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洪崖洞旁,藏着一处属于老重庆人的独家记忆
04-28 20:18:15 来源:寻景巴渝

没有灯火通明的夜景,也没有人流攒动的拥挤,白天的洪崖洞带着属于重庆的独特韵味立在嘉陵江江边上。这幢气势恢宏的建筑是重庆人的骄傲。一栋楼,一座城。 用脚步丈量道路之远,以地质阐述历史之奇,寻景嘉陵江,在洪崖洞边邂逅重庆老城区的神秘。

1.jpg

重庆渝中区戴家巷崖壁公园

位置——渝中区洪崖洞景区。

特色——地学旅行,古城文化。

面积——占地面积约14亩。

游玩攻略——观江景,远眺洪崖洞,感受地学魅力,体会山城文化。

崖壁公园之地学景观

石壁上的科学之美

2.jpg

泥岩(下部)、岩性分界线和冲刷面

崖壁公园的岩石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红色砂岩,因受河流的切割和侵蚀作用,岩体陡峭。

该巨大岩石从清代开始就叫飞仙岩,看似普普通通的岩石实则蕴含着岁月的痕迹。在砂岩底与泥岩的界线上见有冲刷现象,形成冲刷面。冲刷面是指水体流速加大,对其下伏沉积物进行冲刷所造成的凹凸不平的沉积面。

3.jpg

交错层理和斜层理

岩石的渐变之色彰显着岩性的变化,在岩壁之上的带有波纹状的石头,又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远古时期水流的流向,此为交错层理景观。

该景观是由沉积介质的流动造成的,当流速一定时,沙床是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沙波,而沙波的顺流迁移,在陡坡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 。

4.jpg

平行层理和节理

而遇到较强的水流作用时,岩壁上会形成平行层理景观,在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 沙迁移、 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看上去像是一条条平行的直线一般。

而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也算是之中地质景观,它名为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5.jpg

正序粒景观

从层的底部至顶部,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的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这是正序粒景观。该景观主要由悬移搬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因流动强度减小、流水携带能力减弱、沉积物按粒度大小依次先后沉降而形成。

崖壁公园之吊脚楼

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6.jpg

雨后的嘉陵江

适逢雨天,站在公园观景台处眺望嘉陵江,水雾弥漫开来,将远处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仙境一般。可谁又能想到,曾经在这条江边的房屋,是建于崖壁之上的“危房”。

7.jpg

吊脚楼的“吊脚”是一种接地方式,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随着岁月的侵蚀,大多数老重庆吊脚楼因为安全问题早以拆除。

我们试图用地学角度去探究石壁上的斑斑点点,却意外的发现了此处疑似吊脚楼地基的痕迹。据了解,此处石壁上的坑洼之处很可能是当年支撑起吊脚楼的木桩所留。木质的小屋子虽已不在,但前人那份勇敢和智慧将永远和石坑一般印在我们的心中。

崖壁公园之老城

狼烟起,老墙出

11.jpg

崖壁公园步道

顺着石梯,摸着老墙,这儿,是老重庆城墙的遗址所在。此段城墙位于洪崖门和临江门之间,两个城门和之间的城墙都是筑在这片高崖石壁之上。

柯劭忞(1848-1933年)于1920年编著成的《新元史》

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这段文字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争。

洪崖洞一带都是高崖绝壁,应是易守难攻之地,而元军当年居然攻入此门,足以说明其战术之高超。

14.jpg

防空洞景观

但在1937年日军进攻重庆之时,山城的地理环境加上人民的众志成城,将侵略者完完整整的阻隔在重庆门外,迫使日军对重庆地区采取了长时间大规模的轰炸。因此,对于老重庆人来说,防空洞算是一种家乡的记忆了。

而崖壁公园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的七个防空洞景观,伫足于此,感慨如今国家之强盛。

15.jpg

老城墙

老墙之处早以长满植被,从缝隙中求生存,不畏周围风吹日晒,就像市树一般,可不正是重庆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漫步城墙旁的老街,听市井俚语,感受在重庆最繁华之处不一样的宁静。

16.jpg

我们在重庆最繁华之处眺望,去回味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韵味,时间虽然久远,但故事就像崖壁处的地质景观一般,发生过,就永远不会被世界遗忘。

原标题:洪崖洞旁,藏着一处属于老重庆人的独家记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