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西南王族的饭局上都有些什么?
10-25 09:52:22 来源: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

有一天,巴王设了一场盛大的筵席,蜀王、夜郎王、滇王、骆越王等纷纷赴宴,席上觥筹交错、莺歌燕舞,象征尊贵身份的青铜器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近日,这场盛大的派对浓缩成 “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在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现,成为重庆最火爆的展览之一。

这一次,西南五省13家博物馆拿出各家最有代表性的30件青铜重器。从礼乐、饮食方面揭秘西南地区青铜时代上层社会的繁盛之景。

来吧,推开时光之门,倾听酒杯碰撞的声音……

既然是一场王的盛筵,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来自王的凝视:

1986年的一天,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坑里埋藏着距今3000年前大量的玉器、金器、青铜器等。其中,青铜人头像有57尊,但戴金面罩的却只有4尊,这是其中一尊。

在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黄金彰显特权阶级的尊贵,这四尊头像的主人,不仅掌握着生杀大权,还有着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三星堆的青铜头像大小不一,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拥有夸张的眼睛、长而薄的嘴唇和凝重的表情。如同来自外星的使者,对地球进行隐秘的窥探。

他们是谁?来自哪里?为何与我们如此不同?没有人回答得清楚。

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曾用专门的篇章介绍三星堆青铜头像。片里的尾声也许正是你与这尊人像对视的感受——

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

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

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在三星堆,西南青铜文明

拉开了序幕

铜尊

你把我灌醉,你让我流泪

你把我灌醉 

你让我流泪

扛下了所有罪 

我拼命挽回

黄大炜的一首《你把我灌醉》曾唱哭多少醉酒后的伤心人。在王的盛筵上,大家也会相互灌酒,但与现在不同的是,人家装酒的器皿叫做尊,超级漂亮的。

这件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铜尊,45厘米高、10斤重,铜尊肩部铸造有三个卷角羊头和三只立鸟,腹部主体纹饰是兽面纹。

尊可以盛酒,也可以作礼器,在蜀地传承了1000余年。

不喝酒的时候,它是如何使用呢?此次展出的一件小小的铜顶尊跪坐人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想象。

这件青铜器只有15.6厘米,底座镂空,上面一个人跪坐着,用力地举着尊。

仔细观察这个小人儿,上身裸露,乳头突出,下身着裙,腰间系带。

人们猜测,这是一位古蜀国的女巫形象,此刻,她正跪在神山顶上,顶着尊献祭神天。顶着一件10斤重的铜器(还不算里面的酒),跪坐着是什么感觉?你只能问问她了。

狩猎纹铜壶

相爱也相杀

王室与贵族是如何狩猎的?

这件铜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场景。

QQ截图20181025100017.png

这是一件来自战国时期的,出土于成都的铜壶。让人惊讶的是,这件仅有40多厘米的铜壶,全身却分为七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图案和纹饰组成——羽人仙鹤图、狩猎图、三足鸟向日图……

有没有注意到,虽然是战争场面,但画面并没有传达出血腥的感觉?

其实,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反映了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关系。商周时,青铜器有一些狰狞怪异的纹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减少了饕餮纹、夔纹,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神秘、恐怖的内容被逐渐取代。人与动物之间的相爱相杀竟也透露出一种和谐。

铜敦

再说一遍,我不是铅球!

和铜尊、铜壶的厚重大气相比,铜敦(duì)显然不按套路出牌。这一对战国时期的铜敦,远远看过去,铜敦就像是一个笨重的铅球……

QQ截图20181025100116.png

当然,铜敦可不是古人练习体力的。它是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物,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最大的特点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打开它就能边追剧边吃东西,超级方便呢!

QQ截图20181025100039.png

小笔记

这件敦出土于成都新都马家木椁墓。这座墓在考古发掘前已经被多次盗掘,但仍然出土了各类青铜器188件,是迄今为止四川境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等级最高、品种最多、组合最齐全的铜器群。

巴蜀图语铜勺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古蜀人有自己的语言的吗?

先来看看这件战国时期的巴蜀铜勺吧。

铜勺上,共有三种动物:龟、鸟、鱼。龟居中,左右两侧装饰有花蒂纹和“S”形纹饰,鸟和鱼分别居于龟的左右上方,整体构图对称而协调。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把图案刻在铜器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巴蜀图语,巴蜀文字的雏形。目前,发现有近300个巴蜀“文字”,能识读的不足十分之一,堪称比甲骨文更难认的象形“文字”。

战国时期,蜀国正处在开明王朝统治之世。有学者推测开明王朝可能以龟为图腾,那么整个画面可以这样理解:

QQ截图20181025095926.png

巴蜀图语主要分布在铜兵器、铜乐器、铜玺印等器物上。典型的巴蜀图语是虎纹、手心纹和花蒂纹等等。

巴人的一些手心纹

这些符号并非文字,而是以形表意,通过“图语”表达人们对先世的尊崇和对生活的热爱。

俎豆夹组合

惜字如金,见字如面

“俎豆千秋”是古人的常用语,用于怀念祖先或英雄。《三国演义》诗赞:“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1931年,杜月笙在故里修建杜家祠堂,北洋军阀前大总统曹辊敬送了“俎豆千秋”牌匾。

那俎豆究竟是什么呢? 你能想象吗,它们是装腌菜和肉酱的

这是套出土于重庆涪陵小田溪墓地的完整的俎豆夹组合,由1俎、8豆、2夹组成。

俎像一个高高的台灯柱子,豆像现在的碗,装一些腌菜、酸菜和肉酱之类的东西,人们吃东西的时候,就用铜夹来夹取食物。

你可能会问,不就吃个腌菜嘛,又是青铜夹子又是青铜碗的,在那遥远的先秦时代,主人的生活是不是过于奢华了?

那是当然!这套全国仅有的俎豆夹组合是巴国上层社会宴享、祭祀时最核心的食器,也是最高等级权贵使用的重要礼器。只有那些生活在金字塔顶部的人们才可以使用它。

不仅如此,它们还体现了巴人上层社会的餐饮和祭祀礼仪追慕中原王朝的倾向,同时,在造型、使用方式上又保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

小笔记

《华阳国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主城),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

也就是说,历史上,巴国曾迁都今天的重庆主城、合川、丰都、涪陵。

这套俎豆夹组合正是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可想而知,他们的主人是如何的尊贵了。

原标题:文物有话说⑬|西南王族的饭局上都有些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