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专访60年代中国驻阿富汗外交官华黎明大使:我见证了阿富汗的“黄金时代”
09-08 06:54:20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阿富汗历史上战乱不断,但在近代曾拥有过一段和平、安定的“黄金时代”。中国驻伊朗、阿联酋前大使华黎明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工作,见证了那段弥足珍贵的岁月。30年后,阿富汗战争爆发,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在他眼中,阿富汗的“黄金时代”是怎样的历史存在?阿富汗战争又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改变?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对华黎明大使进行了专访。

1965年,我开启了进入外交部以来的第一份驻外工作——到中国驻阿富汗使馆给大使做翻译。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波斯语,阿富汗人一半讲波斯语,一半讲普什图语。我就是在这时和这个国家结了缘。那年我26岁,在阿富汗常驻6年,见证了阿富汗近代历史上难得的和平、安定的“黄金时代”。

喀布尔 资料图

西方奢侈品商店琳琅满目

那时,中国和阿富汗关系很友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承认中国的国家很少,其中就包括阿富汗。1955年中国和阿富汗建交。1963年两国签订边界条约,我参与了条约的翻译工作。当时,中苏、中印的边界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与这两国的关系也十分复杂。相比之下,中阿关系友好,边界谈判比较顺利。双方拿出地图一对,边界线很快就定下来了。边界条约签订后,陈毅副总理专程到阿富汗访问。1964年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到中国访问,会见了毛泽东主席。1966年刘少奇访问阿富汗时,当地还组织了很多民众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热烈。

去阿富汗之前,我对这个国家完全不了解,到了以后觉得很新鲜、很新奇。当时的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吃饭还要粮票。而那时的喀布尔有“东方小巴黎”之称,街上出售西方奢侈品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洲际酒店等现代建筑我第一次在喀布尔见到。当年的阿富汗宗教色彩不是很浓,妇女的穿着很西化,很少有人戴头巾。阿富汗的有钱人住在喀布尔市区,也有一些穷人住在市郊的山坡上。我记得刘少奇到阿富汗访问时,看到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破房子,还问我那里住的是什么人。

那时,我和使馆同事很喜欢去喀布尔大街上逛一逛,马路边有很多烤大饼、烤羊肉串的店,街上弥漫着烤羊肉的香味。我们有时买一个大饼、几串羊肉串,就在街边大口吃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思。

我那时也去了阿富汗的农村。他们的农业比较发达,农民自己种植很多蔬菜、水果和小麦。普通农民很朴实、勤劳,也很好客。我们去了之后,他们宰羊杀鸡对我们热情款待,还让我们到瓜地里随便吃瓜。那里的西瓜、哈密瓜都特别甜。

那时,我还第一次见到了巴米扬大佛。爬上佛顶时,我很惊叹,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阿富汗的能工巧匠在山上能雕琢出如此壮观的文物。阿富汗古代是佛教国家,其佛教时期上千年的重要文物都珍藏在喀布尔的国家博物馆里,我曾多次来这里参观。可惜这些珍贵的文物很多都在战乱中被毁了。

穿燕尾服的国王

上世纪60年代的阿富汗虽不富裕,但和平、安定,当时的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是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阿富汗近代以来最开明的国王之一。查希尔早年在法国读书,接受西方教育,1933年继承王位。二战后,查希尔开始进行阿富汗现代化改革,从欧洲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60年代的阿富汗已经可以生产汽车等工业品。

查希尔国王威望很高,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塔吉克人等各个部落都能接受他、支持他。查希尔对外实行不结盟政策。当时,美国和苏联在阿富汗争夺影响力,他与美苏都保持同等距离,与邻国印度、巴基斯坦也保持等距离,同时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即便与历史上一向关系不好的巴基斯坦,也没有发生过冲突。

因为工作关系,我与查希尔国王有过不少接触。他看起来彬彬有礼,很温和,法语讲得很好。受西方文化影响,查希尔国王在王宫里举行的各种活动,仪式全部是西式的,包括会见刘少奇。比如,他在王宫举行的活动中,从不穿阿富汗传统服装,都是穿燕尾服、打领结,宴会上吃的也是西餐,王宫里的设施都是西式的,几乎见不到当地的东西。

一场演出风波

我在阿富汗工作期间,正好赶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双边关系受冲击较大。但一位阿富汗副外长对国王的不结盟政策执行得很好,努力维护与中国的关系。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每年的阿富汗独立日,他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邀请各国艺术团访问演出。中国艺术团表演的传统歌舞、杂技等很受欢迎,查希尔国王非常重视,每年都会来看演出。但1966年,中国艺术团去的是一批红卫兵,要演革命节目,节目中还高举毛主席像。阿富汗相关人员看过彩排后,觉得为难,于是说:如果你们一定要举毛主席像,能不能把我们国王的像也一起举上。中方艺术团坚决不同意。为此双方争执不下,闹得很不愉快。这时,阿富汗副外长拉旺-法哈迪出面了。

那天,我作为翻译跟我们大使、艺术团团长一起去和法哈迪谈判,谈到将近凌晨3点还没有结果。当时,阿富汗政府内一些人企图阻止中国艺术团演出,文化大臣西德吉言辞很激烈,说如果中国艺术团坚持这样的演出就别演了。中阿关系面临危机,那位法哈迪副外长很有耐心,与我们谈的同时,努力说服文化大臣,不要让这次演出变成一个外交事件。最后,这位副外长拿出了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中方演出时可以举毛主席像,但查希尔国王就不来看演出了。他还和我们心平气和地商量,在台上打枪的内容能不能去掉。后来中国使馆也说服了艺术团,把这部分内容去掉,将节目的火药味减少一些。终于在凌晨3点多,双方达成协议。6点之后,这位副外长向上级做了汇报并得到了首肯。最终,这次演出风波算是平稳过去了,中阿双边关系未因此事件受到影响,这位阿富汗外交官可谓功不可没。

我对这位阿富汗外交官非常钦佩,2002年他已经是阿富汗驻联合国代表,那年他到中国访问还专门通过阿富汗驻华大使打电话给我。我们在北京见面谈起当年这件事时,他还记忆犹新。他说,当初自己确实不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一批激进的中国青年来到了喀布尔,唯一的想法就是执行好查希尔国王的不结盟政策,将两国关系维护好。

1971年,我结束任期回国,之后几年,阿富汗一直很平稳。直到1973年查希尔国王在意大利访问期间,达乌德发动政变将其推翻。我在北京听到这一消息后,心里一惊,我估计阿富汗从此很难有安宁日子了。

华黎明 讲述

原标题:环球时报专访60年代中国驻阿富汗外交官华黎明大使:我见证了阿富汗的“黄金时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