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为美入侵伊拉克举证成“污点” 鲍威尔的生前与身后
10-25 06:29: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0月18日,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因新冠并发症于当天清晨在马里兰州的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去世,终年84岁。在美国民众看来,鲍威尔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首位非洲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首位非洲裔国务卿。

然而他的去世,在美国同样引起了争议。

《华盛顿邮报》直言,鲍威尔生前一直对自己的一些“选择”感到“遗憾”和“痛苦”,并宣称那是他人生的“污点”

其家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鲍威尔的死因为新冠肺炎并发症,已于早前完成两剂新冠疫苗的接种。

据路透社报道,鲍威尔是被报道的迄今美国政坛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最高级别政治人物。而就在鲍威尔去世的消息传出几分钟后,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网就把话题转移到“疫苗”上。

福克斯新闻:接种了两针疫苗的人还会(因新冠)住院,接种了两针疫苗的人还是会病亡,这样的名人(鲍威尔)去世就是个例子,我们必须从政府讨要更多真相,卫生部门的官员们也不能放过,就在我们说话的此时此刻,很多州和机构正在强迫民众接种疫苗。

鲍威尔的助理不得不在《纽约客》上表示,虽然接种了疫苗,但鲍威尔长期患有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和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由于受到变种病毒的“突破性”传染,机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

据统计,从疫情出现至本月22日,已有超过4500万美国人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数据表明,在今年秋季,美国再次迎来了感染的高峰期。

就在鲍威尔去世的前一天,全美12岁及以上符合接种疫苗标准的人群中,接种完成两剂疫苗的比例仅有67%。美疾控中心表示,不达标的接种比给像鲍威尔这样的老年人增加了感染风险。

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注意到,疫情伊始,美国国内各种反科学言论就被广泛宣扬。

美国民众:你用黑色手电筒往血管上一照,你便会在黑暗中发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你已经不是人类了。

对此,在纽约州和加州等地,民主党州长要求州政府雇员、学校以及医疗系统员工必须接种疫苗;而在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共和党州长则表示,强制接种疫苗将受到处罚。

《华盛顿邮报》认为,在美国疫情恶化之际,鲍威尔的去世被一些“反疫苗论”者拿来当作两党之争的“弹药”,激化了美国乱象。

《宾州爱国者报》不禁感慨道,戎装35年的鲍威尔,一生应对了近百场战争危机,最终却成了新冠这场战争和两党互斗的牺牲者。

1937年4月5日,鲍威尔出生于纽约市贫穷的哈莱姆黑人区(HARLEM)。在纽约城市学院就读本科期间,鲍威尔报名参加了美国预备役军官训练营(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ROTC)。

1958年,鲍威尔两次派往越南战场,也两次负伤,一次是脚上被扎入了一颗竹钉,另一次是直升机坠机,幸存下来的鲍威尔获得紫心勋章。

当美军最终从越南战场狼狈撤回后,鲍威尔在回忆录中承认,美国盲目卷入的越战已成为美军的“绞肉机”。

对此,鲍威尔总结说:“只有在明显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美国才应派兵前往冲突地区。”

鲍威尔自己从越战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被美军编入教材,命名为“鲍威尔信条”(POWELL DOCTRINE),也给那些头脑发热的人敲响了警钟。

1991年,美国出于自身石油利益的需要,发动了海湾战争。

已升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遵循了“鲍威尔信条”,力图速战速决。

鲍威尔亲自指挥“沙漠风暴行动”依靠美军的空军优势以及高科技武器,对伊拉克军队展开连续42天的狂轰滥炸,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取得了胜利。

但在外界看来,美国在这场充满“私心”的战争中,不敢重蹈覆辙进一步侵占伊拉克,才是“见好就收”、“全身而退”的关键。

而鲍威尔则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

根据美国民调机构在1992年发起的一项虚拟民调结果显示,鲍威尔的支持率高达51%,而比尔·克林顿仅为38%。

在回忆录《我的美国之路》中,鲍威尔承认曾动过竞选总统的念头。

但《巴尔的摩太阳报》注意到,有一件事促使他放弃了“从政梦”。

1991年3月3日,也就是海湾战争结束的同一天,非裔青年罗德尼·金惨遭4名白人警察殴打,被拍下81秒的画面。但肇事的白人警察却被判无罪。

1992年4月29日,美国洛杉矶爆发大规模种族冲突,54人死亡,2328人受伤,美国“人权卫士”形象轰然倒塌。

事件发生后,鲍威尔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透露说,自己早年在军官训练营,曾因为肤色,屡次在当地的酒吧、餐馆被拒绝服务。

而1963年,鲍威尔在越南作战时,他的妻子爱尔玛却在老家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的一所教堂,因支持黑人民权运动遭到三K党的炸弹袭击。

