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皮书 > 正文
东方白鹳与东北小村庄的人鸟情缘:昔日获救助,年年来过冬
03-18 19:07:24 来源:上游新闻

d9bc1ac86a2417abb2e7ff42456e912e.png

3月15日,经过志愿者长达117天救助的一只东方白鹳,在“让候鸟飞”旅顺盐田动保基地重返蓝天。

此前,它一直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休养。从最初的骨瘦如柴到如今长成膘肥体壮,这只东方白鹳已完全具备飞翔能力。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还为这只白鹳配戴了GPS追踪器。今后无论它飞到哪里,志愿者都能收到它的消息。

▲东方白鹳体态优美,身穿“白衣黑裙”,最抢眼的就是一双红色大长腿。冷万军供图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涉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不足3000只,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级”(EN)。

近日,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从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党总支书记冷万军处了解到,2010年冬天开始,东方白鹳就养成了留在张家村越冬的习惯。每年11月中旬,这批大鸟就会来到当地,到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在张家村人的保护救助下,在此越冬的东方白鹳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时最多达到近200只。

▲3月15日,冷万军发朋友圈,与即将重返蓝天的东方白鹳告别。微信截图

“伤兵”重返蓝天

2019年11月19日,大连旅顺口区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接到热心市民的求助电话,称发现了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志愿者们迅速将东方白鹳送到华理动物医院。经过精心救治,这只东方白鹳慢慢恢复,随后它被送到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休养。

在张家村期间,该村党总支书记冷万军和志愿者为它准备了最适合它的鱼类。经过3个多月的悉心喂养和治疗,这只东方白鹳从刚开始时的骨瘦如柴,长成膘肥体壮,已完全具备飞翔能力。志愿者们希望它能早日回归种群,回归自然,找到它的亲人。

冷万军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现在正值东方白鹳等大型涉禽、游禽的迁徙高峰期。这只东方白鹳如果见到迁徙同类,就会随着迁徙队伍同行回归种群。

▲受伤的东方白鹳被送往动保基地救治。图片/让候鸟飞公众号

3月15日,“让候鸟飞”旅顺盐田动保基地负责人马洪鹤,小心翼翼地把这只东方白鹳带入泥滩,解开蒙在它头上的面巾。只见它并未惊慌,反而悠闲地在泥滩上漫步,渐行渐远。随后,通过望远镜观察,志愿者们欣喜地发现它开始在滩涂中觅食。

放飞当天,冷万军在朋友圈中发布动态:“喂了你三个月,今天给你放飞……喂鸟人给你起的名字——大白。希望明年见到你,美丽的仙子,东方白鹳。”

为了让志愿者都能得到它的消息,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负责人王小平,在放飞前细心地为这只东方白鹳配戴了GPS追踪器。今后,无论它飞到哪里,志愿者们都能追踪到它。

▲东方白鹳已习惯了与张家村人和睦相处。冷万军供图

十年的老朋友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白鹳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大型涉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体态优美,身穿“白衣黑裙”——全身羽毛皆为白色,只有初级飞羽(即翅尖和翅后缘)为黑色,并有绿色或紫色光泽。它们两条鲜红色的大长腿格外醒目,就像穿了红丝袜。

冷万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东方白鹳是张家村的老朋友了。他们最初来张家村是2010年。当年的迁徙季,张家村一连几天都能看见东方白鹳。由于天气原因,有十几只路过的东方白鹳没来得及飞走,还有些受伤落在村民家里。有的饿得开始吃地上的垃圾,甚至还饿死了5只。

原来,东方白鹳喜食鱼虾,但是由于冬天水面结冰,白鹳无法捕食。村民得知后决定救助东方白鹳,村里还成立了护鸟队。

救助工作首先从投食补饲开始。东方白鹳嘴细尖长,所以村民用细长形的凤尾鱼进行喂食。经过喂食、巡逻保护等救助,滞留的东方白鹳大多数都存活下来了。等到第二年春天,6只健康的白鹳鼓翼飞翔,向北方飞去。飞走当天,村民们看见东方白鹳在张家村上空盘旋几圈后才离开。

让村民们惊喜的是,2011年深秋,一大批东方白鹳又回来了,这次不是6只,而是百余只。此后,这群白鹳每年不再向南飞,而是留在张家村越冬。

▲从2010年冬天开始,大批东方白鹳就养成了留在张家村越冬的习惯,已持续十年。冷万军供图

此前,东方白鹳因结冰无法觅食,被迫偷食养殖鱼被撵打。冷万军和养鱼户商量,承诺给予适当的鱼损补偿。同时,村里组织志愿者巡护,特别是结冰觅食困难时,及时购进鲜活小鱼投食。

“起初村民们不了解东方白鹳,不理解为啥又花力气又花钱‘养鸟’。”冷万军说,他把东方白鹳的科普知识、照片和生态保护的号召印到挂历上,发到各家各户。慢慢地,村民们开始自觉地照顾、保护白鹳,渔民自觉控制捕捞网具孔眼。因担心白鹳会误食垃圾,村民们自发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护鸟队还将废弃水沟治理成可以养鱼养虾的良田。

就这样,在张家村人连续10年对东方白鹳保护救助下,每年留在这里越冬的东方白鹳队伍不断壮大。

▲东方白鹳因水面结冰无法觅食。冷万军供图

留东北越冬不常见

据了解,东方白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冷万军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此前每年都有上百只东方白鹳在我们村越冬,2015年最多时已经接近200只。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慕名来村观赏。”

东方白鹳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如果发现有入侵领地者,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恐吓行为。但是它们却能与张家村村民和谐相处。

张家村护鸟队成员张义伦说,他已经连续9年为白鹳投放食物。每当他走近,东方白鹳会慢慢凑上前去,向他示意。

冷万军介绍,每年9月末至10月初,东方白鹳开始离开位于黑龙江的繁殖地,成群分批往南迁徙,沿途会选择适当的地点停歇,张家村就是它们停歇地之一。大约在10月底和11月初几天路过此地,短暂停留便继续南飞。

冷万军说,在张家村越冬的那一批东方白鹳,会在每年11月中旬才抵达。气温低到一定程度时,水面结冰,致使它们觅食更加艰难。鸟儿们无法捕食就没有体力飞越大海,只能滞留在这里,等到次年3月20日左右准时离开。

据悉,东方白鹳留在东北地区越冬并不常见。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地分布在黑龙江的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越冬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湖泊,迁徙时途经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等省市。

栖息地萎缩危机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环境原因和人类活动,东方白鹳繁殖地、越冬地逐渐萎缩,这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资料显示,目前东方白鹳全世界不足3000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被国家林业局列入2000年8月1日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级”(EN)。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