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修女为何频频出轨
06-08 09:06:09 来源:历史河

说起中世纪,人们都会想到天主教和禁欲主义,禁欲主义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宗教主题。天主教要求人们减少内心的欲望,保持身体的贞洁,杜绝乱性欲望。禁欲主义实行的初衷是希望为践行者带来内心的宁静和纯洁,但任何一样事物如果走了极端便会背离原本的想法。

b09185f2d3c592781ce3824efd1b2995.jpg

正是因为教会对人们,尤其是女性性本能的压抑,这些非人道、非科学的残酷教条反而使教会中的修女和修士走向纵欲主义的放纵荒诞。性爱本是人类生活中自然且彰显生命力的一部分,教会和修道院愈是遏制人们的需求,修女和修士愈是渴望放荡的荒淫,矫枉过正的结果便是中世纪修女院频频出现的修女越轨行为。

除此之外,修女越轨行为的出现,还跟修女们进入修道院的动机不纯及整个社会倡导的贞女观对女性的压迫有关。修女越轨行为,便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修女入修道院的动机本就不纯

1、修女多为贵妇,进修道院实为避难和寻求救赎

中世纪政治权利分散,绵延不断的战争动乱、天灾人祸等,使人普遍缺乏安全感,相比较于社会的混乱和野蛮,人们认为过一种集体的宗教生活或许更安全。在战乱不断的中世纪,修道院成为妇女保证人身安全的避风港。

对于家庭生活不美满,深受丈夫折磨,而自己又有点钱和地位的贵族妇女来说,入修道院是个好选择。她们希望远离世俗世界,体验一种贫穷简单的生活,以自己的宗教生活来转移其俗世的痛苦。

9218b986d55d93c367f4322e0e231992.jpg

在12世纪以前,入修女院的大多是贵族女性,因为进修道院必须要缴纳一定的钱财,普通的妇女没法承担这笔费用。而这笔捐赠也运用于捐赠者以后的生活可以更好一点,从这点来看,修道的女性依然要依靠世俗,使她们日后的生活不能脱离世俗。

贵族妇女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更加关注自己的灵魂,希望能够得到灵魂的救赎。在中世纪认为修道院的祈祷者有助于其灵魂的拯救。他们的经济财富积累使得他们的灵魂堕落,法国中世纪神学家阿贝拉尔“强调妇女为男性亲属祈祷能够产生特殊效果”,因此实现其亲属的灵魂救赎成为贵族妇女进入修女院的重要原因。

2、多数修女实际上并无宗教信仰,仍过着世俗生活

贵族修女们在修道院并不过着清修苦行的生活,她们的日常和世俗生活并无两样。这些贵妇们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清扫、烹饪、园艺等由出身下层的俗人修女承担。而在枯燥乏味的修女生活中,有部分修女会经受不住而选择“逃离”修女院。

在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极端化,难免导致其对立面现象的发生,正如一位女修道院长所言:“硬要一个人抑制肉欲的冲动,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684345e91d2880e698e023fb6ba5a8cc.jpg

有关修女与男子发生奸情,既见诸于某些文学作品,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讲述了一名修女院院长半夜里被急匆匆唤醒,去抓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没料到她与教士私通的丑闻也在无意中被人发觉,也见诸于公共布道上。

修道院荒淫的本质当时人已经见怪不怪,人们把修女当作妓女一样调侃,时有谚语称“她不是修女就是妓女”,可见当时世风之淫乱。尤其是很多修女并不是出于对宗教的神圣信仰而是由于家庭或者婚姻所迫进入修女院,守贞的誓言并不具备实际的约束力,这也是修女频发越轨行为的原因之一。

二、物极必反:禁欲主义成为修女纵欲的罪魁祸首

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对性爱的扼制是十分严厉的,然而,事实上性爱在自然人性中是最恒久不变,最具生命力的感性成分,它是使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类的人,生命得以延续的自然力量。教会的悖逆人性首先就表现在对人性之爱的精神重压上,这样的极端压迫必然遭到反噬。

