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小学将学生分为“领导子女”等11类,媒体:打脸“有教无类”
11-04 06:38:52 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消息,据11月2日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山西忻州某小学几个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中将学生分为11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对此,该校回应称该做法欠妥,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已对相关人员给予批评警告并停止了此项调查。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古往今来,我国都推崇“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而涉事学校将学生分为了11类,实在让人无语。

善意地说,学校摸底学生的情况,或许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家庭关系及背景,推断并了解其性格、学习能力等差异,从而进行更精准地关怀和教育。但从直观感受来说,这么做更像是给每个学生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不仅会让一些孩子受到伤害或者产生攀比心,也会让人担心“学校会不会拜高踩低、看人下菜碟?”若如此,还会加剧“拼爹娘”的不良风气、破坏教育的公平和秩序。

进而言之,家长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离异等情况,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开展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应有基本的界限,不能触及法律法规所保护的权益,这本应是一条底线。上述区分和考察,对单亲家庭、家长有前科的学生来说已然构成了一种歧视,这种精神打击造成的心理伤害和影响,难以估量。

摸底学生家庭情况应该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好地加强家校合作、关爱和帮助学生成长。但眼下,一些学校动辄在类似调查中出现跑偏,比如有小学老师孤立家长在殡仪馆上班的学生,有老师根据家长官职的大小来决定其能否入选家委会;有的幼儿园调查学生家房子有多大、房价多少……

教育本应是一件讲究公平的事情,学校须保证每一个适龄孩子平等、公平地接受教育,而不能沦为“功利场”。在引发舆论质疑后,学校停止了相关调查,但追问、反思不能停止。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得到公平对待、温柔对待,共同享受教育红利,这是人们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和有关方面必须持续努力的方向。

原标题:将学生分为11类是在打脸“有教无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