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人物 | 黄桷坪有一群“造梦者”
11-11 09:42: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摄影报道

11月9日,九龙坡区黄桷坪邮电路。

立冬后的重庆,显得格外温暖,阳光的眷顾,让很多拎着箱子年轻女孩对这里趋之若鹜。她们要寻找的是一座雕像。

路边,一位穿着背心,看上去放荡不羁的“男孩”正目光笃定地朝着前方“行走”,给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希望的人以光明。

这就是女孩们寻找的目标。

自从这个“男孩”屹立在邮电路的街头,这条街除了打卡《少年的你》同款街景之外,连同这位被屹立在此的“男孩”一起,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网红的画面。画面中,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游客,像极了《少年的你》电影中的易烊千玺,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夏天,在邮电路上穿行,在走向希望的路上穿行。

把这座雕塑“放”到这里的,是一位毕业于川美的艺术从业者,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热爱艺术,喜欢黄桷坪。“我们想给这里打造一些文化符号,让大家来了重庆能够坐得下来、品得出味、带得走艺术、心中能够生根。”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数十位年轻的艺术从业者在这里逐梦,没有停歇。11月9日,慢新闻记者在黄桷坪邮电路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了解到,他们正在为设计创造重庆的文化符号而付诸努力。

墙外站着一个年轻人

希望能成为很多人的光

雕像坐落黄桷坪邮电路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园区外,周一,工作日,人们依然络绎不绝穿梭其中。

专程从深圳赶来重庆打卡的女孩顾小姐告诉记者,以前她喜欢的重庆,是洪崖洞、李子坝轻轨、长江索道,但现在喜欢的重庆,恰恰是多元的文化符号。

“这条路上的涂鸦实在太美了,当然我是冲着‘他’来的。”说完,顾小姐邀请记者为她拍照。

她手指的他,就是那个“男孩”的雕像。远看,有些像《少年的你》中的小北,一个穿着背心把手插在兜里的年轻人,一旁墙上写着“你总对我说黑夜有我,我们一起相信世界,永远有光亮”,一下就将人物的特点注解得非常明显。

雕像人物的创作者庞加兴,是四川美术学院2008级雕塑系景观雕塑专业毕业的学生,2019年《少年的你》上映时,他才晓得,原来这么火的电影竟然是在一条马路之隔的铁路中学拍摄的。

微信图片_20201111094049.jpg

刘奕然给游客讲述不一样的雕像

“电影放映之后,最开始是本地人来拍视频发抖音,后面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但这条路和拍摄时有了很大的区别,剧中的人和事物都已成过去。”庞加兴说,加上邮电路过去晚上没有路灯,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个雕像放在园区外的马路上,给大家壮壮胆呢?“小北是陈念的光,这个雕像,也许能成为很多人的光。”于是,一个源自故事又远远不同于故事的雕像就这样诞生了,加上墙上这段话,没想到很快就火了,一下子成为了网红景点,“我当时想的就是,希望通过这尊雕像,能够赋予青年一种力量,让他们遇到黑暗不害怕、遇到困难勇敢向前闯。”

墙内住着一群逐梦人

在黄桷坪做纯艺术的工坊

紧靠“少年”的是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园区,6000平方米的园区里面,驻扎着许许多多为了艺术而逐梦的年轻人。

刘奕然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的他,进入一家企业上班,骨子里艺术家气息的他,不习惯坐班,更不习惯把自己的未来困在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虽然不喜欢,但他在这份工作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我上班的公司是为两江新区海绵城市打造做设计的,也就是那一份工作,让我了解到,艺术不止能让我们的生活变美,还能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改变我们的生活。”从企业出来以后,刘奕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和另外两位同样热衷于艺术创作的大学同学凑在一起租房子搞工作室,他们负责陶艺设计,而整个生产工艺,全部放到景德镇去做,“一年下来,我们的纯收入有十四五万元左右,每个人摊下来,还不如打工挣得多。”

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同学在老家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另一位急着结婚,“我们就算散伙了。”

不过,刘奕然创业的心却没有死。

2017年初,刘奕然找到自己的大学老师,表明想继续在陶艺上干一番事业的想法,老师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敢拼敢闯的模样,当即说“要得,我支持你。”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四处考察选址陶艺工坊,但这些地方要不太远,物流生产都不便,要不场地太大现有资金无法支撑。困顿之际,他和老师想到向政府部门求助。

从黄桷坪的电镀厂到冻库,再到十方艺术中心,最终刘奕然和老师看上了这块与四川美术学院和铁路中学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这间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原电厂运输车队车间。

微信图片_20201111094116.jpg

艺术从业者们设计的渐变色茶具

微信图片_20201111094200.jpg

刘奕然团队设计,邀请景德镇制瓷器大师制作的艺术品

微信图片_20201111094126.jpg

这些茶具成为酒店的配置

一群人的困惑

学院派的纯艺术没有市场?

