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造火箭的85后
10-29 19:40:20 来源:华龙网

2018年5月17日,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空天飞行试验专业助推火箭的空白。

“重庆两江之星”的首飞成功,让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媒体人不吝溢美之词,将舒畅及其团队称作“中国的埃隆•马斯克”、“中国版Space X”。

要知道,三年前,公司成立之初,这个声称“要造火箭的”的85后年轻人被很多人是当作骗子的。

火箭首飞成功当天,舒畅在微博上转发了央视新闻的报道,并附上评论: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今天)实现了呢!

微信截图_20181029194158.png

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

“不安分”的大学生

2004年,舒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行器设计。

在学校里,北航的老师经常给学生放战斗机首飞成功的视频,对于学飞行器设计的人而言,是莫大的鼓舞。舒畅说,这种鼓舞也“挑动”起了他的创业热情,“要是有一天,某个在天空中的飞行器不仅是我设计的,而且造飞行器的公司也是我创立的,那该多骄傲”。由此,舒畅的“天空梦”就此萌芽。

但是,当舒畅将自己的“天空梦”与旁人分享时,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泼向他: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不可能有私营火箭公司。

迷茫之中,他选择了读书,整个大二上学期,舒畅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看各式各样的人物传记。在读书中,舒畅思考着名人们的经历,也对应着剖析自己的特质。“我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善于言辞,综合素质较好,我觉得我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做出成绩,也是适合创业的。”大二下学期,“不安分”的舒畅开始了尝试。

早在外卖平台兴起之前,舒畅便瞄准了大学生这一需求,拉着朋友,带着小灵通,接到订单再去“跑腿”。而后,舒畅还将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资源联合起来,办中学生夏令营。

虽说这些项目大多失败,但是他发现,自己能够发掘出市场的需求和空白,并且有能力带领一群人将事情从无做到有。

在天空书写“100万字”

本科毕业后,为了弥补自己不懂经济的“短板”,也为将来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舒畅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系统学习经济,提升知识结构。

毕业那年,时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的毕业赠言再一次坚定了舒畅的“天空梦”。

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给毕业生定了“两个100万”的目标:挣100万的钱、写100万的字。厉以宁说,挣100万元是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要写100万字,就要追求不同,去做不同的事情,接受中国最好教育的他们,应该思考如何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舒畅说,在台下的他哭得稀里哗啦,“自己的整个经历都是在为这个事情而奋斗”。在他看来,火箭事业就是他的不同,他的“100万字”。

基于此前不太顺利的创业经历,舒畅深知个中艰难,“谋定而后动,千万不能脑袋一热就去干”。毕业后,“不安分”的舒畅老老实实来到航天产业基金工作,从产业视角审视这个貌似高不可攀的行业。

三年后,为了学习大型企业的运作,舒畅跳槽去了联想控股,凭借着勤奋和踏实,仅一年便升到了联想控股的投资VP,也成为了领导同事们眼中一个“能打硬仗的人”。

但是,再好的职场势头也没撼动初心。随着美国的SpaceX不断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随着对企业管理和中国市场的不断了解,“做火箭”的想法日渐清晰。舒畅的兴奋感和使命感来了——他知道,他找到了心中那个“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big”。

多坚持一分钟 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2014年,国家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全面进入卫星领域,2015年又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投资人的敏锐让舒畅嗅到了商业航天的风口。

但是,经过调研,舒畅却发现中国没有做火箭的民营企业,于是,舒畅义无反顾,很快就辞去联想高管一职,开始书写自己的“100万字”。

兴奋的舒畅先后拜访了多位航天专家,也把能找到的、在航天院所工作的北航校友聊了一遍,绝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民营造火箭,在中国行不通。

而在和大家探讨的过程中,舒畅不断查找资料,“挨着翻每一条新闻报道”,认为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决定要做下去。2015年8月,零壹空间注册成立,正式进入民营商业火箭行业。

