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众筹的小面馆 51个老板全是邻居
11-10 16:10:5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位于商业街的面馆

面馆老板之一的李俊熹正在专心煮面

李俊熹给店员讲打佐料关键处

食客在店里吃面

重庆人鲜香麻辣的生活,多半是从早上一碗小面开始。

渝中区白象街的东来面仓看准了这一点,成了这条商业街门面中,第一家开始营业的面馆,面馆左右的门面,都还没有经营,显得有几分冷清。

但这里却有一个凝聚温度的故事。

一家众筹的面馆

8日,早上近八点开门的面馆,却也不着急,26岁的面馆小二,刘锐不紧不慢地系上围裙,在通透的店里,轻声拾掇,格外安静。

九点过的白象街开始有人群过往,尽管门口的施工地遮挡了面馆正前门,还是有不少附近的上班族、游客走进面馆,或随意或认真地看着菜单,叫上一碗面,坐下等待。除了按照吩咐做面,刘锐不会主动与顾客搭话,埋头沉默中静静做好一碗面。

面馆是开放式,一窗之隔,左边是食客,右边是厨房,崭新整齐的面锅,简单的木质桌椅,面馆看上去文艺不油腻。

10点,李俊熹的到来,让面馆走进了一位时尚人士,枣红丝绒卫衣,运动小脚裤、运动鞋,发型清爽模样干净,倒是与面馆的装修风格,颇为相搭。

“哦,他就是老板之一,面馆主要是他在管。”如果不是刘锐提醒,我很难猜到这是面馆主要管理的老板,赴店三次,总算是“巧遇”了。

此前第一次来,记者向刘锐打听老板。“这个店老板几十个,我认识的就几个。”刘锐如实告知。

是的,这是一个众筹而成的面馆,股东加上李俊熙有51个老板。

1.jpg

打扮时尚的李俊熙

51个老板全是邻居

李俊熹换了件青布大褂走进厨房,帮忙煮面,做得有模有样,数分钟后,一碗上了浇头的牛肉面就端到了食客面前。

“嗯,这个面馆有51个老板,我算是大股东之一,主要负责店里的管理工作。”李俊熹说,面馆的筹备开始还要从业主群里说起。

去年上半年,李俊熹在白象街买了房,小区总共三栋楼,一栋还在装修,其他两栋还未交房。为了方便交流,业主之间建起了已有400人的业主群,举办过一次邻居活动,邻居之间部分算是打了个照面,有一定认识。

业主群里一直还算活跃,茶余饭后大家都爱在群里或闲语、或高谈阔论。今年八月,业主群里的话题扯到家门口商业。

“大家都是邻居,邻里之间可以一起做点事情,一来增加邻里感情,二来也实在。”做金融行业的小区业主嘎子哥提议。 

“嘿,你是开面馆的,要不就在我们小区附近开一个吧。”

“对,面馆是刚需店,开起不得亏,小区总共一千户,入驻后吃面的人也不少。”

“嗯,这里以后是旅游街,游客肯定也不会少,有商业规模。”

“来,来,来,大家一个出点钱,面馆就开起了。”

……

在业主群里滚烫烫的讨论中,面馆有了雏形,面馆以众筹模式成立,股东必须是本小区业主,分工为李俊熹从事面馆行业多年,愿意出资源,负责面馆管理;业主嘎子哥是金融一把好手,管账绝对放心;业主段先生心够细,后勤沟通全靠他;业主Raymond wang以自己白象街门面的方式入股。

说干就干,一个公共账户成立后,李俊熙把小面馆分为60股,每认购一股3千元,51个邻居很快认购。资金到位后,李俊熹选择好门面,股东们利用各自的渠道,为面馆装修从设计、建材、软装都出谋划策,将开支降到了最低。

股东为什么一定要是同一个小区业主,隔壁小区或朋友呢?

“凝聚力!”李俊熹说,通俗点说,远亲不如近邻,能抱团在家门口做事挺好。

“51个老板,除了大部分是重庆人,还有来自上海、北京、成都、台湾等地的业主,有做各种生意的,也有医生、警察、金融各行各业的,股东之间大多没有见过面,但彼此有种先入为主信任感。”李俊熹说,在白象街能开这样一家面馆,真的算是天时地利,最重要是人和。

10月初,这家名为东来面仓的面馆开始试营业了。

邻居既是老板也是食客

“这种信任感是如何建立的?万一面馆处于亏本状态,股东意见分歧大,一言不合翻脸了呢,邻里关系反因抬头不见低头见尴尬呢?”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问道。

51个老板给出了不同却又相似的回答:

“目前,试营业的面馆就处于亏本状态。‘丑话’已说在前面,做生意有赚也有赔,事先做好风险预估。”34岁的李俊熹坦然说。

“我是从事服装租赁的,认购了一股。目前,附近商业街才起步,亏一点正常,从长远看,面馆位置当道,是住宅区也是旅游景区。”41岁的段庆旅说。

“三千元并不算多,这像一个大家重在参与的游戏,邻居一起做一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意义。赚钱更好,不赚钱也没关系。况且,因一起做面馆,邻居虽然还没有住进小区,就感觉很熟悉了,谁生活中有点事情解决不了的,在群里知会一声,绝对有人帮忙。”28岁的刚子哥说。

……

午后的阳光很好,凡先生带着新疆来的美女朋友进入了面馆,一碗肥肠,一碗牛肉,付钱出单等待。很快,两碗分量很足的面上来了。

“你是知道我是老板,把二两变成三两了吗?”凡先生自报老板身份,笑呵呵地问。面点服务员赶紧摇摇头,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回答:“看你催的急,想必是饿着急了。”

“自从入股这家面馆,外地朋友来了,第一选择都是带他们来这里吃面,”凡先生一边吃面,一边打趣说:“吃面我是要提建议的,上次来就觉得味道咸了一点,这次果然有改进。”

2.jpg

老板之一的凡先生带新疆的朋友来店里吃面

众筹模式或可复制

3.jpg

李俊熹把当天的经营情况发到群里

凡先生说像他这样的“翘脚老板”,一点也不担心面店账目问题,面馆在管理上运用了互联网方式,一个app将面店的全部工作细节打点得很清楚,全程透明。一碗面的卖出,都有精确到时间点的详细信息。最后按照盈利多少,按照比例分红即可。

李俊熹对小面馆也上了心,除了管理,在宣传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曾写过歌当过歌手的李俊熹,请来了叶一茜、江映蓉、满文军、范文芳等明星大咖朋友,为东来面仓做微视频宣传。

李俊熹成了业主群里的活跃人物,他把一种商业理念传达给邻居们。“面馆这种邻居众筹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面馆只是一个尝试。如果成功,可以按部就班,书店、健身房、早教中心,都可以做。”李俊熹说,小区总共有千户,如果每户出10万,就是一个亿。钱聚到一块,让邻居中熟悉或在某个领域做的好的业主管理,并不困难。

“我们赚路人的钱,给我们自己消费。”李俊熹说,既可以成为这里的业主,甚至也可以是这条商业街的打造者。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赵方敏 摄影 毕克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