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城 > 正文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搜题类App:教辅“神器”or偷懒“神器”?
04-08 15:29:01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

近年来,拍照搜题App

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

“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使得不少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

与之相伴的,是持续升温的争议:

此类App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

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

01.jpg

拍一拍得答案 真学习还是抄作业?

1.jpg

“作业有问题,就问题拍拍”“小猿搜题,拍一下,就学会”……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各类搜题App让家庭作业习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遇到不会的题,拍一下,答案就出来了,现在确实有点离不开它。”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学生胡云帆毫不掩饰对这类App的依赖。他说,内心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学校通常不让用,但回家还可以用。”胡云帆说,班上每个同学几乎都配有手机,且手机中至少有两三个搜题App。

792cf16577f0421a808e61cea415dc3f.png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高三学生黄子琦说,现在高中的习题集一般配有答案,做完了可以对着批改。遇到没有答案的难题,自己一般要思考一下,实在想不出来再用搜题App看解题过程。“但在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手里,搜题App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抄作业工具,以前没有App的时候他们抄同学的,现在有了App抄得更方便了。”

对在线教育平台来说,由于拍照搜题App有很高的用户黏性,堪称“引流利器”。各大平台对其功能不断升级,旨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一款名为“快对作业”的App,不用学生一道道拍照搜题,只要扫一扫教辅资料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得到整本书的答案解析。有一款“题拍拍”App,宣称签约100名清华北大“解题官”,提供在线“免费答题”服务。

02.jpg

学生“甘之如饴” 老师家长忧虑

2.jpg

对不少家长、老师来说,学生对拍照搜题App越是“甘之如饴”,他们就越发感到忧虑。

●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

“不能说深恶痛绝,但肯定是弊大于利。”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的老师凌露轩是一名高三年级班主任,对于此类App,她和同事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刀切”禁止学生使用。

“作业交上来,80%的同学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试,很多题型经常有50%的人没掌握。”凌露轩说,当前的教育导向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生通过搜题App直接获得答案,根本就没有学习思考的过程,老师也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360截图20210408104214736.jpg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竞争加剧,不少搜题App还推陈出新,宣称“毫秒级响应”“随拍随解”,这使得部分学生对App的依赖度不断增高。

●大学生兼职挣钱,答题水平参差不齐

采访中,学生、家长及教师普遍反映,拍照搜题App的正确率并不让人满意。上海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郭艳告诉记者:“辅导孩子学习时,校内‘拔高’的数学题,有时候不太会,需要参考搜题App,但用久了就发现这类App的解答也不一定正确,估计错误率在10%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题拍拍”等推出了兼职答题业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抢单”答题挣钱。由于答题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答案并不正确,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搜题是假,网上冲浪是真

“每天放了学就说要搜题学习,手机拿去一用就是三四个小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对于近期孩子的反常行为,河南省焦作市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担忧。

据安徽省宣城市狸桥中学教师杨盛梅的观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是真的为了学习,但以搜题为名获得手机支配权的学生绝不在少数。

360截图20210408104300119.jpg

03.jpg

小学渗透率超40%,初高中超90%

搜题类App是2014年以后大量出现并进入人们视野的,最开始这些App只提供数理化的题目,并且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经常识别得不够精准,从而给出错误答案。

然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辅导类App不但可以精准地找出数理化题目的答案,有些搜题App还能提供语文、英语作文素材和模板,供学生查看使用。

d31b0ef41bd5ad6ea195c0bb6166d0dcb7fd3cac.jpg

目前,市面上各类搜题类App可谓遍地开花,广告充斥电视、网络、地铁等各种场景。这些搜题类App,比如作业帮、小猿搜题等,大多具有拍照即搜即得的功能,即对着题目拍张照片,就能得到答案,有些还会提供解题步骤、考点分析等内容。快对作业稍显不同,主要通过查找相应课本资料搜索题目答案。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作业帮、快对作业、小猿搜题等搜题App在安卓应用商场的下载量已达33亿次。每逢寒暑假、开学等时间节点,搜题类App的搜索指数就呈明显上升状态。

艾瑞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一份在线教育报告指出,搜题类App主要渗透高学龄段(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和大部分高中生,其中小学渗透率超过40%,初高中渗透率超过90%。

04.jpg

正视技术双刃剑 思维训练重于获得答案

3.jpg

“良好的教育,是缓慢的成长,允许发呆走神,可以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在标准化的竞争通道里,不停地刷分。”法学教授罗培新认为,拍照搜题App省却了学生冥思的痛苦,却也消灭了孩子们真正的快乐。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如何使用。近年来出现的拍照搜题App,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负面作用肯定大于正面效果,容易导致懒惰,养成抄作业的习惯。

e1fe9925bc315c60ff0ec4154203ac154b5477ee.jpg

“我们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这类App,也不提倡他们在校外使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客观情况,如家长可以从App上参考一些解题过程,再有的放矢地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陈宏观说,良好的教育包括引导和陪伴,除了老师,家庭也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认为,“解题”作为教育过程之一,意义绝不只是得到一个答案,而在于思维方法的训练、意志品质的锻炼、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多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终解出难题时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原因也正在于此。

受访专家表示,拍照搜题App大肆宣传“拍照即得”,不断提升所谓“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规律的破坏。可以说,App答得越快越好,越容易助长自控力较差学生的惰性。同时,教师也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容易造成教学失准、失焦。

16119938333086.jpg

“从不会做到会做,从会做到会思考,这应该是一个学生在解题中真正学到的东西。”吴遵民表示,对拍照搜题App的规范约束,要形成多方合力。学校要向家长告知此类App的弊端,指导有限度地合理使用;家长也要逐步转变心态,对刷分、提分之类的营销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

05.jpg

搜题类App流行 或促使学校改革教学

不过,也有老师表示,搜题类App的流行,其实也是在让我们反思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否需要做出改进。为减少学生对搜题类App的过度依赖,他们会通过自创新题、修改具体数值、布置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感受到相比使用App搜题得到答案,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更有趣、更有意义。

1000.webp.jpg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他认为,“抄作业”一直都存在,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对原有的作业模式的冲击,实际上在倒逼教育改革。

他认为,教辅App到底该不该用,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有的是为了找到解题思路,而有的则用来抄袭”。同时,他建议学校从改变作业题入手,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新华网、新快报、中国妇女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