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首次公开展出! 67年前,刘伯承以“刘老太太”之名捐4083册藏书
04-10 16:07:22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开国元帅刘伯承,67年前曾经托名捐献过一批图书留在重庆。日前,重庆市图书馆首次公开展出这批珍贵的文献图书。以“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为主题的重庆图书馆馆藏展,将持续到4月20日,市民可免费前往图书馆参观。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图书均来自刘伯承在1951年2月赴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前夕向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前身)捐赠的4083册图书,包括史类、地方志、印谱、书法等多个种类。

刘伯承捐献的珍贵图书

神秘的“刘老太太”捐了4083册藏书

捐书其实是件很常见的事,但是在重庆图书馆众多捐书人中,有一个神秘捐书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1951年,一位女子来到了位于两孚支路(今两路口)的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前身)。但她却并没有在阅览区停留多久,便来到办公室,告诉工作人员,她要捐赠包括《史记》、《前汉书》、《廿四史》、《资治通鉴地理今释》、《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资治通鉴》在内的一批图书。

捐赠完图书后,照例要登记姓名。“就写刘老太太好了。”老人回答,等工作人员在清册(专门用于登记捐赠人姓名的)上写完后,这位女子又把它拿回去,写了几个字后又把清册还给工作人员。

1951年2月-3月,累计捐赠了4083册。包括线装书1171册,平装书2894册,期刊18册。据重庆文史专家王志昆介绍,这位刘老太太究竟为何人,为何捐赠这批图书从那时起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经过多方查找,谜底在上世纪80年代揭晓。

“刘老太太赠”

刘伯承儿子曾亲自到重庆证实捐书一事

“1982年,刘伯承的三儿子刘蒙访问重庆图书馆,亲口证实这批图书为刘伯承所有。”王志昆说,在这之后图书馆又找多方专家鉴定,通过比对书中的批注、笔记,再次确认这些书中的笔迹出自刘伯承。从时间上看,所捐赠的图书是重庆解放之后,刘伯承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所读之书。

“父亲曾提起,解放后离开重庆时,他捐赠了一些书籍字画给现在的重庆图书馆。但父亲并未提及细节。”据重庆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刘蒙曾专程来到重庆,在重庆图书馆待看一个月,大量翻阅了刘伯承捐赠的图书。

刘蒙曾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些书籍是父亲刘伯承委托其三弟刘叔禹捐赠,书中的批注是刘伯承亲笔所写。托名“刘老太太”,大概是为了纪念刘伯承的母亲周寅香。当时刘伯承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为了避免引起太多关注,才托名“刘老太太”。

文史专家王志昆现场讲解

大部分图书有刘伯承亲笔批注

此次展出的图书中既有《食货》《东方杂志》《图书月刊》等民国期刊,也有《蜀中先烈备征录》等巴蜀地方史志。记者注意到,这些图书大部分都有刘伯承元帅的亲笔眉批、旁批和圈点。

“这些批注的背后,彰显了刘伯承元帅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纷扬的革命岁月里,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与践行中国先进文化所做的努力。”王志昆说,通过研究这些批校,我们也可以推测当时刘伯承元帅的读书心得。

在有刘伯承元帅亲笔眉批的图书中,又以《蜀中先烈备征录》最为详细,在该本图书上,刘伯承元帅不仅对图书内容进行了大量批注。在《张培爵小传》中,有记载赵尔丰逮捕立宪派首要人物蒲殿俊、罗纶,保路“同志会”进而发展为反清武装力量的“同志军”的情节。刘伯承在该篇的空白处有大量眉批,详细列举了川西、川北、川南的革命情形。

“这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王志昆说,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在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作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对重庆的辛亥革命先驱有着独特感情,因此在阅读《蜀中先烈备征录》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写下了很多批校文字和心得体会。

书中刘伯承的亲笔批注

书是命根,行军打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重庆市开州人,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元帅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在戎马生涯中,他每到一地,处理完急办的军务之后,便坐下来读书和练习毛笔字。

据曾给刘伯承专门挑书箱的一位程姓老人回忆,“书是他的命根,行军,打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队伍一住下,总是先问书挑子来了没得?他看书常常左眼发疼,右边的假眼泪水直淌,队伍上的人都称他是读书将军。”

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如《新青年》、《蜀中先烈备征录》、《资治通鉴》、《孙武兵法》、《楷法溯源》、《二十四史》、《中国地方志综录》、《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绘图本三国演义》等。对于印谱、绘画一类较为小众的图书,他也有浓厚的兴趣,多有涉猎。

从这批赠书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刘伯承元帅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纷扬的革命岁月里,是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与践行中国先进文化的。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文 重庆图书馆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