当走进这片工业风的建筑,刘奕然就被这里的气息深深吸引了:“年代太久了,地面都凹下去形成了堰塘,虽然原先车间的房子破旧不堪,但主体结构没有问题,修复一下就能使用。” 刘奕然认为,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这个废弃车间修葺一番,恰恰能够很好地用来展示艺术。

后来,政府不仅无偿提供场地,还出资简单改造了厂房,刘奕然和一帮做油画、陶艺和雕塑的年轻艺术从业者们走进这里,刷墙、装点艺术空间、打造艺术氛围……

很快,这块工业的遗址变成了艺术园区。

时间留给他们的,是对艺术的追寻与创作,在这片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他们的油画、陶艺和雕塑开始实现了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爆发式生产,各种各样蕴含着艺术家思想和现实碰撞的产物诞生了。

半年以后,第一个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纯艺术的商品销路在哪里。

刘奕然回忆那个时候,大家一股脑儿地埋头苦干,干了以后发现,纯学院派的艺术品很难有市场。“来黄桷坪的人想带点东西走,但大家创作的东西好像不太迎合人们的喜好,只能说我们想法太天真,还不接地气。”

“怎样才能接地气?”成为大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调整思路,一来要让艺术创作既有前途又有钱途;二来不要辜负了当初信任我们,免费提供给我们搞创作的政府部门。”痛定思痛,大家决定从过去各自发展的状态变成抱团发展,成立了宜创(重庆)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叫‘宜创’这个名字,是希望能够创作出适宜进入千家万户的文化IP。”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九龙坡区九龙半岛开发有限公司的支持,在政府注资30%,大家筹集资金70%,合计筹资300万的情况下,公司正式运作起来,目标是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具有重庆特色文化符号和意义的文创作品。

接下来的任务,是招商。

“为什么要招商,因为纯艺术的东西,必须接地气,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才能长久,才能和人们的生活拼接在一起。”为了这个拼接,大家开始努力。

做手工艺品的、做雕塑的、做蜡像的、做皮艺、手工雪茄的……一个个已经有着一定市场基础的艺术衍生商业体被邀请到这个园区来,形成一个新的家庭,凭借他们之前已有的资源,壮大彼此的发展。

一家专们从事软装的双树文化传播公司,利用自身为大型酒店、星级轮船做软装的资源优势,把园区的文艺产品推广了出去,“独一无二、艺术鉴赏度很高的艺术品一经推出,就在酒店和轮船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我们与市场接轨的第一条路出现了。”刘奕然和许许多多的艺术从业者一样,看到了希望,艺术品只有接地气,才有市场。

微信图片_20201111094152.jpg

童年回忆系列画作

一群人的豁然开朗

另辟蹊径让艺术变成生活

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合作者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园区开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9年,刘奕然和园区的创业者来到江西景德镇市的陶溪川,这个汇聚了很多艺术从业者的文创街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美术相关专业的从业者。

这里的产品一件件都让人爱不释手,“去了必须想买两件走” 。当地后院作坊+前院店铺和展示厅的模式,让很多喜欢艺术的人在这里用双手把艺术变为商品,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在这里拿到一个格子间,一边直播一边卖自己制作的工艺品。

今年41岁的丁静毕业于西南大学艺术专业,这些年的创业经历非但没有磨灭他的艺术激情,还让他越来越喜欢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刘奕然,“他们从事艺术,我学的又是艺术,现在开始做直播,也许我们能碰撞在一起。”

丁静位于园区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独特的茶器,这座茶器外形是一条盘旋上升的龙,龙嘴上方放着茶杯,茶叶经过沸水浸泡,只需要旋转茶杯,茶水就会顺着龙的身子滴到下方的茶碗里。

“这是我在一个艺术从业者的直播间里买的,他从滴漏咖啡得来的灵感设计出来,用了很久,真的越用越喜欢。”丁静说,喜欢的是艺术品,但更多的是从这件艺术品上寻找灵感。

在陶溪川,杯底游鱼儿的茶杯、看上去活灵活现的小娃,只需要开水倒下去,整个杯底就呈现出不一样的世界,看的人惊呼稀奇,买的人直呼过硬,大家思路又拓展开了。

如今,丁静正在等待一个契机,等到园区的产品逐渐成熟和丰富,他的直播间就将开张直播,“我希望这个直播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东西推给粉丝,让他们在了解艺术的同时,还能花钱买个不一样的艺术品,也是一种收获。”

一群人同造一个梦

造一个关于重庆文化的梦

园区外那座雕像的偶然走红,在刘奕然和园区其他伙伴的意料之外,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重庆这些年因电影而走红,不管是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还是黄桷坪,无一不出现在电影中,让人喜欢。”但来这座城市,如果要带走一点文艺商品,什么才能作为其中最好的代表呢?

这个思考,直到园区外那座雕像意外走红,才让他们有了答案:以重庆为蓝本,寻找与重庆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

反应重庆山水的茶具、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商品,随着大批量能代表重庆特色的文创商品诞生,这些商品也将在李子坝轻轨站亮相,“这里云集了很多外地游客,我们希望他们从这里了解重庆,从这里爱上不一样的重庆。”

他们说,他们在造梦,在造一个关于重庆文化的梦;他们诞生在黄桷坪,希望用黄桷坪这片土地的文化反哺重庆的艺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