1、《十日谈》对禁欲主义虚伪面目的揭露

薄伽丘的《十日谈》便是通过讲述修女和修士荒淫纵欲的生活表现禁欲主义的伪善和修女们的真实生活,在薄伽丘看来,男女之间的两性吸引与爱恋是天然合理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抗拒,因为他是上帝的造化,而不是什么“罪恶”。

cbf0ccf8ff292100398e999696763de8.jpg

小说的第四天讲的关于“绿鹅”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的力量要比宗教戒律有力得多,两性吸引与爱恋是本能与天律,硬要把它看做为恶,人为地去严加制裁,就悖逆了自然天律,教会的禁欲主义是悖逆自然人性的。

从肯定自然人性出发,《十日谈》还否定与抨击了教士、修女们言行不一的伪善以及导致这种伪善的宗教教义。修道院院长和年轻的修女们一样有着自然的欲望,但他们却不得不严守教规,又无法消遣和抗拒自然的欲望,在教规和欲望的矛盾冲突当中就生出了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善。

悖逆人性的教规是伪善产生的根源,教会则是孳生腐败的温床。《十日谈》肯定了自然人性的合理性,指出了教规对人性的悖逆是导致伪善的根源。

2、《巴黎圣母院》揭露由禁欲造成的伪善

《巴黎圣母院》中对性的描绘很压抑、很分裂,恰如小说的主角人物——克洛德·弗罗洛副主教似的,变态中夹杂着一丝可怜,道貌岸然里,藏的是压抑半生的扭曲心灵。

在中世纪的西欧,有很多像克洛德·弗罗洛这样的典型人物,他们奉行“禁欲主义”,认为性是一件丑恶的事。而他本人,却正是一个典型的、禁欲主义驱使下的、分裂的天主教教徒。

0378a2cf8d57979fc9722a0b0c64a306.jpg

克洛德·弗罗洛坐着副主教的位子,实则是道貌岸然的无耻禽兽。他欲侵犯爱丝梅拉达来满足自己的兽欲,遭到拒绝后便想要杀死她。长期的压抑扭曲了克洛德·弗罗洛的灵魂,让他做出这般背叛人性的举动。

弗洛伊德曾说:“需求和爱欲本是文明之母”,当人性的本能需求被过分压制,文明也就荡然无存。甚至到了今天,有人仍视“性”为生育的手段,仿若如果不是为了繁衍人类后代,这种人性本能便是无耻和下流。

不是每个人都是苦行僧,在天主教会又大肆推行“禁欲主义”,各种荒诞事故频频发生。为了逃避教会的压迫,人们终于找到了纵欲的借口—被鬼怪附身,强行交合。例如,丈夫离家三年多,回来后发现妻子怀有身孕了,那么妻子会很自然地解释道,她在睡觉时被梦淫魔附身了,所以有了身孕。让今人大跌眼镜的荒唐事,当时却真实地发生着,这便是过度禁欲带来的过度纵欲之恶果。

3、中世纪贞女观对女性的压迫

中世纪盛行的贞女观成为西欧中世纪教会和修会接纳和鼓励修女的动力,却也成为修女越轨的根源。无论是古代教父还是中世纪宗教理论家都认为,妇女无论处于哪个生活阶段,都最好保持贞洁,而宣誓修道是保护妇女免于堕落的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因此修道院是妇女实践贞洁最理想的去处。

0b2acc943c56e28c804f2b9aeaad6f96.jpg

在修道院中,修女们恪守贞洁、贫穷和服从三大誓言,遵行教会规程,实行严格禁闭。而中世纪对坚守宗教生活的女性比之为男人,认为可以超越了女性的本性。在皮鲁西恩沙漠隐修的爱玛·萨拉批评修士时就自称:“我是男人,你们是女人”。

而上帝对女性的惩罚是:“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从而奠定了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圣母玛利亚把女性的名字由Eva(夏娃)改变为具有信仰和赐福能力的Ave(玛利亚)。

看似是字母顺序的倒序,但是带给人们感觉上的变化是巨大的。玛利亚在教会传统中的声望极高是因为她纯洁无瑕,这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修女、女隐士和女性殉道者奠定了一个形象模板,教会要求每个女性都活成圣母的样子。

世俗世界的男女不平等,致使女性在结婚后不能够继续学习而要把精力放在家庭上,贵族女性如果想要继续学习而又不受婚姻家庭的恐扰,选择走向修女院。深受“贞女观”压迫的女性,反而视“修女”为摆脱社会压制的捷径,走向放纵之路。

a57230146c046d98ba45bec4bc0bcdec.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