江阴要塞炮兵起义,为解放军顺利渡江立下功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员等职。

在梅含章的记忆里,宋绮云“性情沉着勇敢,待人谦虚热情,有淳厚朴实长者之风”。梅含章曾回忆,当时年仅6岁的宋振中为传递这篇序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3月(1947年)下旬一个早晨,宋烈士趁特务不在的时候,派他的儿子振中到我牢房里来……他从裤腰里摸出这篇序文,交到我的手里……”

“每当想父母和弟弟时,我总会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篇文章。”宋振镛说,他已经在全国各地宣讲近6000场,让烈士精神广为传播。

“真金不怕火烧,巾帼不惧严刑”

朱世君在给哥哥的信中呐喊

“真金不怕火烧,巾帼不惧严刑。我什么也没有说。不管他们使用什么手段,永远也莫想在我身上有所得!”

这是烈士朱世君《在狱中给哥哥的信》的部分内容。朱世君1920年出生在重庆开县,1949年11月27日牺牲在渣滓洞时,正好是她29岁生日。

朱世君1945年从万县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开县太平乡中心校、开县简易师范学校、开县铁桥乡中心校从事教育工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她教学生唱进步歌曲,并以多年积蓄,支援川东武装起义。1948年6月,朱世君被捕,她利用同学探监之机,给哥哥朱世祥带出了这封信。

记者从松林坡步行15分钟来到渣滓洞,在女牢一室中看到了朱世君的照片,这是曾经关押她的地方。照片中的朱世君,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梳着齐耳短发,面庞清秀美丽。如果没有被捕,她可能会享受到美好的婚姻生活——1946年,朱世君在开县简易师范学校教书。这一年,她和相恋多年的共产党员陈化文正式举行了订婚仪式。

在这封信的开头,朱世君对哥哥说:“他们要我交出同伙,特别是化文,以及我所有的活动。我什么也没有说。”她保守党的秘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位渣滓洞脱险志士曾回忆,朱世君在狱中一直很乐观,她喜欢唱歌,爱扭秧歌。就在牺牲前不久,朱世君还设法给哥哥带出最后一封信:“哥哥,你知道吗?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形势,我们还有出狱的机会……”字里行间,体现出她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朱世君的遗体是原开县地下党负责人温可久去辩认和安葬的。当陈化文随着解放大军来到重庆时,当时在重庆民政局任职的温可久带他去歌乐山原中美合作所特警班大礼堂废墟(重庆解放后,政府将在“11·27”大屠杀中殉难的300多位烈士遗骸合葬于此)上献了花圈。温可久说:“遗体已经烧焦了,好不容易才辩认出来……”身旁的陈化文早已泪流满面。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原标题:烈士书信 字字句句写忠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