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年画收藏家李炼的故事:小时候,收藏不叫收藏,叫捡破烂
04-14 06:29:16 来源:上游新闻

13_副本.jpg

李炼的第一个收藏品——凤穿牡丹青花罐。

12_副本.jpg

李炼年轻时期的照片。

李炼先生曾经是重庆晨报的一名记者,也是民间收藏家。多年前,他与我们共事的时候,就以其满屋东西找不到北的密集藏品,震撼了所有不幸或有幸亲临现场的近友远客。我们将用三期专栏,打望一位民间收藏家的藏路历程——最先是见啥收啥,“广采百花蜜最甜”;现在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只收藏年画,他还为重庆攒下了第一个民间年画馆。

做灯笼

李炼最后一头扎进年画,就像吃到最后一个包子,才有饱满的成就感,在那之前,他扎进过民间陶瓷、木雕和奇石,那些是他的前三个包子。他说:“想起小时候,其实收藏不叫收藏,叫捡破烂,父母和家人都没有这个习惯。”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炼在北碚歇马场独石桥乡村小学读书,那里有1939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来的立法院旧址。“我们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一个地主大院,隔成一间一间的房子,教室顶上看得见雕梁画栋,都非常精美,但当时根本不懂这些。”

李炼做的第一个手工艺品,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纸灯笼。“完全是自己做的,像宫灯一样。先用竹篾条扎骨架,再糊纸,还自己画。那个穗子当时根本买不到,就用皱纹纸条代用。在做的过程中,大哥哥、大姐姐、长辈们的各种讽刺打击全开。”他还是坚韧不拔地把灯笼做出来了。“赶在大年三十过年的时候,我很得意地拿去挂在门口。结果风一吹,蜡烛一倒,就把那个灯笼烧了,院子还差点失火,那些人更是一片幸灾乐祸。”

李炼介绍,“我的第一件收藏品是一个民间青花罐罐,上面画的凤穿牡丹,当时我在青木关陶瓷厂上班,这是家百年碗厂,老职工家里都有几件厂里的老东西,那个罐罐就是厂头一个老太婆用来泡鸭蛋的,但釉面开裂了,要漏水,她就扔了。我正好去倒垃圾,就捡了回来。当时也不是收藏,只是觉得好看,真正开始收藏还是1983年、1984年进了城以后。”

进城后,30多年,搬了20几次家,那个罐罐一直陪着他。

文门神

李炼家里一直靠墙立着两扇旧木门,彩绘着两个宽袍大袖的古人,一红一蓝,头戴乌纱,手执如意或玉笏,守着门后并不存在的门。李炼说:“其实我的收藏不是很广泛,民间瓷器、木雕、奇石,还有点绣片。我有段时间对建筑和家具构件比较狂热,这个木门就是那时收藏的。”

这两扇门从川北古城阆中拉回来。“我春节去耍,一冲动就把它买了,价格也不是很贵,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想法是把它绑在长途汽车的顶顶上拉回重庆。那天早上货主把它拉到长途车站,我才发现,由于我好多年都没有坐过长途车了,不晓得当时长途车顶顶已经没有露天货架了,而车厢下面的货箱又塞不进去,太长了。”李炼回忆道。

最后灵机一动,他想了一个苦招。“只有车厢两列座位中间的过道放得下。还好我们去了五个兄弟伙,就把我们所有的票都换成靠过道这边一溜,每个人都伸手把门掌起,一直拉拢红旗河沟。这两扇门是清代中期的,是二门的两个文门神,大门是武门神。彩绘里面还有泥金工艺,这种工艺在漆画里面一直都有。这对文门神的感觉很像年画,可以说跟年画的关系就很深了,但当时也没有想到收藏年画。”

这对门神跟李炼的居室一直有缘。“当时我住的金岛花园那个房子,这对门神一拉回来,就放在里面。后来我搬到几公里外这个小区住,门神也跟我走。现在我又要在金岛花园原来那个房子开年画馆,门神又要搬回去。”

贴门神

这几年,一到过年的时候,收藏了两千多套各种年画的李炼就成了一尊胖乎乎笑呵呵的门神,而且这个门神实在太忙。从南岸的东原1891商场到上清寺的曾家岩书院,他都去办年画展,回答一些跟年画有关的问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代和民国,士农工商生活的空间,逢年过节都有各种款型和功能的年画来加持、守望。“现在我们走进一个农村院子,从院门开始,就要贴武门神,如神荼、郁垒,秦琼、敬德,赵匡胤、李克用,张飞、关羽等武将;有影壁的大户人家,还要在影壁冲街门的一面贴钟馗;堂屋的门上则贴上文门神,如加冠进禄、五子登科等文官。”

移步换屋,我们走进室内。“老人的屋门上要贴寿星;新婚夫妻的屋门上要贴和合二仙,或者麒麟送子;儿童的门上要贴刘海戏蟾、连中三元等儿童题材画,也有的地方在儿童门上贴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画,图一个保护儿童顺利成长。”

进屋上炕,围炉守岁,年画的调子就轻松一些。“床头可以贴一些戏曲题材的小画。从前农村炕头有两个小壁龛,放一些针线油灯之物,这两个小壁龛上要贴一种正方形的拂尘纸,遮住龛口。窗框两边要贴长条的花瓶画,上下要贴长条的戏曲画。”李炼介绍。

正月初一早上,敬神祈祥是重头戏。“主要是贴年画里面的神像画,不能说贴,要说请:比如厨房东墙或南墙,要请灶王爷;晌午在堂屋中心神龛上,要请天地全神;做生意的在店里要请财神;谷仓要请仓神,井圈上要请井神,马厩里要请牛王爷、马王爷。”

所有的神,都得罪不起,都要一一“请”到。

上游新闻记者 马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