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房企需“顺势而为”,践行三条铁律保持流动性
02-23 10:53:33 来源:上游新闻

2月23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房企需“顺势而为”,践行三条铁律保持流动性

近期政策暖风频吹,是流动性承压房企的纾困时机,需把握机会,以现金为纲,多管齐下恢复流动性,跨过信心修复期。面对当下局势,房企需“顺势而为”,践行三条铁律。

一是拼销售抓回款。相比吸引人才、减免购房契税等,适度“宽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更大,按揭贷款额度和利率是关键变量。叠加年初按揭贷款额度充足,流动性承压房企需切实利用好这一窗口期,全力卖房。二是果断卖资产。不管是否“危言耸听”,对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来说,“黑铁时代”相当形象。房企不能重蹈过度依赖金融杠杆的覆辙。摆在房企眼前的问题是,需盘整核心项目、物业等优质资产,尽可能控制减值代价,同时实现债务剥离。三是减规模重利润。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已至末路,以规模论英雄时代结束,未来房企需进行颠覆性转变。证券日报评论认为,经历了此轮出清后,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本质变化,盲目扩张如今陷入债务危机的房企,其失去的“河山”将会被高信用房企分食。更重要的是,行业将从规模导向彻底转为质量导向,利润、产品力、效率和现金流是“护城河”。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以“不躺平”的决心先活下来。

整治“强制下载App”需要换个思维

强制下载App问题,这么多年了,仍然未能整治好。鉴于以往的经验,整治“强制下载App”需要换个思维。其一,不能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不能总是先问题,再整治,再问题,再整治,整治的眼光无妨看得长远些,来个釜底抽薪,彻底解决;其二,整治要处于“动态”之中,不能总是一阵风,整治了,就不管了,等到出现新问题再整治。而该是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甚至还没有出现问题,对策早就有了;其三,严格执法。App问题是人的问题。每个问题的App的背后就是一个问题企业。整治好企业,管住了企业,App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认为,“强扭的瓜不甜”,道理浅显,可企业却偏要强扭,只因法律没有发挥出该有的威力。对于一心追求利益的企业,道理讲再多,恐怕无济于事,还不如严惩,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信用记录监管机制,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逃犯抓捕地变“网红打卡地”,炒作不能越“线”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爆料称,在吉林市松花湖附近,有观光车商贩将越狱逃犯朱贤健被抓捕地宣传为“网红打卡点”,并以此为噱头,收费每人20元。上述视频发布后很快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称“这种方法赚钱无下限”,还有网友认为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商贩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将逃犯抓捕地宣传为“网红打卡地”,借机带客赚钱。此举是在给逃犯做形象“包装”,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已然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应依法予以取缔。

至于被吸引而来的游客,在逃犯抓捕地拍照片、拍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炒作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则是追求新鲜与刺激,“蹭”平台流量获利。这种不当打卡行为也要予以制止,避免传播扩散,引发更大的炒作之风。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在这件事上,也暴露出短视频平台的管理疏漏。此类炒作越狱逃犯抓捕地的违法视频,为何能够轻易通过内容审核在平台上流传、扩散,需要引起平台管理者的反思。

裁判文书不能屡现低级错误

判决书上的鱼塘占用费返还标准是720601.2元/年,生效执行裁定书上这个标准却变成720601.2元/天——据上游新闻报道,今年1月,江苏盐城的吴先生遭遇了一起乌龙事,仅因一字之差,他就要被多执行5亿多元。当地法院回应称,执行裁定书和民事判决书内容不符系笔误,目前已作出更正。   

工人日报评论认为,某种角度上,裁判文书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是公众朴素正义观和法律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连接司法机关与公众的纽带和桥梁。低质量裁判文书不仅影响着法官队伍和法院的形象,更会让公众对裁判结果的公正性等有所疑问,从而难以发挥定纷止争、裁判指引的功能。杜绝此类低级错误,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责任意识。作为裁判文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承办法官,要以更审慎认真的态度对待裁判文书;法院内部应建立相应检校机制,强化对裁判文书质量的把关;要落实司法责任制,对有瑕疵的文书要追责、问责。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应用于司法实践中,相关技术是否可以用于对裁判文书制作的把关和纠错,可以尝试。

博士后变“博士候”,根在“破五唯”不到位

近年来,高学历人才培养数量增长较快,国内普通高校博士毕业生净增人数已经开始超过净增专任教师人数,高校内部博士师资储备过剩。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高校对新招聘教师的把关越来越严格,人才引进标准不断抬升。所谓“非升即走”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实施的,即新入职的老师不再有编制,只签三年或六年的预聘合同,到期时由校学术委员会投票定去留,留下的晋升副教授,否则就只能离开。

博士后沦为“博士候”、人才变成“学术临时工”……个别高校的畸形选人机制,既不符合青年人才的培养规律,又加剧了内卷和功利倾向,与破除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痼疾的“破五唯”改革背道而驰。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人才优胜劣汰,本身没问题,但不该把博士群体变成智力消耗品,让学术生涯变成开盲盒赌运气。当前,“破五唯”改革正在推进,改革几所学校相对容易,想要扭转一种风气、优化教育生态却是任重道远。针对博士后变“博士候”的问题,既需要进一步优化“非升即走”制度,调整适用范围、明确晋升标准和淘汰比例,也要从根源上减少对大学和学科排名的压力,对过度功利的考核机制说不。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