“刚起步的时候,很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早上起来不知道去哪儿,看着孩子那么小,自己却切断了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选择创业时,舒畅女儿才一岁半,而他为了挖人,常常需要在南五环和北五环之间往返,多少个夜晚,舒畅到家后妻子女儿都睡了,多少个清晨,舒畅妻子醒来却发现他早已离家。

长时间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理想结果,大部分人都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难度太高”,拒绝舒畅的人才少说也有四五十个,但舒畅从未放弃。

商业航天的风口已经到来,但中国却没有一家像样的民营火箭公司,舒畅说,自己有很强的使命感,也许不是零壹空间成功,但肯定会有一家公司成功,“我愿意去做最先吃螃蟹的人,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因为他的坚持,核心团队慢慢组建了起来。其中,零壹空间的联合创始人,公司总裁马超便是他花了4、5个月时间“追”来的。

马超是舒畅在北航时的师兄,也是他在校时的辅导员,这位师兄北航本硕博毕业以后就一直在航天一院某所工作。为了“追”到马超,舒畅每天晚上在他家附近的酒店大堂“蹲守”,等他下班后,两人就着一碟花生米两杯牛奶,挨个分析论证那些似不可能的点,“一直聊了4、5个月,从夏天聊到了冬天”。

如今,舒畅的团队已有2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85后,均毕业于清华、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国内一流相关院校以及英国谢菲尔德、美国匹兹堡、莫斯科鲍曼等国外著名高校。

在5%的可能性里趟出一条路

自成立以来,零壹空间的成长始终与质疑声相伴。2015年平安夜,Space X首次回收试验成功,零壹空间正好公布了天使轮融资消息,铺天盖地的质疑又一次向舒畅砸过来:“1000万造火箭,肯定是骗子”“中国的创业者都是大忽悠”……

“的确,1000万造火箭确实是不可能的事,但1000万足以让一家公司发展起步。”舒畅没有理会这些质疑,而是找准自身定位,理性思考、小心求证,将研发进度按阶段划分,并制定配套的融资计划。

半年时间,舒畅团队跑了多个沿海省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但他多方比较后,最终选择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共同成立了重庆零壹空间子公司。

两江新区的融资方案与零壹公司的发展挂钩,既解决了公司初创时的资金问题,也为国有资金保值增值做出了贡献,由此,舒畅及其团队得以安心开始技术攻关,进行自主研发。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凭借只有一百多人的团队,这家新兴的民营航天公司完成了火箭发动机、一体化综控机、无线通信、飞控软件等核心硬件软件的自主研制。

今年5月,零壹空间就用该自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西北某地成功进行了“重庆两江之星”暨OS-X0火箭的首飞,9月7日,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第二枚商用亚轨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国家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

在舒畅看来,公司之所以创立不久有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因为团队有好的技术,国家有成熟的产业链,此外,还有灵活的组织运行机制。

在公司,舒畅规定不允许叫“总”,而是直呼其名,谁违反规定就在公司群发红包,在研发中,总设计师直接管几十位设计人员,沟通高效快捷,加速了研制进程。“这种组织优势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会让民营航天企业迸发出极大活力。”

火箭成功发射后,鲜花和掌声蜂拥而至,有人甚至将零壹空间与Space X类比,称舒畅为中国的埃隆•马斯克。

舒畅说,他不介意别人将他们称作中国版SpaceX,但他更想去做一个像华为这样埋头苦干,将技术做得特别好的公司。并且,他很清楚,自己走的是和SpaceX差异化发展的路:SpaceX针对的是吨级以上的大卫星,我们现在做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

即便如此,围绕在零壹空间周围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

面对这些质疑,舒畅显得很理性,他说,自己还挺正面的去理解这些信息,他们担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担心的问题。“大家说95%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要做的是在那5%的可能性里面趟出一条路来。人们往往对于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存在一种恐惧,不要怕,战胜它,你就迈出了成功第一步,不可能的事有时候更容易做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