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过去的重庆下浩老街什么样?他用笔画下来了
06-13 13:55:04 来源:今日重庆号微信公众号

说起老街,人们总是有许多回忆。

沿街的叫卖,邻家小孩的哭声,隔壁飘来的饭香……构成了一幅幅记忆中的场景。

到了现在,有许多老街成为人们用以怀念或者“打卡”的地方。

而这里,有墨彩里的老街记忆。

见到潘登时,他正在书房伏案。

桌案上,是一幅还未完成的画作:一条青石板小道蜿蜒着伸向纵深处,两旁,竹泥夹墙的吊脚楼、穿斗房错落有致地排列,远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画面中展示的,正是曾经的下浩老街。潘登生在南岸黄桷垭,长在下浩老街。他喝着这里的山泉长大,这里的山水林泉、竹篱夹墻、中外建筑、农舍庭院、兴隆的商贸景致, 牢牢地镌刻在他心上。

上山拾菌、下河游泳,看大江放筏、渔夫礁石舀鱼、纤夫拉船的情景,是他珍贵的童年记忆。他忘不了老街的茶香、小面的味道、熨斗糕的二面黄,忘不了成片的外国使领馆洋行、青石板长街上骡马行人踩出的凹凼凼 ......

说起在下浩居住的时光,潘登翻出一叠叠画卷,开始滔滔不绝。

《永兴洋行》《三街交汇》《桥头看街》《熊家大院》《吊楼擎天》……

他用一幅幅画向我们讲述记忆中的下浩老街—— 这是弹子石老街大佛段,以前,人们就从这里就坐柏木船到市中心解放碑。老街依着下浩后山而建,沿着步道逐级上升,有一个名叫“一碗水”的山泉,一年四季都不干枯。

 当时,下浩有上千人居住,只有邮局有一部电话。当有电话需要哪户人家接听时,叫喊声会从上街一直传到下街。

这幅画上是猴哥米线,他家米线堪称下浩一绝,从里面的小巷子进去,还有一家茶馆,这里的说书人远近闻名。 

这幅画里是个自由市场,有米坊、米花糖铺子、龙门照相馆、鱼铺……每天都像赶场一样,非常热闹。

对于老街割舍不去的情结,深深地影响了潘登后来的绘画创作。几十年来,老街、古道成为他贯穿始终的创作主题。 

每年春秋两季,他会到各地去写生,笔墨描绘的除了名山大川,当然更少不了他所钟爱的古镇小道。他喜欢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风情,那些低矮的古楼,独具特色的苗寨,蜿蜒的石板路和朴素的房屋。

他喜欢淳朴欢乐的农家氛围,在他的《和谐家园》里,呈现的是小杂院的小路、爬满绿藤的墙壁、生机盎然的家畜、扑面而来安静、淳朴好客的农家风情。

潘登的父亲是美术教师,潘登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国画。而后,由于他的绘画专长,他被聘为电影院专业美工,绘制大型电影广告宣传画,他也因此开始研习西画,并慢慢地将油画、水粉、丙烯、水墨多技互渗,西画表现手法、新兴绘画材料与传统国画语言融汇,使得他作品中的山石、色彩别有一番风味。

穿斗房、吊脚楼、竹篱夹墻、木柱门楣,石梯堡坎阴阳向背、 房前屋后古树老林、道路缝隙小草青苔 ...... 

物景配置自然和谐,水墨韵味与西画技法融合,墨线、渍染、浸蚀,与写意、光影、透视有机结合。

在他的丙烯画《凤凰古镇》《邻水老街》等系列作品中,潘登将国画积墨、皴擦、撞水、写意等技法导入,与西画点、线、面有机结合, 因形就势的色块配搭、光影处理,恰如其分彰显了独特的川东民居、边城神韵,将质纯味正的乡土原貌、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无遗。整个作品既有西画的特质,又有水墨的韵味。

原标题:墨彩里的老街记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