种种亲身经历让鲍威尔深知,在美国这个标榜“民主自由人权”的国家,“总统梦”并不是为他这样的少数族裔准备的。

不掺和政治,也一度成为“鲍威尔的信条”。

2008年,鲍威尔转而支持以“变革”为口号的民主党人奥巴马。在美国公共电视网看来,奥巴马虽然赢得了选举,但正如鲍威尔这个非洲裔将领不能改变非裔军人的命运一样,奥巴马作为非裔总统也没能改变美国非裔群体的地位,反而刺激美国社会走向更深的分裂。

在2020年12月美国空军发布针对种族问题的独立调查报告显示,约50%的非裔军人称自己曾因肤色遭受过歧视;1/3非裔军人表示没有获得与白人相同的升迁机会。此外,非裔军人被诉上军事法庭的可能性高达57%,最终遭受惩处的比率高达72%,均明显高于白人。

就连美国首位非裔防长奥斯汀都曾说,自己带下属去一个地方,大家都穿着便装,有人过来迎接将军,却朝别人走了过去。很无奈,但这就是美国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9日,共和党人特朗普在个人网站上为鲍威尔发了一则“悼文”。

“很高兴看到,曾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了大错误的科林·鲍威尔,在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被“假新闻媒体们”这样正面地对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鲍威尔是一个典型的“名义共和党人”(RINO)。”

这篇辛辣的点评很快登上了美国的热搜排行榜。

《今日美国》注意到,在2020年的美国大选中,鲍威尔是第一个反对特朗普的资深共和党人。

在今年1月6日的国会山骚乱后,鲍威尔在接受CNN的专访时表示,已不再将自己视为一名共和党人。

事实上,鲍威尔早在2005年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便承认,伊拉克战争是他此生最大的污点。

2003年2月5日,联合国针对1441号决议召开关键会议。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小布什派出时任国务卿鲍威尔去展示所谓的“证据”。

△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并在会上展示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所谓“证据”

美国前国务卿 鲍威尔:不到一茶匙的干性炭疽病毒,大概有这么多,当一茶匙的干性炭疽病毒被装进信封,就能在2001年的秋季关停整个美国参议院,这让数百人被送进急救室接受抢救,杀死了两名邮递员,萨达姆·侯赛因可能有能力生产25000升(炭疽病毒粉末)。

在如今看来,鲍威尔的这番言论完全背离了自己所创立的“鲍威尔信条”(POWELL DOCTRINE),用编造的“证据”把美国卷入战争泥潭。

经过近一年半的地毯式搜索,美英联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一无所获。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展示的不明物质称为“洗衣粉”

俄罗斯总统 普京:我们看到,全世界也都曾看到,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展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他拿出了装有不明物质的试管,里面搞不好是洗衣粉。

“洗衣粉”也成为鲍威尔一生都难以抹去的污点。

尽管多次表示“遗憾”和“痛心”,但鲍威尔仍然极力把锅甩给小布什和自己所属的“共和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还原了2002年8月,距伊拉克战争爆发还有半年时,鲍威尔在一场私人晚宴上与小布什的对话。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私人对话中,鲍威尔曾将小布什政府颠覆萨达姆政权的计划称为“愚蠢”,但他却从没有表达“美国不应该攻打伊拉克”的意思。

而当鲍威尔第一次看中情局为他撰写的联合国讲稿时,曾气得将其扔到了一边,并用“牛粪”来形容。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看来,鲍威尔明知道战争理由不充分,本可以拒绝发言。但鲍威尔却与时任中情局长特尼特合作,连夜对发言稿“润色”,使它看起来不那么荒谬。

而事实上,伊拉克战争已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并使整个中东地区陷入近20年的动荡。

△2008年,伊拉克记者扎伊迪向小布什扔鞋,小布什躲闪的瞬间

对此,曾经在2008年向小布什扔鞋的伊拉克记者扎伊迪(Muntazer al-Zaidi),在鲍威尔去世后对《卫报》表示:“我对鲍威尔的去世感到难过,因为在伊拉克的罪行没有得到审判,上天的法庭会等着他。”

美国广播公司由此评论说:从上到下,从开始到最后,小布什政府都在为了让一场侵略战争合理化而欺骗全世界。

尽管一些美国自由派媒体把鲍威尔本人笼统地描述成了“伊拉克战争受害者”,甚至洗白成“反战人士”。但在深受战争创伤的伊拉克民众看来,作为“战争代言人”,鲍威尔所起的作用,与“白宫鹰派”其实并没有差别。

“成于战争,也败于战争”。这是一些美国媒体对鲍威尔的评价。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注意到,这位创造了“鲍威尔信条”(Powell Doctrine)的前国务卿在“小布什时代”,没有阻止反而促成了“美国现代外交史上最为罪恶的一场战争”的爆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晚年的鲍威尔,又不幸成为“从特朗普时代到拜登时代”,一场“失败的抗疫战争”中的牺牲者,更令人惋惜与悲哀。

原标题:为美入侵伊拉克举证成“污点” 鲍威尔的生前与身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