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智库 > 正文
集聚创新资源 重庆新型研发机构达179家居西部第一
02-22 12:29:06 来源:上游新闻

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结果》,认定新型研发机构32家,其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9家,初创型23家。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79家,包括新型高端研发机构77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目前居西部第一。

突出“新型”属性 发展市场化运营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大数据智能化主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我市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用人机制灵活化的鲜明“新型”特征。

2021年,重庆市认定新型研发机构32家,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市綦齿齿轮研究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认定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重庆连芯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被认定为初创型新型研发机构。

“在公司成立前40年,我们只开发出了80款新品,公司成立后两年就开发了30款产品,今年预计将开发出25款芯片。”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安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前作为研究机构,虽然拥有很多创新技术,但如何将实验室技术产业化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他介绍,成立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更有助于其培养与吸引高水平研究人才。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坚持“研发”的基本定位、突出“新型”的主要特征、把握“机构”的本质要求、对接融入市域创新格局。在积极鼓励创建的同时,也严格认定,促进其健康发展。

从认定条件来看,要成为新型研发机构必须迈过这道“门槛”:申报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明确要求包括在职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机构总人数的50%,科研活动收入比重不低于经营收入的50%。

值得注意的是,认定不受理以制造、生产、销售为主的法人主体,以及单纯提供技术服务而研发比重不足的企业。

此次新增的32家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占比均高于50%,其中由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的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科研人员占比达94.20%,上一年度R&D占比达88.44%。

同时,认定要求机构必须为在渝注册独立法人,并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新机构。分析此次新增的32家机构,从机构性质来看,企业类24家、事业单位类5家、民办非企业类3家。从机构发起主体来看,高校发起9家、科研院所发起3家、企业发起20家。

 聚焦产业赋能 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生力军”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重庆坚持高质量培育和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新增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突出研发职能定位,聚焦重庆产业需要,围绕市域创新格局,支持区县发展形成区域示范等特点。

据了解,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在认定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中,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显示度和示范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此次新增的新型研发机构中,战略型新兴产业27家,占比达84%,排位前三的分别是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对重庆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

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集理论和技术原创研究、创新技术应用研究和创新免疫生物制品研发的高水准研究平台,已启动部署原创基础研究15项,技术转化研究21项。

重庆市綦齿齿轮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商用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着重解决商用车齿轮传动关键核心技术,近两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市级以上研发项目5项,获得国家科技奖1项。

在机构布局上,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围绕市域创新格局,重点围绕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新区、各级高新区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此次新增机构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新区的有16家,占此次新增的50%,位于各级高新区的有14家,占此次新增的44%;区县特色产业7家,占比为22%。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鑫源工业智能化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与所在区域共同构建了“研究院+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一体化促进成果的产生、转化与应用。

集聚创新资源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

“这是我们开发的时间敏感网络关键技术和TSN交换机。”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人王浩教授指着一台“黑盒子”介绍,这款产品主要解决工业场景下网络稳定问题,能保证工业场景网络不受干扰,使得工业稳定生产,目前在重庆、辽宁等多个大型企业得以应用。

王浩教授表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主要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人工智能等领域软硬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等业务。

“目前已经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项、参加国际标准6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7项、参加国家标准11项,成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重要策源地。”去年,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被评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我市从2015年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引育,截至目前共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79家,其中高端型77家,初创型102家。”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研发人员6047人,占全市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总数的45.75%。其中高级职称2003人,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23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667人,柔性引进院士团队14个。“十三五”末,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活动年度总收入达20亿元,年度研发投入达17.5亿元,立项科研项目1236个,获得省部级奖励77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32家,其中引进类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科技型企业71个,获批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232项。

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年度总收入预计将超过40亿元,年度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1亿元,增长20%以上。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